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实验研究

益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脾虚泄泻在小儿泄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往往病程长,易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儿体质渐下,易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等,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现代医学多采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支持疗法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方面,具有功效全面、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形成机理与脾胃虚弱有关。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因成泄泻。故拟定健脾益气、运脾消食、利湿止泻等多法并举的治法。益脾止泻汤是在此法的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由白术、苍术、茯苓、太子参、炙内金、山楂炭、藿香、莲子肉、扁豆、肉桂、木香等中药合理组方而成,临床应用二十余年,疗效可靠。本课题采用大黄煎剂灌胃制作幼龄大鼠脾虚泄泻动物模型,以思密达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益脾止泻汤对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血清及尿D-木糖含量、尿淀粉酶(AMS)、脾重系数、胸腺系数、血浆胃动素(MTL)、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探讨本方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疗效及作用机理,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文献采用苦寒泻下法造模。60只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五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思密达对照组(简称思密达组)、益脾止泻汤小剂量组(简称小剂量组)、益脾止泻汤大剂量组(简称大剂量组)。实验第1日称重后,开始灌胃,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2ml/100g,其余各组给予100%(即1g生药/ml)生大黄制剂2ml/100g,上、下午各一次,共9天。造模期间各组自由进食、饮水。第10天晨称重后,按1ml/100g的量用3%D-木糖溶液灌胃,1h后断尾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然后开始治疗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生理盐水2ml/100g,思密达组用浓度为40mg/ml的思密达2ml/100g(为临床等效量的10倍)灌胃,小剂量组用浓度为1.65g/ml的益脾止泻汤2ml/100g(为临床等效量的10倍)灌胃,大剂量组用浓度为3.3g/ml的益脾止泻汤2ml/100g(为临床等效量的20倍)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治疗期间各组自由进食、饮水。第16日晚10:00禁食,第17日晨5:00称重后按1ml/100g的量用3%D-木糖溶液灌胃,并将大鼠放入代谢笼中以便收集5小时尿液测定D-木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1小时后断尾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上午10:00断头取血,制备血浆、血清进行血浆胃动素(MTL)、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测定。剖腹取出脾脏、胸腺,吸去血迹,称重以计算脏器系数。结果:1对脾虚泄泻幼龄大鼠体重的影响第1天即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0天即治疗前,各实验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7天即治疗后,大、小剂量组及思密达组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1);大、小剂量组与思密达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脾虚大鼠体重增加,益脾止泻汤的疗效优于思密达。2免疫器官系数的变化脾脏系数: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小剂量组脾脏系数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思密达组脾脏系数较模型组和小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大鼠免疫功能下降,而大剂量益脾止泻汤和思密达均可使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胸腺系数:模型组明显降低,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01),而各治疗组胸腺系数则接近正常组(P>0.05)。说明脾虚泄泻大鼠存在胸腺T淋巴细胞的异常。而其余各治疗组胸腺无明显异常,表明益脾止泻汤和思密达对胸腺T淋巴细胞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对血清D-木糖含量的影响造模后,各实验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清D-木糖含量均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思密达组和小剂量组含量较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组血清D-木糖含量接近正常(P>0.05)。可以看出经过大剂量益脾止泻汤治疗,可以使血清D-木糖含量恢复正常。4对尿D-木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的影响D-木糖含量:大剂量组、思密达组、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剂量组、思密达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大剂量益脾止泻汤和思密达均有明显提高D-木糖含量的作用,均可提高脾虚泄泻大鼠的肠吸收功能。淀粉酶(AMS)活性: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大剂量组、思密达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与思密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益脾止泻汤和思密达均可提高AMS活性,提高胰腺的外分泌功能。5对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TL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小剂量组及思密达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剂量组与思密达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脾止泻汤通过调节MTL水平使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6对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小剂量组、思密达组和模型组血清SDH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大剂量组血清SDH与正常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血清SDH与思密达组、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大剂量益脾止泻汤在提高脾虚泄泻大鼠细胞有氧代谢方面的作用优于思密达。结论:益脾止泻汤有明显的止泻和促进大鼠食欲,增加体重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D-木糖含量从而调节胃肠吸收功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促使脾脏免疫功能恢复;通过调节MTL水平及提高血清SDH活性,使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益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研究概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8)
    • [2].小儿止泻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04)
    • [3].康疡止泻汤治疗38例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1)
    • [4].香诃止泻汤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9(06)
    • [5].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6)
    • [6].清肠止泻汤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31)
    • [7].养肠止泻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J]. 山东中医杂志 2010(06)
    • [8].益肠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 [9].十味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腹泻262例临床观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1)
    • [10].抗霉止泻汤治疗慢性霉菌性肠炎30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7)
    • [11].香砂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J]. 江西中医药 2008(01)
    • [12].探究理肝扶脾止泻汤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2)
    • [13].安肠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9)
    • [14].苍朴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64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2)
    • [15].理肝扶脾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1(09)
    • [16].运用“益肠止泻汤”的临床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15)
    • [17].安肠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J]. 新中医 2009(02)
    • [18].扶正止泻汤治疗放射性肠炎68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11)
    • [19].小儿止泻汤内服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35)
    • [20].自拟秦皮止泻汤肛门滴入治疗慢性腹泻86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12)
    • [21].术梅止泻汤治疗慢性泄泻[J]. 河南中医 2008(03)
    • [22].自拟安肠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11)
    • [23].秦香止泻汤对人轮状病毒腹泻乳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J]. 中成药 2013(04)
    • [24].侗药五味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03)
    • [25].自拟六味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泄泻40例[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7)
    • [26].自拟渗湿止泻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9)
    • [27].克轮止泻汤直肠点滴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 四川中医 2010(11)
    • [28].利湿止泻汤治疗马牛腹泻[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18)
    • [29].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08(02)
    • [30].自拟黄连解毒止泻汤加减治疗猪水泻[J]. 中兽医学杂志 2014(09)

    标签:;  ;  ;  ;  ;  

    益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