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骆方金
导师: 刘学照
关键词: 桂林,城市,发展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现代发展或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主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现代化的中心内容。本文的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现代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本质内容为参照构筑论文的基本架构,综合运用历史学、现代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基本理论,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以实证和比较方法为主,以增长与人本为主题和切入点,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主要层面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城市形象、主导产业、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生态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的探索。 桂林作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和中国西部地区广西东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对桂林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而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整体研究明显滞后。因此,从综合的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桂林城市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桂林城市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同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的导论从现代发展的三个层次逐步切入,引导出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概述了与本选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涉及的资料状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运用历史的方法,叙述建国以来,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基本历程,简要分析了各个阶段桂林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旨在为现代桂林城市发展勾画出一个简约的脉络。 从第二章——第七章,采用逻辑的即分类的论述的方法,重点论析了现代桂林城市发展或城市现代化的若干主要层面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问题、成因及对策。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 第二章叙述了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新阶段桂林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桂林城市形象提升对现代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一次以人本化可持续发展观审视了桂林城市建设,认为新阶段桂林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主要不在于城市外观发生变化和显示的现代气息,而关键是保持、挖掘、彰显和弘扬了桂林的城市特色——甲天下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坚守着清晰的文化理念和原则,即坚持以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文化开放性;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三章论述了现代桂林的主导产业旅游业。与前人相比,本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比较优势、产出比重、成长速度、关联带动作用、产业的地域分工、产业所具备的满足消费需求的特点以及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的角度论证了旅游业作为桂林城市主导产业并进而决定桂林城市性质的依据。二是对桂林国际客源市场作了长期趋势、阶段变动和季节波动分析。三是详细分析了桂林国别客源市场的地位、变动及相对稳定性,为桂林市开发国际客源市场找准定位,增强国际客源市场开发的针对性,提高市场拓展的效果。四是对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宏观性的思考,提出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第四章简要梳理了桂林城市工业化历史进程,论析了工业作为桂林城市第一大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及其在推动桂林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作用,指出桂林工业化的成就不仅在于工业自身的增长及其对桂林城市经济总量扩张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揭示出桂林市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与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第五章对桂林市场发展的背景、历史进程、市场发展的成就及其促进因素、市场发展的特点、问题等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桂林市市场发展面临着总量规模小、效益不佳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其中,一般商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即一般商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好而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是桂林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钊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等对策性思路。 第六章论述桂林农村城市化问题。本章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城市化作出新的界定:城市化(农村)是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和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要素的产业和空间扩散以及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扩散过程。将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集聚,(经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视为低层次的城市化;将农村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视为高层次的城市化,即一般城市化;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集聚必须发展为空间集聚刁‘符合经济规律:而将城市经济要素的产业扩散和空间扩散以及城市文明的扩散视为农村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作上述层次上的区分。以上述界定为研究的指针,对桂林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作了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第七章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出发研究现代桂林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研究涉及两个方面:其一,考察了现代桂林人口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其二,考察了现代桂林人的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一方面,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看出现代桂林?
论文目录:
导论
一、现代发展·现代城市发展·现代桂林城市发展
二、研究现状和资料综述
三、研究理论框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成长与变迁: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起步(1949—1957)
二、经济社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8—1977)
三、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1978以来)
第二章 建设与升华: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变迁
一、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变
二、现代桂林城市形象建设的特点
三、城市形象提升对桂林城市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优势与特色:现代桂林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旅游业作为桂林城市主导产业的依据
1、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2、具备较高产出比重和较快的成长速度
3、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4、主导产业不存在地域分工的趋同
5、具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桂林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1、海外旅游市场规模及其变动分析
2、市场地位与市场定位
3、竞争态势与市场拓展
三、桂林旅游业行业结构分析
1、桂林旅游行业结构优化
2、桂林旅游行业结构矛盾、成因及对策
四、关于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1、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2、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3 合理的规划和开发
第四章 支柱与动力:现代桂林城市工业化
一、桂林市工业化历程
二、工业支撑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1、工业是桂林城市经济的主体
2、工业是桂林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桂林市工业在广西占有重要地位
4、工业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桂林市工业化成就
1、工业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2、工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一定程度的优化
3、工业发展逐步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四、桂林市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1、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特点
2、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如何促进桂林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五章 核心与枢纽:现代桂林城市市场的发展
一、桂林城城市市场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二、桂林城市市场的发展
三、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促进因素分析
四、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特点、制约因素及对策
1、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特点
2、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3、促进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对策
第六章 中心与腹地:现代桂林城市化
一、城市化概念的界定
二、桂林农村城市化发展
1、农村经济的产业集聚
2、农村经济的空间集聚
3、人口集聚
4、经济的产业扩散
5、经济的空间扩散
6、城市文明的扩散
三、桂林农村城市化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村城市化水平低
2、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空间集聚效益差
3、人口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相关性差
4、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足
第七章 目标与归宿:现代桂林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发展
一、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1、桂林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其促进因素
2、桂林市人口素质面临的问题
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1、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桂林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当代桂林人社会生活水平的分化及对策
1、消费水平的城乡比较
2、城市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3、影响桂林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第八章 对比与启示:桂林与厦门城市经济发展比较
一、城市规模比较
二、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与速度比较
三、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1、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总体态势比较
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分析
四、桂林、厦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成因分析
1、区位条件的差异
2、经济社会资源的差异
3、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五、桂林、厦门两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的若干启示
结语: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4-07
相关论文
- [1].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 陈丽华.武汉大学2011
- [2].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马艺芳.北京林业大学2009
- [3].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城市发展理论研究[D]. 邵强.河海大学2004
- [4].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华东师范大学2004
- [5].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 苗建军.四川大学2003
- [6].城市经济聚散论[D]. 冯先宁.四川大学2004
- [7].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宿倩.大连理工大学2004
- [8].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 王晞.华东师范大学2006
- [9].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D]. 解本政.天津大学2004
- [10].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 梁旺兵.陕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