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是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及基础疾病的多样性,致使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型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的临床水平。本课题拟通过对慢性心衰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证候组合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慢性心衰证型特点,进而为慢性心衰的证型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更好指导临床。方法:(1)以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2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非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2)对疑诊心衰的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按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进行评估,排除心衰患者纳入非心衰(对照)组,符合心衰患者初步纳入心衰组,进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再由具有中医师资格医师参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及脏腑虚证辨证相关标准对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其他病情资料。(3)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χ±s的形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慢性心衰中医证侯分布:心衰组122例中医证候以气虚证出现比例最高(占89.3%),其次为血瘀证(占61.5%),水饮证(27.9%),痰浊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出现比例最高(占92.6%)其次为肾虚证(占82.0%)、肺虚证(占49.2%)及脾虚证(占39.3%),肝虚证也占一定比例(23.8%),胃虚证所占比例较低。经统计分析,心衰组气虚证、血瘀证、水饮证、心虚证、肺虚证、肾虚证、脾虚证构成比高于非心衰组(P<0.05)阳虚证、水饮证、痰浊证在心功能Ⅳ级心衰患者中构成比明显高于心功能ⅡI级和Ⅲ级(P<0.01)。(2)慢性心衰中医证侯组合特点:心衰组122例,以三证组合为最多(占50.8%),其次为两证组合(占32.0%)和四证组合(占9.8%),而五证组合(占4.1%)和单证(占3.3%)少见。以气虚血瘀为基本证候组合,在此基础上合并其他证候。脏腑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占43.4%),其次为两证组合(占29.5%)和四证组合(占18.0%),五证组合(占4.9%)及单证(占4.1%)少见。心虚证可单独出现,但心虚证合并其他脏腑虚证的三证组合、二证组合更为常见。二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合并肾虚证或肺虚证,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肺、肾虚并见。由此可见,心衰虽是局部之病却是全身之疾。心与五脏之气相连一脉相承。慢性心衰以心气虚为基础,进而损及肺、脾、肾、肝四脏,以致全身阴阳气血紊乱,在此基础上产生痰浊、瘀血、水湿等种种内生实邪,导致一系列的临床危急征象,故其临床表现复杂。结论:(1)慢性心衰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瘀血阻滞、水饮内停为标,气虚血瘀是慢性心衰最基本证候。(2)气虚证、血瘀证及水饮证可作为心衰的相对特异性证候。(3)心衰发生后,随阳虚证、水饮证及痰浊证出现,心功能将不断恶化,提示阳虚证、水饮证、痰浊证可能在心衰发病之后的病情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通过对心衰常见的证候的临床研究,认为气虚血瘀是贯穿于慢性心衰病程中的最基本的病理机制,气虚血瘀进一步发展可致气阳两虚、阳气虚脱、水湿内停、痰浊内阻等一系列虚实夹杂的证候群,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辨证论治的基础,而这同样体现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变化主要特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时间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06)
- [2].比索洛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9(04)
- [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9(06)
- [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和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的关系[J]. 现代实用医学 2019(12)
- [5].应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2)
- [6].心脏彩超应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可行性[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3)
- [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02)
- [8].不同体质指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12)
- [9].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9)
- [10].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理机制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6)
- [1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1)
- [12].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7)
- [13].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03)
- [14].双心医学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4)
- [15].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3)
- [16].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4)
- [17].托拉塞米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20(01)
- [18].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2)
- [19].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个案管理模式[J]. 重庆医学 2020(08)
- [2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03)
- [21].治疗性沟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0)
- [22].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0)
- [23].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5)
- [2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5)
- [25].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11)
- [26].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64例治疗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6)
- [27].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05)
- [28].维利西呱治疗恶性慢性心力衰竭达到主终点[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20(03)
- [29].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4)
- [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 护理与康复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