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017010

摘要:当前,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儿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其服务内容也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且家庭关怀已然成为当下儿科护理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中,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目的:评价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患儿112例,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关怀。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领域应用家庭关怀,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关键词:家庭关怀;儿科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引言

儿科住院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述疾病,家属通常对医护人员报以极高的期待值,所以家属对儿科护理也越来越严格,而家属缺乏对患儿疾病的科学应对方式,若护理人员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及宣教可能会出现护患矛盾。由于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的要求,所以儿科引进了“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将患儿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仅将患儿作为单一的护理对象,将护理方法人性化、沟通化。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临床确诊为惊厥,入选患儿家属与患儿为一一对应关系。全部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5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0~11岁,平均年龄(5.14±1.23)岁;患儿家属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1.41±2.3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初中以上3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04±1.18)岁;患儿家属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2.28±2.1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初中以上37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严密监测患儿病情、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及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家庭关怀,方法:①营造家庭式病房环境:病房环境尽量有家庭温馨的氛围,如在白色墙壁上粘贴一些深受患儿喜爱的卡通人物,病床旁摆放少儿图书,利用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播放少儿动画片等,以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病房安装传呼系统,以便患儿及家属及时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②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患儿接受检查或静脉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陪同患儿听儿歌或收看少儿节目,以分散其注意力;应特别安排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操作技能扎实的护理人员为患儿实施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并配合肢体动作安抚患儿情绪,以使护理操作顺利完成。③家庭式陪伴制度:为使患儿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馨感觉,患儿父母最好留在患儿身边进行陪伴。除为患儿父母提供沙发、陪护床等物品外,还应增添一些娱乐设施,以供其消遣解闷。④患儿常因不良情绪及躯体不适而导致其食欲不佳,故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饮食喜好为其制定膳食方案,同时建议父母与患儿共同进餐;除注意患儿的一些饮食禁忌外,还应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⑤为使患儿父母全力支持与配合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详细了解患儿心理状况,并与患儿父母形成合力,共同为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出院前,为患儿父母提供专业指导,以便患儿出院后仍可得到有效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①出院时,由两组患儿家属填写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表。此量表包括:服务态度、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等4项内容,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②统计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差错发生情况;③出院时,指导两组患儿家属填写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此量表共100分,划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及不满意(<70分)等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x±s)

3结论

近年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且尤以儿科护理纠纷最为多见。究其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和照顾者认识偏差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被公认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但护理人员和照顾者的认识偏差会直接阻碍其的顺利开展。在护理人员与照顾者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类型是平行关系,即二者完成各自的护理任务,彼此间相互独立。在护士观念中,“患儿父母不是日常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她们承担孩子的洗澡和吃饭的责任,可以缓解护士们时间压力”。照顾者重视和护理人员之间和谐的关系,想要参与他们孩子的照顾中,但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和知识匮乏,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该模式的意义,而且相关技能的缺乏阻碍其承担责任并影响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研究表明只有护理人员来维持和控制护患关系,这就不能被称为合作,也不能归属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3.2患儿语言表达不清晰

患儿年龄偏低,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缺陷,故不能清晰描述自身病情,从而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强度,并引发各种护理纠纷。

因此,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家庭关怀,可为患儿营造出一种家庭式的温馨病房环境,从而有效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能够使护患建立良好关系,并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可减少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护患矛盾。同时,对患儿家属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儿家属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卢言言等研究表明,从环境、饮食、心理等方面对患儿实施家庭关怀,能显著提高患儿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配合度,从而可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表明将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可促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差错明显减少,同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儿康复进度。

结语

总之,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家庭关怀,能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促使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参考文献:

[1]王方.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443-444.

[2]王芳,张婷婷.家庭关怀在惊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627-1629.

标签:;  ;  ;  

家庭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