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义德现象研究

赛义德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在二十世纪西方乃至世界文论史上,《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爱德华·W。赛义德更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在30多年中,他开拓出了一条文化批评的成功之路,成为整个文化学术界的热点人物和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品牌。他的思想和著作有广大的读者群,流布深广,激起了众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争鸣,激发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文化论争。赛义德矛盾的人格、混杂的身份、作为知识分子所进行的政治活动等等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争鸣。据资料显示,“赛义德学”研究如火如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显学,由赛义德所带动的“后殖民”批评者队伍越来越大,研究专著数以百计,“东方学”研究论著更是无可计数,真可谓蔚为大观。由于赛义德思想的复杂性,对赛义德的研究和评论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有纯文学研究、从后殖民理论视角的研究、文化历史的观照、社会政治批评,也有心理分析、语言分析、女性意识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现状的跨学科性、跨国性、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就展示出了一副繁荣的学术景象。但是,赛义德其人其论作为一种现象,学术界对其关注者并不多见。整体上来看,学术界虽有论文论及“赛义德现象”,但和其他有关赛义德的研究论著比起来,这类论著可谓少之又少。虽然很多人注意到了赛义德现象的某些表征,也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赛义德效应产生的某些原因,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尚未看到。随着学术界对赛义德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究赛义德现象的表征、深层语境及价值意义便成为必然的趋势和学术研究前沿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即以上述研究现状的繁荣景象、赛义德的深远影响、复杂争鸣以及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节 本项选题的缘起
  • 第二节 何谓赛义德现象
  • 第三节 关于本文写作的相关说明
  • 上编 赛义德现象表征研究
  • 第一章 赛义德思想的播撒和流变
  • 第一节 赛义德思想的播撒概览
  • 第二节 赛义德理论在各学术领域的渗透
  • 第三节 赛义德现象在播撒和流变中形成
  • 第二章 赛义德理论争鸣
  • 第一节 赛义德理论争鸣概览
  • 第二节 赛义德理论争鸣的视点透视
  • 第三节 赛义德现象在争鸣中形成
  • 第三章 赛义德身份认同探微
  • 第一节 原始生命赛义德:性压抑和焦虑
  • 第二节 心理实体赛义德:人格分裂及其形成过程
  • 第三节 社会化赛义德:文化杂种和多重角色
  • 第四节 赛义德人格与赛义德现象
  • 下编 赛义德现象语境研究
  • 第四章 政治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
  • 第一节 中东政治语境概览
  • 第二节 赛义德的政治思想和活动
  • 第三节 中东政治热潮与赛义德影响
  • 第四节 从中东政治语境到“泛政治语境”
  • 第五章 当代西方思想学术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
  • 第一节 后学话语逻辑链条上的赛义德理论
  • 第二节 文化转向思潮中的赛义德理论
  • 第三节 文化帝国主义批判思潮中的赛义德
  • 第四节 左翼思潮中的赛义德
  • 第五节 当代西方思想学术语境与赛义德现象
  • 第六章 当今世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
  • 第一节 后殖民一全球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
  • 第二节 民族主义语境下的赛义德现象
  • 第三节 文化非殖民化等与赛义德现象
  • 第四节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赛义德现象
  • 结语 赛义德现象与中国
  • 第一节 中国语境下的赛义德现象
  • 第二节 赛义德现象对中国的启示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黄巢起义的阿拉伯文史料译注[J]. 西北民族论丛 2016(02)
    • [2].地理、殖民与帝国——赛义德后殖民文学批评新视域[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01)
    • [3].政治美学:赛义德文化抵抗实践[J]. 小说评论 2010(S2)
    • [4].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悖论——从赛义德说起[J]. 山花 2008(08)
    • [5].再看赛义德的《东方学》[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02)
    • [6].论赛义德文学经典观及其批评观念[J]. 小说评论 2011(S2)
    • [7].理论旅行:赛义德文论与当代中国语境[J].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5)
    • [8].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反拨,还是延续?——《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评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0(08)
    • [9].赛义德的去蔽工作及其身后的文化悖论[J]. 当代文坛 2008(03)
    • [10].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3)
    • [11].洞见与偏见: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评析[J]. 新视野 2014(05)
    • [12].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8(02)
    • [13].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评《重返海法》中的赛义德[J]. 北方文学 2019(14)
    • [14].赛义德与后结构主义:反拨,还是延续?——《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简评[J]. 外国文学动态 2010(04)
    • [15].对位批评:音乐“对位法”的精彩变奏——赛义德源于音乐理念的文学与文化批评[J]. 小说评论 2010(S1)
    • [16].基于赛义德理论视角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我国高校就读经历研究[J]. 法学教育研究 2018(02)
    • [17].爱德华·赛义德在中国的译介传播[J]. 小说评论 2012(S2)
    • [18].赛义德·库特卜思想的激进性:特征与影响[J].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5(01)
    • [19].流亡、现世性与人文主义——赛义德批判人文主义评述[J]. 国外理论动态 2009(03)
    • [20].“共谋”: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文化批评透视[J]. 小说评论 2012(S2)
    • [21].爱资哈尔长老坦塔威归真[J]. 中国穆斯林 2010(02)
    • [22].历史情境和批评意识的独特地位——赛义德的文本和“理论旅行”理论解读[J]. 理论界 2008(06)
    • [23].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权力话语——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研究重述和批判[J]. 飞天 2010(08)
    • [24].解读《风流赛义德》中的东西方文化冲突[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2)
    • [25].从《东方学》看“东方不是东方”[J]. 枣庄学院学报 2010(01)
    • [26].巫女的未婚夫[J]. 西湖 2016(07)
    • [27].后殖民·知识分子·批评思想——赛义德研究在中国[J]. 国外文学 2012(03)
    • [28].理论旅行再出发[J]. 浙江学刊 2014(04)
    • [29].资本的后殖民处境[J]. 中国报道 2008(05)
    • [30].从葛兰西到赛义德——作为“认同”的后殖民文化霸权观[J]. 新余学院学报 2011(01)

    标签:;  ;  ;  ;  

    赛义德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