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地面坡谱不确定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 王春
导师: 汤国安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高程模型,地面坡谱,不确定性,黄土高原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黄土高原地而坡谱理论是利用微观地形定量因子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新的地形分析方法,是基于DEM的对地监测与分析方法的新的探索,是黄土高原地貌研究新方法的探索,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是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诸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是利用多学科融合解决重大科学理论问题的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研究。该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但是,初步研究显示,地面坡谱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坡谱的不确定性是地理现象尺度效应的综合反映,涉及到很多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该问题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首先系统、科学、全面的总结了前人对坡谱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坡谱的基本概念,包括坡谱的定义、组成、分类及提取;构建了坡谱不确定性概念模型和过程分布模型,并从定性角度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从理论高度提炼出影响坡谱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DEM数据、坡谱因子计算模型、坡谱因子的分级、坡谱稳定面积阈值;接着以陕北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的1:10000和1:50000 DEM数据为信息源,系统研究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对坡谱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借鉴地理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处理中的“ε-带”模型和统计学基本原理,构建了坡谱稳定的判定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系统、深入研究了陕北黄上高原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的坡谱变异特征,从理论高度提炼出坡谱存在的基本地域条件:地貌形态的相似性、研究尺度的合理性、地貌类型的完整性;最后,以陕北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为例,深入研究了地貌形态特征、DEM尺度效应及坡谱稳定条件对提取坡谱稳定而积的不确定性影响,给出了确定坡谱稳定面积的实用性结论,为坡谱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其中,坡谱稳定面积的判断和提取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稳定面积的存在不仅是提取正确坡谱的基础,而且是同一地貌类型区局部与整体相似特征反映。稳定面积的提取涉及到地学分析中的尺度效应、地理信息的不确定性理论,地貌自相似定律等一系列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性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设计的坡谱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与方法,对这些前沿性基础理论问题,尤其对DEM尺度效应的分析、遥感数据分类的不确定性分析等,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依据
1.1.1 GIS、DEM和 DTA
1.1.2 误差与不确定性
1.1.3 黄土地貌坡谱分析
1.2 研究概述
1.2.1 项目来源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方法
2.1 前人研究综述
2.1.1 黄土地貌研究
2.1.2 地面坡谱理论
2.1.3 地理信息的不确定性
2.2 实验样区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实验样区
2.2.3 试验数据
2.3 研究方案
2.3.1 试验工具
2.3.2 研究方法
2.3.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坡谱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
3.1 坡谱的基本概念
3.1.1 坡谱的定义
3.1.2 坡谱的组成与分类
3.1.3 坡谱的描述与表达
3.1.4 坡谱模型的提取
3.1.5 坡谱地形分析方法
3.2 坡谱的不确定性问题
3.2.1 坡谱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
3.2.2 坡谱不确定性的过程分布
3.2.3 坡谱不确定性的形成原因
第四章 影响坡谱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
4.1 关键因素分析
4.2 DEM数据
4.2.1 DEM数据精度
4.2.2 DEM分辨率
4.2.3 DEM比例尺
4.2.4 DEM尺度效应
4.3 坡谱因子提取算法
4.3.1 坡谱因子的分类
4.3.2 提取坡谱因子的算法基础
4.3.3 坡谱因子算法的精度序列
4.3.4 因子提取算法引起的坡谱不确定性
4.4 坡谱因子分级
4.4.1 常用的数据分级方法
4.4.2 分级引起的坡谱不确定性
4.5 坡谱稳定的面积阈值
4.5.1 坡谱稳定条件的确定
4.5.2 坡谱稳定面积阈值的提取
4.5.3 稳定面积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章 坡谱存在的基本地域条件
5.1 基本地域条件概述
5.1.1 地貌形态的相似性
5.1.2 研究尺度的合理性
5.1.3 地貌类型的完整性
5.2 坡谱稳定面积阈值的变异分析
5.2.1 地貌形态特征的影响
5.2.2 DEM尺度效应的影响
5.2.3 坡谱稳定条件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工作
6.2 研究结论
6.3 创新之处
6.4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信息挖掘研究[D]. 易红伟.西北大学2004
- [2].典型喀斯特山区DEM构建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 舒田.贵州师范大学2008
- [3].鞍山市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D]. 徐茂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
- [4].DEM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杜海燕.长安大学2008
- [5].基于DEM的铁路三维可视化的研究及应用[D]. 张应俊.北京交通大学2008
- [6].DEM地形信息容量与地形分析适宜性研究[D]. 杨玮莹.西北大学2002
- [7].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与实现[D]. 张冬.南京理工大学2003
- [8].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 吴良超.西北大学2005
- [9].基于DEM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研究与实现[D]. 朱晓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10].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数据挖掘研究[D]. 朱红春.西北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坡长的自动提取和分析[D]. 李俊.西北大学2007
- [2].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多地形因子空间关联特征研究[D]. 张婷.西北大学2005
- [3].黄土高原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信息容量研究[D]. 王雷.西北大学2005
- [4].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 吴良超.西北大学2005
- [5].基于DEM的我国地貌形态类型自动划分研究[D]. 宋佳.西北大学2006
- [6].基于DEM地形参数计算的尺度效应研究[D]. 房亮.西北大学2006
- [7].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DEM的地形信息量研究[D]. 张茜.西北大学2006
- [8].基于DEM的山顶点及其属性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 陈盼盼.西北大学2006
- [9].DEM地形信息容量与地形分析适宜性研究[D]. 杨玮莹.西北大学2002
- [10].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信息挖掘研究[D]. 易红伟.西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