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螺距及进床速度、球管旋转速度对下肢动脉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不同重建函数、重建层厚的图像质量差异;相同扫描参数下,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成像质量差异;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球管旋转速度选取为0.6s/周,A组进床速度为55mm/s,螺距为1.375:1;B组进床速度为39.4mm/s,螺距为0.984:1,C组进床速度为20mm/s,螺距为0.516:1,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将另60例患者随机分为D、E、F三组,螺距选取为1.375:1,球管旋转速度分别选取为0.6s/周、0.8s/周、1.0s/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1)或者碘佛醇(320mgI/m1)90ml,流率4.2m/s。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至足底,采用Smartprep技术来确定注射对比剂后的延迟扫描时间。扫描结束后,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将获得的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函数及层厚重建,传致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由2名具有多年CT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意见不一致时协商确定评分等级。将每例患者下肢动脉划分为23个节段,并运用图像工作站上的测量工具对血管狭窄进行准确测量并分级。分别测量最狭窄处的残腔内径和狭窄处稍上方相对正常管腔内径,按以下公式计算狭窄程度:狭窄程度=(相对正常管腔内径-残腔内径)/相对正常管腔内径×100%。分度标准为:I级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为0-49%;II级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为50%-74%;III级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5%-99%;IV级为闭塞,狭窄程度为100%。并测量动脉闭塞段的长度,以手术、DSA检查和/或临床专科医师综合诊断为标准,评价MSCTA诊断双下肢动脉疾病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不同下肢动脉病变在MSCTA图像上的表现特征及应该采用的合适的扫描参数。结果:1.螺距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三种螺距(1.375:1、0.984:1、0.516:1)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55±0.40、3.67±0.28、3.66±0.32(P﹥0.05),表明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是14.94mGy、20.87mGy、39.83mGy,DLP为1698.75±74.78mGy/cm、2331.87±62.62mGy/cm、4485.69±205.00mGy/cm(P值均﹤0.05),表明三种扫描方式下的DLP差异有显著意义,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约低28.4%;明显低于C组,约低62.5%。2.球管旋转速度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三种转速(0.6s/周、0.8s/周、1.0s/周)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63±0.32、3.58±0.38、3.7±0.40(P﹥0.05),表明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D、E、F三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是14.94mGy、19.92mGy、24.90mGy, DLP分别为1698.75±74.78mGy/cm、2117.02±111.14mGy/cm、2651.38±107.86mGy/cm(P﹤0.05),表明三种扫描参数下的DLP差异有显著意义,D组辐射剂量低于E组,约低19.77%;低于F组,约56.08%。3.不同重建函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与标准重建方式比较,肺函数重建可更好的观察侧枝循环情况,显示细小血管分支最多,在显示相同细小分支的情况下,肺函数重建对每一支分支血管也会显示得更加饱满,原始图像观察肌肉组织与血管间对比度,软组织与肌间隙清晰度更好。细节重建、骨函数重建及标准重建显示血管数次之。软组织重建显示血管最少,且对血管边缘的清晰度显示欠佳。4.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25mm层厚重建较0.625mm层厚重建数据减少一半,显示的下肢动脉血管节段一样多,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的锐利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2.5mm层厚与0.625mm层厚重建比较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的锐利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之间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与320mgI/ml强化后各动脉相同节段管腔内对比剂CT值的测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1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于MS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或手术治疗,以DSA或手术结果为标准,观察评估病变血管159段,MSCTA对II、III级狭窄分别高估3处和4处,且均高估一级。MSCTA测量动脉闭塞段平均长度为(60±31.6)mm,手术所取血栓或DSA检查平均测量长度为(61.8±30.0)mm,行配对设计的均数t检验,两者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t=0.132, p=0.054﹥0.05)。结论:l、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采用螺距为1.375的扫描可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且图象质量较好,可满足临床诊断。2、可设置球管旋转速度0.6s/周作为下肢动脉CTA检查常规扫描参数。3、采用肺函数重建,下肢血管显示率明显提高,可尝试设置为常规重建函数。4、1.25mm层厚重建的图像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常规采用。5、320mgI/ml碘对比剂完全能满足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需要,可作为常规使用。6、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观察和测量下肢血管分级、狭窄部位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7、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A是一种微创的、准确的血管成像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并发症少,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DSA检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下肢血管疾病论文; 图像质量论文; 辐射剂量论文;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论文; 血管成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