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张星,吕洪波,董晓朋,孙闯,陈林

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张星,吕洪波,董晓朋,孙闯,陈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塌堆积,白云鄂博,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软沉积物变形

哈拉霍疙特组论文文献综述

张星,吕洪波,董晓朋,孙闯,陈林[1](2013)在《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滑塌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等在白云鄂博矿田北西部查干楚鲁附近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上段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堆积。重点研究了同一滑塌层位中的两个滑塌堆积露头。整个滑塌堆积层岩性单一,内部结构杂乱,不见原始沉积层理。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结果,该处岩性主要有两种:形状不一、大小混杂的灰黄色白云岩岩块(滑积岩块)杂乱无序地分布在深灰色纹层状碳质微晶灰岩(本地沉积)中。最大的透镜状白云岩滑积岩块露头长27m,宽5.8m。深灰色纹层状碳质微晶灰岩岩层产状基本稳定,整体北倾,倾角较大。深灰色灰岩层与灰黄色白云岩的接触界面附近发育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白云岩滑积岩块本身棱角不明显,两端有明显的细颈拉长现象,表明滑塌发生时,白云岩处于半固结和不完全成岩状态。滑积岩块位于不同的背景沉积层位中,揭示露头区存在多次的滑塌堆积事件。根据滑塌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初步判断其为被动大陆边缘靠近多岛洋或碳酸盐台地的深水盆地边缘,主要触发因素可能为地震活动。此外,白云鄂博群中滑塌岩块的发现表明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具有相似的构造、古地理环境,这为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相当(均为早古生代)提供了新的佐证。(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3年06期)

赵海杰[2](2007)在《内蒙古阿拉坦敖包哈拉霍疙特组原岩恢复与沉积环境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拉霍疙特组地层出露于阿拉坦敖包北部乃木毛道,呼和哈达及祖宗毛道一带,呈近东西向分布,出露面积约为12km~2。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炭质千枚岩等,因富含炭质而呈灰色,灰黑色。该套地层虽受构造影响变形较强,但变质程度较低,为一套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浅变质岩系。在野外详细观察该组地层产状及宏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其总体呈层状产出,且具有水平层理及平行层理,变余构造,结合显微镜下鉴定的矿物组合及其重结晶与变形特征,多种恢复变质岩原岩的图解结果,恢复哈拉霍疙特组岩石的原岩类型要为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少量灰岩的沉积建造。通过对主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哈拉霍疙特组地层在被动大陆边缘,缺氧与厌氧环境中,由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并有可能热水参与下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7-06-01)

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哈拉霍疙特组地层出露于阿拉坦敖包北部乃木毛道,呼和哈达及祖宗毛道一带,呈近东西向分布,出露面积约为12km~2。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炭质千枚岩等,因富含炭质而呈灰色,灰黑色。该套地层虽受构造影响变形较强,但变质程度较低,为一套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浅变质岩系。在野外详细观察该组地层产状及宏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其总体呈层状产出,且具有水平层理及平行层理,变余构造,结合显微镜下鉴定的矿物组合及其重结晶与变形特征,多种恢复变质岩原岩的图解结果,恢复哈拉霍疙特组岩石的原岩类型要为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少量灰岩的沉积建造。通过对主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哈拉霍疙特组地层在被动大陆边缘,缺氧与厌氧环境中,由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并有可能热水参与下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星,吕洪波,董晓朋,孙闯,陈林.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滑塌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13

[2].赵海杰.内蒙古阿拉坦敖包哈拉霍疙特组原岩恢复与沉积环境浅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标签:;  ;  ;  ;  

哈拉霍疙特组论文-张星,吕洪波,董晓朋,孙闯,陈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