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限制

论隐私权的限制

论文摘要

隐私权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法律对隐私权的重视,并不意味着隐私权是无限的,适当地限制隐私权,对于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减少隐私权与其他权利间的冲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第二,隐私权限制的原则;第三,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第四,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第五,我国隐私权限制的立法与实践。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社会交往的需要。基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我们必须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有关信息,对隐私权极度主张,会妨碍社会正常的交流和互动。(二)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合理兴趣的需要。当个人隐私利益与公共利益或者公众的合理兴趣发生矛盾时,为了保障公共利益或满足公众合理兴趣,隐私权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三)保障舆论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的需要。(四)维护隐私权人本人利益的需要。(五)自助与自卫的需要。二、隐私权限制的原则。(一)价值衡量原则。法律确认和保护的权利背后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价值序列,当隐私权与其他权利体现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应当按照价值位阶确定哪一种价值需要得到优先保护。(二)利益平衡原则。不同的权利体现了不同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之间会存在冲突,从而导致了权利的冲突。因此对隐私权的限制,在实践中表现为隐私权与其他相关权利或权力所体现的不同利益的平衡问题。利益平衡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1、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2、隐私利益与公序良俗、公众兴趣所体现的利益之间的平衡;3、隐私利益与新闻媒体利益的平衡:4、隐私利益与其他公民或组织的知情权益的平衡。三、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公职人员由于掌握一定的权力,其行为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他们的隐私权与其职务要求和廉政义务存在一定冲突,因此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公职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应当公开;公职人员私生活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他们遵守公共道德的情况也有较普通公民更高的要求;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应当申报和公开。四、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公众人物所从事的活动一般都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构成了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当进行必要的限制。限制其隐私权首先要把握三个原则:个人私生活免受过度干扰的原则、满足公众正当兴趣与维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相协调原则、实质恶意原则;其次要明确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定范围。五、我国隐私权限制的立法与实践。我国隐私权限制的立法与实践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缺乏对隐私权保护与限制的基本法律规定;对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有少量规定,但是很不健全;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问题尚属立法空白,但在司法实践中有所突破。笔者建议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确认,并且要以单行民事法律的形式制定一部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于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应单独制定《公务员私生活禁忌和隐私公开条例》加以规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一 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
  • (一) 社会交往的需要
  • (二) 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合理兴趣的需要
  • (三) 保障舆论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 (四) 维护隐私权本人利益的需要
  • (五) 自助与自卫的需要
  • 二、限制隐私权的原则
  • (一) 价值衡量原则
  • (二) 利益平衡原则
  • 三、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
  • (一) 公职人员隐私权限制的特点
  • (二) 公职人员隐私权限制的具体措施
  • 四、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
  • (一) 公众人物的认定因素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原则
  • (三)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定范围
  • 五、我国对隐私权限制的立法与实践及其完善
  • (一) 我国对隐私权限制立法和实践的现状
  • (二) 对隐私权限制的立法建议
  • 结语
  • 参考书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退休,公职人员的“荣耀”[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Z1)
    • [2].压力源视角下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归因分析——基于对J省A监狱23名在押服刑人员的访谈[J]. 领导科学 2019(24)
    • [3].浙江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实践及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20(12)
    • [4].“小官大贪”的危害及治理之策[J]. 党政干部论坛 2020(Z1)
    • [5].公职人员违法,“板子”怎么打[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13)
    • [6].规范开展政务处分工作依法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利[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13)
    • [7].对已经退休、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处理?[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13)
    • [8].对公职人员既要加强监督也要保障其权益[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08)
    • [9].德国公职人员考核的内容与指标[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01)
    • [10].培育公职人员宪法思维提升实施水平的调研[J]. 现代企业 2019(03)
    • [11].母亲的温情电话[J]. 兵团工运 2018(05)
    • [12].贵阳市“痛客计划”激励公职人员创新[J]. 领导决策信息 2016(24)
    • [13].公职人员“想腐败”之动机及其矫治策略[J]. 廉政文化研究 2016(06)
    • [14].公职人员交通违法可以抄告单位[J]. 领导决策信息 2016(47)
    • [15].公职人员兼职如何适度放开[J]. 理论与当代 2017(01)
    • [16].法国公职人员能力建设与管理:战略目标与工具设计[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7(04)
    • [17].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阶段划分[J]. 当代经济 2017(06)
    • [18].我国公职人员工资分类管理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3)
    • [19].财政“省直管县”能够约束基层公职人员在职消费吗[J]. 财贸经济 2017(06)
    • [20].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如何?——基于公职人员感知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17(04)
    • [21].法国公职人员考核总体框架、具体机制及主要经验[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7(10)
    • [22].反腐新常态下基层公职人员工作价值观变化的调查与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7)
    • [23].美国公职人员培训的沿革与主要做法[J]. 紫光阁 2010(03)
    • [24].首次实行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J]. 台声 2014(12)
    • [25].公职人员应做正能量的传播者[J]. 农村财务会计 2015(02)
    • [26].论对公职人员的诽谤除罪[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7].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情境的识别路径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8].记者实名举报涉腐公职人员若干法律问题思考[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08)
    • [29].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行政伦理核心价值体系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试论公职人员离职后的就业限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论隐私权的限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