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论文摘要

2009年,恰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有关中国革命史和当代史的叙事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中国社会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所谓“红色经典”热潮之后的更大一轮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热潮。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限之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它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通过对于革命起源、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的讲述,来维系当代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通过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作品的主题,在于肯定以革命手段所建立起来的现代国家的历史意义及其合法性,并重申战争年代所确立的价值观,作为重整崩坏的社会秩序、重建民族自信心的精神支柱。“战争让女人走开”,以战争为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张扬着男性魅力,塑造着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作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展现在我们的视域之中。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以塑造男性英雄形象为主,女性最多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即便是在塑造了女英雄的影视剧里,女性也被男性的话语系统、革命的话语系统整合和规范,而真正的女性话语却缺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转型,消费文化在中国社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重新建构性别、重新定位女性的过程,性别意识形态及其运作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在媒介艺术中如何被表达是对女性文化身份的一种建构,对媒介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为我们考察90年代以来性别意识形态变迁及其运作策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线索。本文重点分析了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采用女性主义视角进行剖析,并将蕴含于这一题材影视剧中的几种女性呈现模式中的性别成规及其演变看成是90年代以来的性别意识形态系统的一部分。本文选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最为主要的3种女性呈现模式来进行分析,分析了革命母亲、革命女英雄以及知识女性这三种女性呈现模式在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的演变,考察了它们在进入90年代以来的历史语境中所发生的改写与变化,并进一步阐释这些变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形态的变迁。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呈现受到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使得依然存在的男权中心意识借助于消费文化逻辑不仅征服了男性,同时俘虏了女性,将性别压抑包装成一种精美的文化无意识。而男性中心意识与消费文化结盟,使得女性成为最直接的欲望客体,在具体的叙事情境中转化为各种欲望的能指,女性形象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既让人触目惊心又让人司空见惯的文化景观。在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了接近一个世纪的时候,我们却忽然发现,中国女性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努力之后,似乎走了一个圆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本文还通过将“十七年电影”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和90年代以来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同类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传达出影视剧这种传播最为迅速、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在再现、反映、刻画、塑造女性形象以及叙述故事时是怎样扭曲、遮蔽真实女性的,揭示出存在于文本内外隐含的男权话语、意识形态及其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张扬女性主体意识和现代人文主义精神,以此为促进两性和谐、自由、平等的发展,建构一种新的性别文化关系而努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
  • (一) 革命母亲
  • (二) 革命女英雄
  • (三) 知识女性
  • 二、研究方法
  • (一)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 (二) 叙事学方法
  • (三) 原型批评方法
  • (四) 文化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革命母亲
  • 一、母亲原型
  • 二、政治典型:高度政治化的母亲
  • (一) 思想的转变
  • (二) “母爱”的升华
  • 三、道德英雄:回归传统的革命母亲
  • (一) 传统社会中的母亲形象
  • (二) 角色转换与文化传统的缝合
  • 第三章 革命女英雄
  • 一、十七年电影时期塑造的女英雄
  • (一) 身份的转换
  • (二) “雄化”的形象
  • (三) “革命+恋爱”的爱情
  • 二、90 年代以来主旋律与商业化夹缝中的女英雄
  • (一) 传统女性身份的恢复
  • (二) “革命+爱情”的商业化重写
  • 第四章 知识女性
  • 一、女性与知识分子身份的合谋
  • (一) 知识女性身份的获得
  • (二) 知识女性的成长模式
  • 二、革命的“灰姑娘”
  • (一) 女性身份的获得
  • (二) 被放逐的爱情
  • 三、90 年代以来的“美女爱英雄”
  • (一) 革命英雄到“王子”的转变
  • (二) “爱情+权力”的爱情婚姻模式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守正创新,让历史鲜活起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启示[J]. 中国电视 2019(12)
    • [2].多元语境中革命历史的审美表达——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综述[J]. 电影评介 2019(20)
    • [3].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及其研究——评《舞蹈基本原理》[J]. 领导科学 2019(23)
    • [4].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与技巧——以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为例[J]. 教育传媒研究 2020(01)
    • [5].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以《开国大典》为例[J]. 声屏世界 2019(12)
    • [6].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探析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性、人民性与艺术性表达[J]. 传媒论坛 2020(04)
    • [7].图像革命史——陕西地区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9)
    • [8].2019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述评[J]. 中国电视 2020(05)
    • [9].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青春化创新之路[J]. 当代电视 2020(08)
    • [10].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的个性化艺术形态分析[J]. 四川戏剧 2020(08)
    • [11].英雄想象·文化记忆·意识规训——“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成长话语[J]. 当代电影 2020(09)
    • [12].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收获——看京剧《浴火黎明》[J]. 中国京剧 2017(07)
    • [1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内容传播[J]. 中国电视 2018(11)
    • [14].《天涯浴血》:地域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之作[J]. 当代电视 2017(01)
    • [15].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原因探析[J]. 艺术评鉴 2016(11)
    • [16].想风流人物铸就民族之魂——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J]. 戏剧之家 2017(03)
    • [17].革命历史题材电视片拍摄的实践与思考[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02)
    • [18].“新历史主义”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9].2016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述评[J]. 中国电视 2017(05)
    • [20].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应避免的误区[J]. 青年记者 2017(14)
    • [21].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价值观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宏大叙事的建构与吊诡——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与“中国梦”契合点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3].2015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述评[J]. 中国电视 2016(04)
    • [24].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思考[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 [25].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崇高美[J]. 中国电视 2014(12)
    • [26].2014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述评[J]. 中国电视 2015(04)
    • [27].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J]. 中国文艺家 2019(11)
    • [28].透过成荫电影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历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2(01)
    • [29].方寸间的艺术——邮票上的遵义会议[J]. 同行 2016(15)
    • [30].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国梦”的价值转换与呈现症候[J].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16(02)

    标签:;  ;  ;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