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企业集团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欧美工业化国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级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企业集团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层出不穷。这些集团型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对象。信贷向企业集团集中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银行对企业集团的信贷投放不断增加。目前在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中,企业集团贷款占比达到了60%左右。这些大企业集团的信贷资产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一家企业集团的贷款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提升银行的不良率几个百分点。若数家银行均对该企业进行了授信,则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质量恶化,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转移信贷资金,甚至逃弃债务的状况时有发生,已对银行贷款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银行在众多集团风险案件中遭受了重大资金损失和声誉损失。面对各类关联企业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提高企业集团关联交易授信风险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加强集团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对集团企业的关联交易风险控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集团企业的关联交易风险贯穿了整个信贷流程,可以说是此类客户授信风险的风险源头。因此,研究如何对集团企业的关联交易授信风险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针对此类风险进行的研究。文章首先对以前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掌握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而后对本文研究的信贷风险引发对象——企业集团进行了界定并归纳了几种极易出现风险的集团客户,研究了关联交易的信贷风险。其次对目前商业银行进行此类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识别关联交易的方法。最后,从信贷流程出发,研究了各个环节的改善措施,以期对银行有所借鉴。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明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全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大体的思路和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从商业银行授信对象——企业集团出发,归纳了这类特殊客户的特征以及其关联交易行为引发的信贷风险:而后转向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了目前对此类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信贷流程出发,从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了以往学者的研究,对本文所研究的集团客户关联方交易风险作出了界定,对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授信风险的表现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控制集团客户关联企业授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研究了如何界定企业集团,归纳了企业集团的行为特征等,以此区别于一般企业。在各类企业集团中,本文研究了几类特别容易出现信贷危机的集团客户:主要资产重组上市后的企业集团、政府主导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为跨国公司的企业集团。这几类集团客户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特别注意。目前国内集团企业的关联交易十分频繁,2009年关联交易总共涉及151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1.4%。产业链紧凑并且较长的行业存在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制造业。集团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极易引发相互担保风险、信贷资金挪用风险、财务信息虚假风险以及恶意逃债风险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对集团企业授信的信贷流程,并指出了这种集团和单一法人授信相结合的方法的缺陷——容易产生多头授信风险。接着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贷前调查不充分、对复杂关联关系鉴别不力、漠视关联担保风险以及资金流向失控等问题。要商业银行要对企业集团的关联交易授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能够对企业集团的关联交易进行有效识别,这是关联交易授信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本文第五部分首先分析了如何识别企业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接着研究了如何识别关联交易,主要是通过相关会计科目的分析,以审计人员的视角有针对地审视和分析企业相关资料,判断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通过对“应收账款”、“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相关会计科目的核查,研究企业的关联购销业务、劳务提供、资产转让以及资金流通状况等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则分别从贷前和贷后两个信贷流程出发,借鉴国外经验,逐一环节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贷前的信贷风险管理是整个信贷管理的关键,涉及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给企业集团。在对企业集团授信时,银行应坚持统一授信原则,对整个企业集团进行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在进行信用评级时,要加强贷前调查,要着重调查企业集团的关联关系、关联方债权以及利润构成。在具体实施评级时,要剔除关联交易因素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用剔除影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评级,这样的评级结果更为准确。在担保的选择上,应坚持第三方担保优于集团关联企业担保,物权担保优于信用担保的原则。同时,要在信贷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预防企业集团利益关联交易逃弃债务、虚增利润。第七部分是从贷后流程出发,强调了要对企业集团进行动态追踪管理,定期进行跟踪评价,及早发现信用风险并在信贷危机爆发前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降低损失率。在贷款资金流向监控方面,应改变信贷资金一次性提取的做法,而是企业需要用款时,凭借相关文件分批提取。还可以与企业集团签订协议,实行账户公开。在贷后风险预警管理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关联交易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用剔除关联交易影响的财务数据进行建模,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本文立足于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揭露了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引发的信贷风险,指出了当前银行在对此类授信风险进行管理时的问题,从财务方面研究了识别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方法,并从商业银行的信贷全流程:贷前、贷后,逐一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具体措施,对商业银行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启示[J].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2].新时代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3].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2)
- [4].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比较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3)
- [5].科技构建零售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新思路[J]. 中国银行业 2020(06)
- [6].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 大众标准化 2020(17)
- [7].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07)
- [8].大数据助推信贷风险管理创新探讨[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7)
- [9].探讨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比较与思考[J]. 商讯 2019(33)
- [10].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31)
- [11].新时期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8(06)
- [12].探析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3)
- [13].“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思考[J]. 山西农经 2018(06)
- [14].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G银行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15].关于财务指标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8(11)
- [16].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比较与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6(30)
- [17].试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经贸实践 2016(17)
- [18].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03)
- [19].化解信贷风险管理困境的有效路径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02)
- [20].新常态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7(09)
- [21].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商论 2017(21)
- [22].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8)
- [2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27)
- [24].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15(33)
- [25].信贷风险管理分析与建议[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03)
- [26].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前沿 2016(04)
- [27].新形势下农村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凤阳县利民银行的调查[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1)
- [28].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三明学院学报 2016(05)
- [29].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 时代金融 2016(30)
- [30].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