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Q法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基于PQ法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模块化是当今逆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模块化技术的核心是逆变器并联技术。多台逆变器并联使电源系统的体积重量大为降低,同时其主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也可大大减少,从根本上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和提高功率密度。本文首先对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分析了PQ调节原理。并加以改进:在基准同步的条件下,由双表法得到本台逆变器的有功无功功率,经电力线通信方式传递各逆变器有功无功信息,用PQ法调节逆变器基准幅值与频率,从而调节各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研究了一种确定PQ系数范围的方法;针对传统的全补偿算法存在的缺点,研究了一种能实现功率均分的累加算法。针对实际逆变器并联实验调试复杂、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方法。对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从理论分析、仿真与实验验证进行了研究;对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并联系统及实际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和设计的正确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 1.2.1 集中式并联控制
  • 1.2.2 主从式并联控制
  • 1.2.3 分布式并联控制
  • 1.2.4 3C 并联控制方案
  • 1.2.5 无线并联控制方案
  • 1.3 模块间的信息交换技术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PQ 法的并联控制
  • 2.1 逆变器并联系统模型分析
  • 2.1.1 并联系统模型分析
  • 2.1.2 传统的有功无功调节法
  • 2.2 改进的并联控制方法
  • 2.3 功率计算法
  • 2.3.1 功率计算法介绍
  • 2.3.2 双表法
  • 2.4 有功无功系数的确定
  • 2.4.1 扼流电感的选取
  • 2.4.2 有功无功系数确定
  • 2.4.3 仿真验证
  • 2.5 改进的PQ 调节算法
  • 2.5.1 全补偿法并联控制方案局限性分析
  • 2.5.2 实现功率均分累加算法的研究
  • 2.6 基于有功无功调节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
  • 2.6.1 全补偿算法
  • 2.6.2 累加法
  • 2.7 结论
  • 第三章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 3.1 逆变器模型分析
  • 3.1.1 逆变器建模
  • 3.1.2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研究
  • 3.2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设计
  • 3.2.1 硬件电路
  • 3.2.2 软件设计
  • 3.3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PID 调节器参数设计
  • 3.3.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确立
  • 3.3.2 PID 调节器参数设计
  • 3.4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仿真和分析
  • 3.4.1 实际逆变器仿真模型
  • 3.4.2 实物等效逆变器的仿真模型
  •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5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1 负载设计
  •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并联系统实验与分析
  • 4.1 逆变器实物等效模型并联系统设计
  • 4.1.1 硬件设计
  • 4.1.2 软件设计
  • 4.2 逆变器实物等效并联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全补偿算法
  • 4.2.2 PQ 系数较大
  • 4.2.3 PQ 系数适中
  • 4.2.4 累加算法控制
  • 4.3 实际逆变器并联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小功率实验样机参数
  • 4.3.2 并联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轴带发电机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10)
    • [2].基于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改进策略[J]. 技术与市场 2020(06)
    • [3].微电网中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J]. 集成电路应用 2020(08)
    • [4].交直流配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20)
    • [5].引入自适应阻抗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8(05)
    • [6].含前置补偿环节的分布式主从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J]. 电气应用 2017(04)
    • [7].光伏离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研究[J]. 中国测试 2017(03)
    • [8].一种主从改进型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方式研究[J]. 变频器世界 2016(03)
    • [9].一种新型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方法[J]. 微型机与应用 2015(03)
    • [10].基于虚拟同步机技术的辅助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J].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0(06)
    • [11].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 信息通信 2016(11)
    • [12].一种新型低压微网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J]. 电气传动 2016(10)
    • [13].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2(03)
    • [14].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J]. 大功率变流技术 2012(06)
    • [15].逆变器并联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半实物仿真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12(09)
    • [16].浅谈逆变器并联运行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28)
    • [17].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03)
    • [18].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 电气技术 2008(01)
    • [19].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08(07)
    • [20].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研究[J].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0(02)
    • [21].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探讨[J]. 大众用电 2018(08)
    • [22].光伏系统并网的多逆变器并联交互影响分析[J]. 电力电子技术 2017(02)
    • [23].单相小功率并网光伏逆变器并联仿真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17(05)
    • [24].一种新型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J]. 电子技术应用 2017(08)
    • [25].感性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及多环控制策略[J]. 电力电子技术 2015(12)
    • [26].基于功率完全解耦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J]. 陕西电力 2016(06)
    • [27].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研究[J]. 电源技术 2015(02)
    • [28].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8)
    • [29].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J]. 电焊机 2012(10)
    • [30].一种改进的中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J]. 电力电子技术 2011(06)

    标签:;  ;  ;  ;  ;  

    基于PQ法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