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不论是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公共危机已经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也都认识到,公共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常态,必须加以科学应对。但是迄今人们所提出的都是公共危机的“管理”,是政府单方面的、单向度的、半封闭式的管理。但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日益复杂、动态多发,单一政府组织已经难以独自应对,这一管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公共危机理论研究的取向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影响到了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的组织体系建设和政策选择。治理理论出现后,便产生了公共危机治理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以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所提出的多中心理论认为,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中,除政府外,民间组织、企业以及其他的各个治理主体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虽然是针对美国公共事务治理而提出来的一种理论模式,但是它强调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自主治理,这些都对我国连续不断出现的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多中心理论为平台,在对公共危机及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多中心理论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汶川地震”的成功治理为实证,得出了多中心治理是公共危机治理的理性诉求,要建立政府主导的,民间组织、媒体、企业以及社会民众充分参与的多中心治理体系,并分析了我国在此次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多中心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的多中心治理的对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研究现状分析1.3 写作思路与创新点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概述2.1 公共危机概述2.1.1 公共危机的定义2.1.2 公共危机的特征及分类2.1.3 公共危机的周期与阶段2.2 公共危机治理涵义2.3 多中心理论2.3.1 多中心理论产生背景2.3.2 多中心理论内涵2.3.3 多中心理论主要特征第3章 多中心治理是有效治理公共危机的理性诉求3.1 公益物品是多中心治理危机的逻辑起点3.2 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是多中心治理的可能3.3 危机治理中“政府失灵”导致多中心治理的必然第4章 “汶川地震”多中心治理启示4.1 汶川地震中“多中心”治理危机4.1.1 政府行动的高效性4.1.2 媒体报道及时准确4.1.3 草根力量的崛起4.1.4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4.1.5 国际社会积极救援4.2 “汶川地震”中的多中心治理特征4.2.1 危机治理是非线性动态过程4.2.2 危机治理中参与主体的自发性4.2.3 危机治理中有效的危机沟通4.2.4 危机治理中的“多中心”结构4.3 “汶川地震”危机治理的不足之处4.3.1 危机自救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4.3.2 草根力量有待进一步培育4.3.3 治理主体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升4.3.4 危机治理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第5章 完善我国多中心治理公共危机的对策5.1 政府科学确定危机决策5.1.1 科学地制定政策5.1.2 有效地执行政策5.1.3 适时地调整政策5.2 引导媒体集聚公众力量5.2.1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5.2.2 加强对媒体的引导5.3 发展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5.3.1 正视民间组织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3.2 保证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财政支持5.3.3 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沟通5.4 匹配治理主体的责任与权利5.4.1 保障民间组织正常发展的权利5.4.2 维护企业适度履行高层次社会责任的权利5.4.3 保障群众自救能力受培育的权利5.5 用法律协调治理关系5.5.1 及时补充完善应急法律5.5.2 建立权利受到保护、权力受到约束的法制体系5.5.3 利用法律维护危机治理的良性秩序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危机论文; 多中心理论论文; 公共危机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