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对不寐患者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对不寐患者疗效观察

王亚丽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宝鸡721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寐患者应用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的中医护理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住院诊断为不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患者实施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背部游走罐对不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72例不寐患者经过9.96±4.30天的护理,睡眠指数均值较使用前降低9.095,经t检验,t=11.718,P<0.01,有统计学意义。72例中痊愈32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达95.8%。结论: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能从整体上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肯定,操作方法简便、无创,费用低,无副作用,有效的避免了长期使用镇静安眠药引起的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穴贴压;背部游走罐;不寐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5-02

前言

不寐即失眠,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冥”,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西医诊断睡眠障碍,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使人产生疲劳、不安、全身不适,头晕头疼,无精打采,反应迟钝,焦虑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选择镇静剂、安眠药等能临时解决睡眠问题,但长期使用效果不明显而且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使睡眠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通过采取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配合背部游走罐,达到调节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作用,有效的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或有精神家族史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天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口服宁心安神的中药汤剂。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在实施中医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打分,打分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以判断其失眠的严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护理方案。在护理1周、2周、3周再次进行评估打分,判断其疗效,最后通过前后对照总结护理效果。

1.2.1选穴

耳穴埋豆:耳部常规选神门区、心区、皮质下区、耳尖。根据辩证可加减穴位。肝郁化火型:加肝区;痰热内扰型:加胃区;阴虚火旺型:加肾区;心脾两虚型:加脾区;心胆气虚型:加胆区。

背部游走罐选穴:膀胱经1.5寸、3寸部位、大椎穴、心俞、肾俞、脾胃俞、肝胆俞留罐5分钟。

1.2.2护理操作方法

用耳穴探测棒在耳部所选穴位区按压,找到穴位的敏感点(患者感觉最痛点),做好定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两遍,待干。将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对准选好的耳穴敏感点贴好,用指揉法轻轻按压每个穴位约1分钟,双耳交替按压,每日按压3次~4次,每次约3~5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疼痛能耐受为度。隔日一次,双耳交替进行。耳穴埋豆后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嘱其放松,保持安静,在背部涂润滑剂,膀胱经1.5寸、3寸走向(五脏腧穴所在部位)走罐至皮肤微红,最后留罐于大椎穴、心俞、肾俞、脾胃俞、肝胆俞5分钟起罐。起罐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做缓慢的深呼吸20次,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安静入睡。可根据皮肤情况可隔日走罐一次。

1.3疗效评价

1.3.1选用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该量表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90.2%(Kappa=0.89,p0.01)【1】。

1.3.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治疗护理后能入睡6~7小时或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延长2~3小时,睡眠深度增加,但不稳定。无效:治疗护理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2】。

1.4统计方法:采用IBMSPSS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72例不寐患者实施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护理前后睡眠指数评分比较见表1

表1护理前后睡眠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NX±S

护理前睡眠指数(分)7216.19±2.379

护理后睡眠指数(分)725.10±2.644

注:t=11.718P=.000P<0.01

2.2实施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后护理效果见表2

表2护理效果

项目病例数(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病例数7232298395.8

注:治疗时间(9.96±4.30)天

3讨论

3.1《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则长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说明不寐是阴阳失衡的结果。《内经》指出“耳为宗脉之所聚”,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因此耳与五脏六腑及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息息相关。按照“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我们辨证选取耳部神门区、心区、皮质下区、耳尖及肾区实施埋豆,定时按压刺激,通过手法对穴位刺激使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疏通经络,阴阳平衡【3】。使阴阳平衡、心肾相交,达到镇静安神,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3.2背部游走罐:背部游走罐既对夹脊穴及背俞穴有治疗作用,又具有火罐的温热及局部刺激作用。该疗法具有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且操作简单的特点[4]。其机理:拔罐可使人体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毛细血管破裂,产生瘀血,出现溶血现象,产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②通过拔罐来刺激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和背俞穴,从而达到治疗与其相关的脏腑、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病证之目的;③脊柱两侧有脊神经和交感神经,通过拔罐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5~7],不寐证虚多实少,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而背部为督脉,膀胱经,五脏腧穴所在部位。背部走罐可壮水制火,滋阴潜阳,通经行阳,使气血上充于脑,上荣于面,拔罐,走罐推按,有放松背肌,缓解紧张,镇静安神作用。

3.3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护理不寐患者,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将穴位的局部作用与机体整体调节作用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对调节不寐患者的睡眠起到了很好协同作用。在观察的72例患者中,应用以上中医护理方法9.96±4.30天,不寐患者睡眠指数均值差降低9.095,痊愈32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达95.8%,护理效果好,疗效肯定,疗程短,操作方法简便、无创,费用低,无副作用,有效的避免了长期使用镇静药引起的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4在护理中对显效缓慢者可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以达到较好的协同和加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吴宏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J].1996,02.

[2]张兴云.针灸治疗失眠症45例,针灸临床杂志[J].2005,21(2):23.

[3]张巍,赵芳,黄盛华,都基荣.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13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8.8(5):1208-1209.

[4]肖国民,侯娟,周永芬.观察华佗夹脊排罐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报道?特色医疗[J].2013Vol.26No.7

[5]刘运明,曹昉睿.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02-1303.

[6]时凌云,赵刚.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肾炎肝肾阴虚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2):36-37.

[7]陈志强,方敏,闫翠环,等.益气活血清热、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J].西部中医药,2011,24(10):56-57.

标签:;  ;  ;  

耳穴贴压配合背部游走罐对不寐患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