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群论文-李文韬

意象群论文-李文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唐意象群,雅化,意义

意象群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韬[1](2019)在《论高唐意象群在宋词中的雅化及对后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词中,词人们大规模使用高唐意象群来描写男女情事。高唐意象群在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内涵近乎俗艳。而经柳永、晏几道、吴文英叁位词人的努力,完成了对该意象群的雅化,使之变得含蓄委婉。由于宋人对高唐意象群的使用更加频繁且直接,其艳情内涵在有宋一代得到了固化,以致后世文人在描写类似题材时,都喜欢选择高唐意象群。(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韬[2](2019)在《两宋词高唐意象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源自宋玉《高唐赋》的相关传说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也产生了叁类高唐意象系列:即地理类意象系列“高唐、云梦台、阳台、巫山”;人物类意象系列“神女、宋玉、襄王”;本事类意象系列“朝云、行雨”。这些意象系列在后世文人骚客笔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又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意象,由此组合成为高唐意象群。宋词因多写男女之情,对带有艳情内涵的高唐意象群青睐有加。但是目前对于两宋词中高唐意象群使用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虽然对高唐意象群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多集中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意象的研究之上,且搜集的作品并不多;其次,对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解释不甚全面;再次,对高唐意象群的使用意义没有进行分析解读。因此,在进一步整理两宋词涉及高唐意象群词作的基础上,对该意象群使用情况做更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分析了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生成背景。从前代文学作品中的积累、宋代社会风气及心理因素对宋人创作的影响两大方面,分析论证了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首先,前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高唐意象群的情况比较常见,宋代高唐意象群的内涵就是从前代作品中衍生、深化而来。其次,有宋一代狎妓之风盛行,文人享乐意识浓厚,心理上追求一种艳遇式的刺激之感,而高唐意象群正符合他们这种要求。因此,宋代文人往往会运用高唐意象群描写男女情事。第二章对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作了说明,阐述了叁大类高唐意象系列的使用方式。指出高唐意象群往往都会与梦境结合来表达情思、抒发怀抱,其中地理类意象系列与本事类意象系列用来表现男女情事的作品居多。其中部分作品直写艳情,语言卑俗、格调低下,近乎民间俚曲;部分作品则经过一定程度的雅化,或包含离别相思之苦,或包含忆旧怀人之悲,或包含羁旅行役之感,或包含韶华易逝之叹。此外,在地理类意象系列中,出现巫山意象的作品往往喜与其他意象合用敷衍《高唐赋》本事,或描写巫峡盛景。本事类意象系列中的朝云、行云两意象易被拟人化,用来指代心上人或歌妓舞女。人物类意象系列的使用较为简单,神女意象取代意居多,一些咏物词使用到了该意象;宋玉与楚王意象则经常合用,来写男女之事。词牌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巫山一段云》和《高阳台》上,内容多为述说离别相思之苦。第叁章对宋词高唐意象群使用的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宋词继承了前代诗词作品中对艳情主题的描写,且更加大胆开放,对该意象群的使用不再是含蓄婉约地借景抒情,而是直白坦诚地吐露心声,如此一来便固化了高唐意象群的艳情内涵,后世文人在描写艳情时便能够对该意象群信手拈来。高唐意象群在五代时总体呈现出一种“俗”的特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北宋,后经柳永、晏几道、吴文英等文人的努力,使得该意象群褪去了“俗”的意味,增添了“情”的体验,更加含蓄化,也使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能有多种选择。(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小荣[3](2019)在《制度文化视域下的唐宋寺松意象群——以松僧、松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宋佛教诗歌中,无论教内外作者,大凡涉及游寺、宿寺、赠僧、送僧、像赞等题材者,最常用的植物意象是松,并且以它为中心构建了不同的意象群,如松僧、松塔等。松成为寺院景观标志和最常用的诗歌意象之一,从中国佛教发展史言,自有其深层的制度文化成因,它既和僧侣的宗教实践、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又体现了佛教中国化之后特殊的场所精神。(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王磊[4](2019)在《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不同阶段宋词的主要意象群发生演变,呈现出阶段性、时代性、社会性的特征。宋词意象群从北宋前期女子生活意象群、到北宋中后期文士生活意象群、到南渡时期乱世生活意象群、最后到南宋前期军事活动意象群,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宋词意象群既是词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2期)

高建文[5](2018)在《《诗经》中的空间体验与意象群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中围绕诗人的空间体验形成了相应的意象群:借由生产生活活动的经常涉入以及与家庭、宗族成员的情感投射,在农事、祝颂、战争等题材的诗中形成了庐室、田野、山川等象征价值中心的"地方"意象群,战争情境下的"东""南"等远方景观则形成了象征陌生他者"空间"的意象群,山川、道路等又因其天然属性而成为象征"地方""空间"间的界限或媒介的意象群;在爱情、怀人、怨刺等题材的诗中,"地方"常又意味着束缚甚至伤害,"室""墙"等象征"地方"及其界限的意象群随之产生;相应地,"东门""山谷"等"野外"意象群又与特定仪式、采集植物等元素结合,形成了用以表达被遗弃感或逃离"地方"意愿的抒情范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景旭初[6](2018)在《初中意象群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思维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上海语文教材意象群现当代诗歌的教学实践为例,研究初中意象群现当代诗歌的四项教学策略:一是尝试师生多元形式的朗诵;二是精选贴近诗歌意境的图片;叁是设置丰富思维含量的问题;四是鼓励多重合理角度的解读。(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8年33期)

张宇[7](2018)在《试论郁达夫古体诗中的“灯火”及“扬州”意象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是我国新旧文学发展的交锋期,作为当时文坛领袖之一的郁达夫,不仅在新文学方面成就突出,其旧体诗歌亦具有极高的创作水平和独特的审美风貌。清点郁达夫古体诗作,其中"灯火"与"扬州"意象群出现频率极高,这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人格精神的复杂性、矛盾性有关。(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胡晶[8](2018)在《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群——孤寂凄清系列的山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其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有很多,笔者试将部分意象归纳为自己命名的孤寂凄清系列山意象中。这部分意象中的青山秋山、深山、空山是第二部分简析的重点,第叁部分的则是从"空寂"角度讨论空山与王维的禅宗思想。(本文来源于《荆楚学术2018年5月(总第十九期)》期刊2018-05-01)

杨庆杰,陈麒如[9](2017)在《梦窗词“典故意象”艺术手法研究——以孤山意象群和红叶题诗典故意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典故和意象分别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关键词,而典故与意象的结合不仅是梦窗词学理论的一项实践,更是梦窗词庞大意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意象系统的多样化运用折射出梦窗用典的不同手法。林逋、咏梅二句及孤山意象群体现了梦窗藏用典故核心词及揉词裂句的引用手法;红叶题诗典故在词作中的不同内涵、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梦窗对典故强大的演化能力。梦窗词的典故意象自成系统,不仅通过重复利用典故塑造整体词作的词格,还在丰富、更新了传统意象系统之余,以缀连典故的方式开启了新的诗词欣赏方式。(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滕小艳[10](2017)在《论“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以诗词中的都门、玉楼、阑干、巫山等意象为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古时期,基于观星所得的岁星以十二年为运行周期的规律,使"十二"被尊为天数。古人象物制礼且礼以顺天,"十二"作为天数伴随礼乐制度和仙道思想的发展而被赋予文化内涵,意义由实入虚,变成抽象的文化标签。它与其他词构成的意象群对文学产生了影响,"十二都门"成为政治、文化鼎盛的"长安文化区"的表征,是士子入仕意念的体现;"十二玉楼"为仙境所在,为仙女居所逐渐衍变为妓女的代指;"十二阑"所寄寓的登高遣怀、凭栏寄情模式几乎不变;"十二"与"巫峰"的结合是真假幻境与俗世观念的合体。追溯"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的形成和发展,可加深对古典诗词乃至中国文化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意象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源自宋玉《高唐赋》的相关传说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也产生了叁类高唐意象系列:即地理类意象系列“高唐、云梦台、阳台、巫山”;人物类意象系列“神女、宋玉、襄王”;本事类意象系列“朝云、行雨”。这些意象系列在后世文人骚客笔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又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意象,由此组合成为高唐意象群。宋词因多写男女之情,对带有艳情内涵的高唐意象群青睐有加。但是目前对于两宋词中高唐意象群使用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虽然对高唐意象群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多集中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意象的研究之上,且搜集的作品并不多;其次,对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解释不甚全面;再次,对高唐意象群的使用意义没有进行分析解读。因此,在进一步整理两宋词涉及高唐意象群词作的基础上,对该意象群使用情况做更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分析了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生成背景。从前代文学作品中的积累、宋代社会风气及心理因素对宋人创作的影响两大方面,分析论证了宋人喜用高唐意象群的原因。首先,前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高唐意象群的情况比较常见,宋代高唐意象群的内涵就是从前代作品中衍生、深化而来。其次,有宋一代狎妓之风盛行,文人享乐意识浓厚,心理上追求一种艳遇式的刺激之感,而高唐意象群正符合他们这种要求。因此,宋代文人往往会运用高唐意象群描写男女情事。第二章对宋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作了说明,阐述了叁大类高唐意象系列的使用方式。指出高唐意象群往往都会与梦境结合来表达情思、抒发怀抱,其中地理类意象系列与本事类意象系列用来表现男女情事的作品居多。其中部分作品直写艳情,语言卑俗、格调低下,近乎民间俚曲;部分作品则经过一定程度的雅化,或包含离别相思之苦,或包含忆旧怀人之悲,或包含羁旅行役之感,或包含韶华易逝之叹。此外,在地理类意象系列中,出现巫山意象的作品往往喜与其他意象合用敷衍《高唐赋》本事,或描写巫峡盛景。本事类意象系列中的朝云、行云两意象易被拟人化,用来指代心上人或歌妓舞女。人物类意象系列的使用较为简单,神女意象取代意居多,一些咏物词使用到了该意象;宋玉与楚王意象则经常合用,来写男女之事。词牌名中高唐意象群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巫山一段云》和《高阳台》上,内容多为述说离别相思之苦。第叁章对宋词高唐意象群使用的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宋词继承了前代诗词作品中对艳情主题的描写,且更加大胆开放,对该意象群的使用不再是含蓄婉约地借景抒情,而是直白坦诚地吐露心声,如此一来便固化了高唐意象群的艳情内涵,后世文人在描写艳情时便能够对该意象群信手拈来。高唐意象群在五代时总体呈现出一种“俗”的特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北宋,后经柳永、晏几道、吴文英等文人的努力,使得该意象群褪去了“俗”的意味,增添了“情”的体验,更加含蓄化,也使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能有多种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群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韬.论高唐意象群在宋词中的雅化及对后世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李文韬.两宋词高唐意象群研究[D].聊城大学.2019

[3].李小荣.制度文化视域下的唐宋寺松意象群——以松僧、松塔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9

[4].王磊.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J].名作欣赏.2019

[5].高建文.《诗经》中的空间体验与意象群的生成[J].中国诗歌研究.2018

[6].景旭初.初中意象群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8

[7].张宇.试论郁达夫古体诗中的“灯火”及“扬州”意象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8].胡晶.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群——孤寂凄清系列的山意象[C].荆楚学术2018年5月(总第十九期).2018

[9].杨庆杰,陈麒如.梦窗词“典故意象”艺术手法研究——以孤山意象群和红叶题诗典故意象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0].滕小艳.论“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以诗词中的都门、玉楼、阑干、巫山等意象为论[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意象群论文-李文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