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ED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ID)功能以及血管张力因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6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EDD、EID及ET-1、NO、TXB2、6-Keto-PGF1α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血管舒张功能方面,发现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EDD、EID较健康查体者下降,且湿热下注型患者又较血瘀型患者EDD、EID水平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血管张力因素方面,发现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ET-1、TXB2较健康查体者升高,NO、6-Keto-PGF1α水平降低,且P<0.01,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下注型患者又较血瘀型患者ET-1、TXB2水平升高,NO、6-Keto-PGF1α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证明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相应关系,揭示出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辨证治疗方面提供客观依据,作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止带方对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疗效探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0)
- [2].二妙散治疗湿热下注型精液不液化32例[J]. 福建中医药 2020(04)
- [3].自拟排石方治疗湿热下注型输尿管结石58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03)
- [4].一效膏用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换药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16(05)
- [5].徒手扩张法结合中药浸洗干预湿热下注型小儿包茎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 2017(04)
- [6].前列爽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12(01)
- [7].阴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06)
- [8].清热化湿方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20)
- [9].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3)
- [10].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验案[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20)
- [11].清热通淋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 2016(07)
- [12].欧春老师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疾的临床经验[J]. 黑龙江中医药 2015(03)
- [13].自拟消痔汤对湿热下注型痔疮5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2(01)
- [14].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臁疮的临床观察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5)
- [15].自拟促愈汤对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止痛促愈作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16].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75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6)
- [17].苦参合剂治疗典型区域性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6)
- [18].药膳促进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23)
- [19].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5)
- [20].中药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7(13)
- [21].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22)
- [22].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湿热下注型淋证23例[J]. 山东中医杂志 2015(08)
- [23].尿石通丸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0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09(06)
- [24].为接受外剥内扎术后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用生熟三黄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5)
- [25].肛安栓用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03)
- [26].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5)
- [27].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0)
- [28].前列安栓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病术后尿潴留可行性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22)
- [29].消炎生肌方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血清干扰素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9)
- [30].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05)
标签: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论文; 血管张力因素论文; 血管舒张功能论文; 临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