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基本内涵包含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如何演化、发展和最终目标等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城乡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解决城乡关系问题这一难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对工农关系的处理以及城乡关系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从“以农补工,以乡养城”到目前大力推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我国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乡差距却逐年扩大,这已造成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协调,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入手,结合当前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现实和临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着力于研究如何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本文主要由绪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言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等。其中,本文的选题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以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而提出。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总体处于实践高潮但系统性的理论建设不足的阶段。因此,此课题尚有研究的空间与意义。正文部分从第二章起,是论文的重点部分。第二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进行分析。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关系理论的阐述是我国推进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归纳分析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形成的背景分析,包括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二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逻辑分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阶段性关系的内涵界定以及着重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逻辑下如何消除城乡分离,实现城乡融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价值分析,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对于处理城乡关系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三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中国化以及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联系。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承接上一部分内容,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指导城乡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的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届领导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形成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且创新的理论成果。其次,论文总结了在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及其中国化基本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国在推进城乡关系建设的三种趋向,分别是:城市化趋向、小城镇化趋向、建设新农村趋向。最后,论文以临海市的实践为个案事实具体呈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三个总体性趋向。第四章主要是基于前一部分临海市实践的阐述,分析临海市在具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不足点。本文最后鉴于临海市的具体实践与不足,归纳总结了四条有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具体如下:一、市场导入--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市场机制有利于有效整合城市与农村的资源,连结城乡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政府引导--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手段。现阶段城乡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有助于纠正二元社会结构遗留的制度偏差,促进城乡机会平等以及维持社会稳定。三、制度安排--城乡一体化的运行保障。城乡发展制度化的配套方案和制度创新有利于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四、民众参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力量。在我国尤其是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隐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论文; 城乡一体化论文; 城乡关系论文; 推进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