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系统的研制与体内外评价

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系统的研制与体内外评价

论文题目: 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系统的研制与体内外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宋益民

导师: 唐学玺,陈西广

关键词: 卡托普利,壳聚糖,药物缓释,制备工艺,生物粘附,药物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高效液相色谱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卡托普利(Captopril,Cap)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水溶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及难治性充血性心衰的首选药物之一,但由于其半衰期较短(1.9 h,单剂量口服后仅能维持6-8小时,每天需服药3-4次(Cap治疗浓度50μg/ml,po50mg,Cmax600μg/ml),临床为提高疗效增加剂量导致“峰谷”现象,而引起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此外,由于其在肠内不稳定,吸收易受食物的影响,表现不同的吸收类型,易出现突释现象,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而减弱其治疗效果,国内外已有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如薄膜包衣,微型包囊和水凝胶脉冲释放技术以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等制备Cap缓释剂,但大多仅限于体外研究,其体内实际应用效果尚有争议,因此,为提高Cap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并为开发理想的水溶性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本研究应用现代药剂学理论与技术研制了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评价。 本文利用壳聚糖、明胶为载体材料,乳化分散法制备了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captopril/chitosan-gelatin net-polymer microspheres,Cap/CGNPMs),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性能进行研究。以部分因子设计试验优化微球的制备处方和工艺。实验结果表明,Cap/CGNPMs外观完整致密,表面可看到有许多微孔,无粘连,流动性很好,体外释药试验证明Cap/CGNPMs与卡托普利普通片(captopril ordinary tablet,COT)比较具有明显延缓Cap释放作用。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及体外释药行为受工艺条件如投料比、交联剂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壳聚糖分子量(700,000Da)、药物与载体材料投料比(1∶4)、交联剂组成(甲醛+三聚磷酸钠)、交联度(1∶0.75)、添加0.75%微晶纤维素为制备Cap/CGNPMs的较理想条件,按较理想处方和工艺制得的Cap/CGNPMs粒径分布范围为220-280μm,包封率46.23±4.51%,载药量9.95±0.77%,说明,方法重现性好。 稳定性试验表明,分别经过4,25,40℃/RH75%放置3个月,Cap/CGNPMs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口服缓/控释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1.1 定速释放药物给药系统

1.1.1 骨架型缓/控释释药系统

1.1.2 薄膜包衣缓/控释系统

1.1.3 渗透泵型控释系统

1.1.4 离子交换树脂液体控释系统

1.1.5 缓/控释微囊

1.1.6 缓/控释微球

1.2 定位释放释药系统

1.2.1 胃内滞留给药系统

1.2.2 小肠定位释药系统

1.2.3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1.3 定时释放给药系统

1.3.1 膜控释的定时给药系统

1.3.2 渗透压控释的定时给药系统

1.3.3 膨胀控释定时释药系统

1.4 靶向给药系统

1.5 纳米粒药物给药系统

2 壳聚糖微球研究进展

2.1 壳聚糖的基本特征

2.2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2.2.1 乳化分散法

2.2.2 油相干燥法

2.2.3 喷雾干燥法

2.2.4 交联聚合法

2.2.5 凝聚法

2.2.6 壳聚糖包裹法

2.3 影响壳聚糖微球性能的因素

2.4 壳聚糖微球的应用

2.4.1 延缓药物释放作用

2.4.2 增加药物的靶向性

2.4.3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2.4.4 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

2.4.5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5 结语

3 立题背景及意义

4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4.1 课题研究内容

4.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制备及其性能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微球的制备

1.3.2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1.3.3 Cap/CGNPMs的性能

1.3.4 体外释药实验

1.3.5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1.3.6 统计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Cap/CGNPMs的粒径分布及形态学

2.2 Cap/CGNPMs的稳定性

2.3 不同因素对Cap/CGNPMs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率的影响

2.3.1 投料比对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3.2 交联剂单用和合用对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3.3 交联度对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3.4 分子量对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3.5 微晶纤维素对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4 不同条件对Cap/CGNPMs释药性能的影响

2.4.1 投料比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2.4.2 交联剂单用和合用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2.4.3 微晶纤维素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2.4.4 pH值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2.5 Cap/CGNPMS和Cap普通片体外释药行为比较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制备工艺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微球的制备

1.3.2 微球形态,粒径大小和分布的观察

1.3.3 微球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1.3.4 体外释药实验

1.3.5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1.3.6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微球制备工艺

2 结果与讨论

2.1 Cap/CGNPMs包封率,载药量和溶胀度的影响因素

2.1.1 壳聚糖分子量

2.1.2 交联度

2.1.3 疏水性高分子材料

2.2 Cap/CGNPMs较理想制备工艺的优化

2.3 Cap/CGNPMs粒径分布及形态学

2.4 Cap/CGNPMs释药性能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胶囊的制备及性能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Cap/CGNPMs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1.3.2 Cap/CGNPMs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1.3.3 CBSRCs制备

1.3.4 Cap普通片制备

1.3.5 CBSRCs药物释放度测定

1.3.6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1.3.7 生物粘附性测定

2 结果和讨论

2.1 Cap/CGNPMs的性能

2.2 不同条件对CBSRCs粘附性的影响

2.2.1 HPMC的用量

2.2.2 填充剂的用量

2.3 Cap生物粘附胶囊与普通片粘附性比较

2.4 不同条件对Cap生物粘附胶囊释放度的影响

2.4.1 HPMC用量

2.4.2 释放介质pH值

2.5 CBSRCs与普通片释放度比较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胶囊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动物

1.3 仪器与色谱条件

1.4 TA-p-BPB(内标物)的制备

1.5 给药及血样采集

1.6 血浆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1.7 HPLC方法确证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结果

2.2 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2.3 体内外相关性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1 结语

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D]. 张继芬.西南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胃漂浮缓释制剂的漂浮机理及西沙必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研究[D]. 魏振平.沈阳药科大学2001
  • [2].复方丹参多层缓释片及其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D]. 罗晓健.沈阳药科大学2001
  • [3].长春西汀包合物及其缓释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聂淑芳.沈阳药科大学2004
  • [4].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D]. 刘哲鹏.复旦大学2004
  • [5].漂浮型脉冲释放系统的研究[D]. 邹豪.第二军医大学2004
  • [6].新型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郭文迅.华中科技大学2004
  • [7].胰岛素-多孔羟基磷灰石微球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D]. 石海涛.四川大学2004
  • [8].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的研制[D]. 许小红.四川大学2005
  • [9].LDP缓释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D]. 鄢琳.四川大学2004
  • [10].壳聚糖的两种药物缓释体系的建立及性能评价[D]. 周惠云.中国海洋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卡托普利生物粘附型缓释系统的研制与体内外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