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键蛋白的改变评价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效应

用关键蛋白的改变评价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效应

论文摘要

在众多环境污染物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种由于人类活动而大量存在的天然污染物,它对人类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MC是蓝藻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及念珠藻属的某些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蓝藻水华的普遍发生使MC成为了一种存在广、影响大的天然毒物。由于MC的高急性毒性、强促癌活性以及与人类癌症发生的相关性,使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目前已经发现MC可以有效地抑制蛋白磷酸酶1(Proteinphosphatase 1,PP1)和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活性,从而对很多细胞内过程造成影响,普遍认为这种专一性的抑制作用与MC的强促癌活性有关。PP2A主要以核心酶形式在细胞内大量存在,它的核心酶由A结构亚基(PP2A-A)和C催化亚基(PP2AC)组成。PP2A核心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B调节亚基进一步结合形成异三聚体形式的全酶。A亚基的结构十分罕见,它由15个前后串联的含39个氨基酸序列的HEAT(huntingtin-elonga-tion-Asubunit-TOR,HEAT)基序构成。PP2A是参与很多重要细胞功能的主要蛋白磷酸酶之一,它可以调节很多种细胞内过程,如新陈代谢、转录、RNA剪接、翻译、DNA复制、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分化以及致癌性转化等。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不同生物体内在氨基酸组成上有着高度同一性的一组蛋白,它们在植物、细菌和动物细胞内都有广泛表达,在多种应激性刺激的作用下HSPs的生成会增加,HSP和应激相关已经是一个在所有动物种类中可以观察到的普遍现象。而HSP70家族是HSP家族中最为保守和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在无应激的环境下它在很多细胞过程中扮演了多种关键的角色;应激环境下,HSP70能对多种物质或因素如热、酒精、氧化损伤、辐射、重金属、砷、杀虫剂等作出应激性地表达升高反应。虽然对微囊藻毒素毒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已获得了不少成就,但依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实验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示,微囊藻毒素RR可以引起人羊膜细胞FL的多种蛋白表达水平改变,其中包括PP2A-A亚基和HSP70。PP2A和HSP70分别作为微囊藻毒素在细胞内主要作用靶点和一种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伴侣蛋白,微囊藻毒素引起其蛋白水平改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探讨MC的早期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微囊藻毒素LR及蓝藻粗提物,研究它们对不同生物材料中PP2A和HSP70蛋白的影响,研究微囊藻毒素引起两种蛋白改变的普遍性,为是否有可能将其作为评价微囊藻毒素早期影响的指标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MC的致毒机理提供参考。根据实验设计,采取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动物实验均采用灌胃染毒:将25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即空白对照组和4.65、23.25、46.5、93/μg/kg蓝藻藻浆剂量。染毒体积均根据灌胃体积10mL/kg和每只小鼠的体重计算用量,每天一次,共实验7天,第8天将小鼠称重后处死,迅速取出所需脏器。细胞实验方法如下:MC-LR染毒人羊膜细胞FL,染毒浓度为0、0.05、0.1、0.5、1μmol·L-1;人肝细胞HL-7702,染毒浓度为0、0.05、0.2、0.5、1μmol·L-1,作用时间24h。染毒结束后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PP2A-A和HSP70蛋白水平。主要结果:1.不同浓度蓝藻藻浆灌胃后,小鼠肝脏PP2A-A蛋白水平在4.65、23.25、46.5和93 ug/kg剂量组明显升高,其中23.25和46.5 u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93 u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小鼠肝组织HSP70蛋白水平在93 ug/kg剂量组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不同浓度蓝藻藻浆灌胃后,小鼠肾脏PP2A-A蛋白水平在23.25、46.5和93 ug/kg剂量组明显升高,其中23.25和93 u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小鼠肾脏组织HSP70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改变。3.不同浓度蓝藻藻浆灌胃后,小鼠脑组织PP2A-A蛋白水平在4.65、23.25、46.5和93 ug/kg剂量组升高,其中4.65和23.25 u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6.5和93 u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小鼠脑组织HSP70蛋白水平在93 ug/kg剂量组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不同浓度MC-LR染毒24h后,人羊膜细胞FL内PP2A-A蛋白水平在0.05、0.1、0.5、1umol/L剂量组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FL细胞内的HSP70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5.不同浓度MC-LR染毒24h后,HL-7702细胞内PP2A-A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SP70蛋白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umol/L剂量组HSP7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结论:1.体内实验中蓝藻藻浆灌胃染毒能使小鼠肝脏、肾脏和脑组织PP2A-A亚基蛋白水平改变,体外实验中MC-LR染毒能使FL细胞和HL-7702细胞PP2A-A亚基蛋白水平发生改变。PP2A-A亚基蛋白水平的改变有可能是MCs引起的一种敏感而且特异的细胞应答反应。2.蓝藻藻浆灌胃染毒仅使小鼠肝、脑组织、MC暴露仅使HL-7702细胞的HSP70蛋白水平升高,说明蓝藻毒素引起的HSP70不具有普遍性,可能与应激蛋白HSP70的改变具有一定时相性有关。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主要试剂
  • 2.2 细胞培养及处理用液
  • 2.3 Bradford法蛋白定量相关用液
  • 2.4 Western blot蛋白电泳相关用液
  • 2.5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蓝藻样品采集和蓝藻藻浆的制备
  • 3.2 实验动物及处理
  • 3.3 细胞培养及处理
  • 3.4 细胞蛋白提取
  • 3.5 动物组织中蛋白提取
  •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和HSP70蛋白水平
  • 3.7 数据处理
  • 4 结果
  • 4.1 微囊藻毒素对PP2A-A蛋白表达的影响
  • 4.2 微囊藻毒素对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 微囊藻毒素对PP2A-A和HSP70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一览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氯仿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酶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9)
    • [2].毒死蜱和克百威体外联合染毒的细胞毒性机制[J]. 卫生研究 2017(04)
    • [3].3种抗氧化剂对亚砷酸钠染毒人膀胱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拮抗作用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4)
    • [4].简易气体动式染毒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5)
    • [5].看看你属于哪种染毒倾向人群?[J]. 三月风 2009(06)
    • [6].丙烯酰胺染毒大鼠H反射的特征[J]. 广东医学 2020(18)
    • [7].不同剂量及染毒方式下溴氰菊酯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J]. 农药 2020(11)
    • [8].橙皮精油对苯染毒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9)
    • [9].联苯菊酯对小鼠肝脏亚急性损伤的研究[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7(01)
    • [10].全氟异丁烯染毒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09)
    • [11].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的建立与评价[J]. 军事医学 2014(10)
    • [12].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联合染毒对小鼠肝氧化损伤的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5(03)
    • [13].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10)
    • [14].氟和砷染毒对子代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5)
    • [15].3种方式染毒丙烯酰胺对雄性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13(04)
    • [16].吸入性苯染毒小鼠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03)
    • [17].葡萄汁与白黎芦醇对镉染毒小鼠抗氧化损伤作用的比较[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07)
    • [18].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与氯仿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的神经毒性[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09)
    • [19].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鱼藤酮染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12)
    • [20].铈对镉染毒泥鳅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09(12)
    • [21].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与氯仿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研究[J]. 科技资讯 2018(16)
    • [22].氟、砷染毒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23].应用气-液界面染毒技术研究柴油机尾气对16HBE细胞的毒性作用[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5(03)
    • [24].夏季最易“染毒”的水果[J]. 食品与健康 2008(08)
    • [25].敌百虫经口染毒对妊娠大鼠及其子代脑和生殖腺的影响[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10)
    • [26].长期低剂量甲醛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部分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3)
    • [27].苯并(a)芘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上皮样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变化[J]. 癌变.畸变.突变 2013(06)
    • [28].组合动式气体烟雾吸入染毒装置的设计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2)
    • [29].急性铅染毒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危害研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2(03)
    • [30].二硝酰胺铵盐染毒大鼠的病理学观察[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03)

    标签:;  ;  

    用关键蛋白的改变评价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