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和苏轼关系研究

文同和苏轼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确是因为党祸未除的原因使然;而苏钧也确有其人。但不能混淆了两者的关系,也可以说,“子平”为苏轼说,应该仅仅限于文同的诗文中(“子平秘丞除外”),而在苏轼和黄庭坚诗文中涉及的苏子平则有可能是指苏钧。苏轼深知文同其人其艺,他一再称赞文同的为人和作品,而事实上苏轼若干文艺理论如“胸有成竹”等的提出也是在评论文同的作品或者是在文同的启发下提出的,本文着重论述了文同在文艺理论方面对苏轼的影响,具体如“诗画一律”、“胸有成竹”、“形神兼备”等。同为诗人和画家,文同和苏轼互相推崇,诗文唱和,“文画苏题”,两人的艺术创作便不可避免的带有相似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两人在诗文创作和绘画创作方面的相似性,诗歌艺术特色方面主要有诗歌的绘画性、对“清”美意识的追求,诗歌内容方面则是对民生疾苦的反映;书法方面涉及到的是“以书入画”的相似性。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章 论文与可诗中“子平”为苏轼
  • 第一节 “子平”为苏轼字号辨析
  • 第二节 苏钧其人辨析
  • 第二章 文同对苏轼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影响
  • 第一节 诗画论
  • 一、诗画为“德”的产物
  • 二、“诗画本一律”说
  • 第二节 构思论:“胸有成竹”和“以小见大”
  • 第三节 文艺鉴赏论:“形神兼备”
  • 第三章 文同、苏轼文艺创作的相似点
  • 第一节 诗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似点
  • 一、诗歌的绘画性
  • (一) 用绘画的构图方法来为诗中的景物定格赋形
  • (二) 以绘画的设色方法来为诗中景物敷彩渲染
  • (三) 以绘画术语入诗
  • 二、诗歌的“清”美特征
  • 第二节 诗歌在内容方面的相似性:描写民生疾苦
  • 第三节 “以书入画”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后记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文同和苏轼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