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颈椎后凸畸形模型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采用椎板切除等方法构建颈椎后凸畸形的动物模型,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影像学测量、超微结构观察研究,同时对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影像学测量和临床研究。结果1实验组在4~6月后形成了后凸畸形。2后凸节段多发生在C2—C5节段;后凸畸形节段屈伸运动范围明显减小。3实验组羊的ROM明显小于正常组,弯曲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组。4实验羊颈椎软骨终板有明显细胞和基质受损现象。5提供颈椎体在失状状面上的空间位置的数据;C/M比值评价脊髓受压明显优于C/F比值;颈椎后凸畸形畸形程度、脊髓压迫程度和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相关性。6总结颈椎后凸畸形特有的临床特征,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1成功构建出颈椎后凸畸形的动物模型,提供一有效的研究载体。2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节段僵硬,后凸节段多集中在C2—5节段。3后凸畸形颈椎的ROM的减小,弯曲刚度增加和关节面不平整。4颈椎后凸畸形椎体的软骨终板生长受到抑制,颈椎前部短缩。5为颈椎后凸畸形矫正提供椎体正常空间位置数据;C/M比值是临床评估颈脊髓疾病的良好标准之一;当后凸节段后切线夹角为20°和C/M比值小于0.338时出现临床症状,需治疗干预。6颈椎后凸畸形患者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对于每一位患者要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详细摘要1 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的构建1.1 颈椎前路椎体钉固定用钛缆设计1.2 羊颈椎夹板的制作1.3 材料和方法1.4 结果1.5 讨论1.6 结论1.7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和展望1.8 参考文献2 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的影像学测量2.1 材料和方法2.2 结果2.3 讨论2.4 结论2.5 存在的不足2.6 参考文献3 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的生物力学研究3.1 材料和方法3.2 颈椎三维运动范围的理论基础3.3 结果3.4 讨论3.5 结论3.6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7 参考文献4 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椎体软骨终板的超微结构观察4.1 材料和方法4.2 观察结果4.3 讨论4.4 结论4.5 存在的不足4.6 参考文献5 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形态学的测量5.1 伸屈运动中颈椎椎体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5.2 椎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颈脊髓测量的比较研究5.3 颈脊髓矢状径MR测量与颈脊髓病临床评估标准的选择5.4 颈椎后凸畸形影像学测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6 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6.1 临床资料与方法6.2 结果6.3 讨论6.4 结论6.5 存在的不足参考文献7 全文总结8 综述 (颈椎后凸崎形的影像学测量和诊断的研究进展)8.1 颈椎后凸畸形概念8.2 颈椎的生理曲度及生物力学8.3 颈椎后凸畸形的不同测量方法及优缺点8.4 颈椎后凸畸形的不同诊断标准8.5 小结8.6 参考文献9 附录10 致谢查新结论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颈椎后凸畸形论文; 动物模型论文; 椎体终板论文; 透射电镜论文; 生物力学论文; 影像学测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