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论文摘要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对促进城市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区域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江苏省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城市化发展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化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对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与产业集聚指标之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别对全省和三大区域所有行业及典型行业进行回归分析,详细揭示了江苏省产业集聚情况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化经济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地方化经济对苏南、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对苏中地区产生了微弱的阻碍作用;三大区域城市化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从典型行业来看,烟草加工业的集聚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他三个行业的集聚都开始抑制城市化发展。最后基于回归结果分析,从规划布局、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国际化经营以及制度机制这几个角度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1.2.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1.2.2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 1.2.3 比较分析
  •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城市化的含义
  • 2.2 国外学者对城市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 国内学者对城市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对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关系的研究现状
  • 2.5 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关系
  • 2.5.1 产业集聚是城市化形成的动力
  • 2.5.2 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化发展
  • 2.5.3 城市化为产业集聚提供物质基础
  • 3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 3.1 城市化水平的指标说明
  • 3.2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 3.2.1 江苏与全国及其他省份比较
  • 3.2.2 全省城市化进程
  • 3.2.3 三大区域城市化差异
  • 4 江苏省产业集聚现状
  • 4.1 产业集聚指标及其选取说明
  • 4.1.1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
  • 4.1.2 空间基尼系数(G)
  • 4.1.3 地方化经济(LQ)
  • 4.1.4 城市化经济(RH)
  • 4.2 全省产业集聚总体情况
  • 4.2.1 由空间基尼系数看江苏省产业集聚状况
  • 4.2.2 由市场集中度看江苏省产业集聚状况
  • 4.2.3 由地方专业化水平看江苏省产业集聚状况
  • 5 江苏省产业集聚水平对城市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和数据来源
  • 5.2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 5.3 产业集聚对城市化影响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 5.3.1 全省20个行业回归结果分析
  • 5.3.3 三大区域20个行业回归结果分析
  • 5.3.4 全省典型行业回归结果分析
  • 5.3.5 三大区域典型行业回归结果分析
  • 6 促进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科学规划、鼓励引导产业集聚
  • 6.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高级生产要素产业集群
  • 6.3 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 6.4 走国际化道路,树立品牌意识
  • 6.5 建立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制度机制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20)
    • [2].南京发布《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J]. 城市规划通讯 2014(14)
    • [3].空间交互视角下的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进程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5)
    • [4].浅析高职教育在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5].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区域城市化”初探[J]. 商业时代 2011(35)
    • [6].区域城市化战略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选择[J]. 职业技术 2008(05)
    • [7].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8].基于复合指标体系的河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6)
    • [9].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滇、黔边界地区为例[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3)
    • [1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 [11].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的动态测度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7)
    • [12].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兰州—西宁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12)
    • [13].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08(05)
    • [14].河南省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5].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以新疆为例[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04)
    • [16].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城市规划 2010(05)
    • [17].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陕西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8].区域城市化进程视域下的专利培育机制研究——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J]. 科技资讯 2017(35)
    • [19].所有制、产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 [20].政府城市发展意志与中国区域城市化空间推进——基于《政府工作报告》视角的研究[J]. 经济评论 2016(06)
    • [21].乌鲁木齐市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商贸 2013(17)
    • [22].大学城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以临港大学城为例[J]. 现代商业 2017(02)
    • [23].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10)
    • [24].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地域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08(01)
    • [25].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地域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3)
    • [26].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评[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27].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8].基于动态因子分析的区域城市化质量时空分析——以陕西省关中城市群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2)
    • [29].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四川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5)
    • [30].宁波市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6)

    标签:;  ;  ;  ;  ;  

    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