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律史
作者: 胡玉鸿
导师: 徐永康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司法公正,法院,法官
文献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主义法学强调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促成人的解放。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其有关司法公正的学说既涉及司法公正的定位、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司法独立、法院制度、司法民主等具体制度的建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司法不仅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同时还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职能。革命导师将司法权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类型来加以对待,是与公众打交道同时又维护着共同社会秩序的权力形式。司法解决的纠纷是社会纠纷的特殊类型,司法所担负的职责除了将社会纠纷消解在法律程序之中外,还负有适用法律、发展法律的社会职能。这点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法院也就承担着更为广泛的社会职责。法律不再是血淋淋的惩罚、强制,而是以人道主义为本,通过社会谴责的介入,来保证行为人内部自律与外部强制的结合,最终消灭惩罚这一手段。同时,司法是法治实现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法治的核心内容即在于法律的实际适用与严格遵守,更为关键的,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把司法权对其他类型权力的制约上升到宪政体制的基本要件。在他们的著作中,将法院、法官作为实行法治的基本载体,同时强调司法权对立法权、行政权的广泛制约,以图通过权力分工与权力制约的宪政架构,保障国家权力合理有序的运作,从而最终维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 “公正”是良性社会的基本标准,司法公正更是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的出发点。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司法公正受制于法律本身是否公正。司法本身是为执行法律而存在,司法本身是否能实现公正,主要的就是取决于司法依据的法律本身是否公正。因而,对于司法公正机制的建立,
论文目录:
导言
一、法律文化与法律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现状
三、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的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司法公正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司法的属性与功能
一、司法的阶级性
二、司法的社会性
三、法治社会中司法的功能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
一、公正是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
二、公正的基本内容是平等
三、司法的实质公正与形式公正
第三节 司法公正的价值维度
一、司法的人民参与
二、司法的平等诉求
三、司法的人道精神
四、司法的教育意义
第二章 司法公正的实体标准
第一节 案件事实的查明
一、案件事实的意义
二、案件事实的性质
三、案件事实的确定途径
第二节 实体法律的适用
一、依法审判下“法”的性质
二、依法审判中“法”的范围
三、依法审判的具体运作
第三节 公众惩罚
一、公众惩罚的概念
二、公众惩罚与法律适用原则
第三章 司法公正的程序之维
第一节 “善待程序”
一、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二、程序公正是宪政的基本要素
三、程序公正是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
四、程序公正有利于实体公正的实现
第二节 程序主体性
一、法的主体性原理与程序主体性
二、程序主体性在专制制度下的扭曲
三、程序主体性原理的重塑
第三节 司法平等
一、司法平等的基本涵义
二、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三、诉讼条件的平等保障
第四节 执法严明
一、执法严明的概念与表现
二、执法严明的法律标准
三、执法严明与司法自由裁量权
第四章 司法公正的制度构造(一)——司法独立
第一节 司法独立的缘起
一、司法独立源于“人类对自身的恐惧”
二、自由的维护与司法独立体制的构造
三、司法独立是自由政体的标志
第二节 司法独立的依据
一、司法是“国民的直接所有物”
二、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的差异
三、司法“国民的直接所有物”的法律属性
第三节 司法独立的基础
一、司法独立与“自由国家”的一般联系
二、人民主权:司法独立的理论证成
三、阶级分权向职能分权的过渡:司法独立的政治前提
四、权力界限的明晰:司法独立的制度基础
第四节 司法独立的内容
一、法院独立
二、陪审法庭独立
三、法官独立
第五节 司法独立的价值
一、审判自由的法律意蕴
二、司法独立与审判自由的关系
三、审判自由的正确理解
第五章 司法公正的制度构造(二)——司法权的合理配置
第一节 司法公正与司法权专属
一、司法权专属的内容
二、反对设立特别法庭
三、专业法庭的设置问题
第二节 司法公正与法院制度
一、法院的标准
二、法院的性质
三、法院的功能
第六章 司法公正的制度构造(三)——法官制度
第一节 法官的性质
一、法官的定义
二、法官的起源
三、法官的角色
第二节 法官的产生
一、法官的任职资格
二、法官的任职形式
三、法官的任职期限
第三节 法官的职责
一、服从法律
二、发展法律
三、维护自由
第七章 司法公正的民主保障
第一节 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一、民主与民主制
二、司法民主的涵义
三、司法民主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有关司法民主的基本设想
第二节 公开审判
一、公开审判的概念
二、公开审判的内容
三、公开审判的意义
第三节 陪审制度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及性质
二、陪审制度的沿革
三、陪审制度的意义
四、陪审员的遴选
第四节 对司法的社会监督
一、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社会舆论的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2-30
参考文献
- [1].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D]. 顾学松.吉林大学2007
- [2].刑事司法公正论[D]. 张曙.中国政法大学2007
- [3].论法官的主体性[D]. 李健.复旦大学2011
- [4].司法公信力研究[D]. 谭俊峰.华中师范大学2014
- [5].论司法公正及其实现[D]. 钟俊.安徽师范大学2015
- [6].司法预救济制度和再救济制度研究[D]. 郭孝实.武汉大学2010
-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 刘玉民.中央民族大学2009
- [8].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独立审判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 王秋隆.华中师范大学2016
- [9].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 韦群林.南京理工大学2008
- [10].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 杨柳.北京交通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刑事司法公正论[D]. 张曙.中国政法大学2007
-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 张波.上海师范大学2010
- [3].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司法改革[D]. 迟日大.东北师范大学2003
- [4].司法权威研究[D]. 孙发.吉林大学2004
- [5].司法公信力研究[D]. 关玫.吉林大学2005
- [6].中国司法独立之运作机制研究[D]. 布仁巴图.中国政法大学2006
- [7].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 宋双.吉林大学2006
- [8].司法正义研究[D]. 严景阳.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