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的影响

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线粒体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所有大鼠均自由进水进食,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8只,喂饲标准鼠食;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8只,喂饲高脂饲料。中药组大鼠给予脂肝方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立普妥灌胃。各组动物喂养至16周末处死取材。称量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测定血清ALT、AST、TG、TC,测定血清MDA、SOD等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水平。常规制备肝脏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UCP-2mRNA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的肝湿重和肝指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的ALT和AST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组的ALT和AST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西药组的ALT和AST较中药组增高(P<0.05)。与正常组TG、TC、HDL-c、LDL-c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TG、TC、HDL-c、LDL-c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血清MDA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血清MDA较西药组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SOD水平较正常组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5)。与模型组SOD/MDA比较,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SOD/MDA较西药组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UCP-2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但是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线粒体功能紊乱。脂肝方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高脂喂养的大鼠肝脏脂肪变的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提高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损害有关。线粒体功能受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调控解偶联蛋白2表达是具有潜能的治疗手段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 1.1 NAFLD的概念
  • 1.2 NAFL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 1.3 NAFLD的致病机理
  • 1.4 西医治疗现状
  • 2 祖国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 2.2 中医药治疗
  • 3 小结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引物
  • 1.5 主要仪器
  • 2 试验方案
  • 2.1 造模及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的制备
  • 2.4 血清生化指标
  • 3 大鼠肝脏病理切片的制备及染色
  • 3.1 固定、包埋及切片
  • 3.2 HE染色
  • 4 UCP-2的RT-PCR检测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测定
  • 6.2 ALT、AST测定
  • 6.3 血脂测定
  • 6.4 血清SOD、MDA测定
  • 6.5 肝脏UCP-2 RT-PCR测定
  • 6.6 病理学观察
  • 第三章 讨论
  • 1 导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治法的认识
  • 1.1 脾失健运、浊邪入血为主要病机
  • 1.2 从脾论治
  • 1.3 脂肝方组方及意义
  • 2 线粒体功能受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 2.1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
  • 2.2 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障碍与NAFLD
  • 2.3 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
  • 2.4 线粒体与肝细胞凋亡
  • 2.5 线粒体DNA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 3 UCP-2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 3.1 UCP-2与脂肪酸的相互作用
  • 3.2 UCP-2与ROS的生成
  • 3.3 UCP-2与胰岛素的分泌
  • 3.4 UCP-2与细胞凋亡
  • 3.5 UCP-2与脂肪性肝炎
  • 3.6 NAFLD时UCP-2表达的细胞特异性
  • 4 结论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氨酰转肽酶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9(23)
    • [3].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认知度情况分析[J]. 甘肃医药 2019(07)
    • [4].清肝解毒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5].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思路[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6)
    • [6].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机理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2)
    • [7].适宜强度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拓扑分析[J]. 内江科技 2020(01)
    • [8].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2020(01)
    • [9].优质护理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06)
    • [10].佛山市三水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1)
    • [11].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20(02)
    • [12].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03)
    • [13].张赤志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1)
    • [14].垂盆草联合强肝胶囊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10)
    • [15].卡托普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的护理干预分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17].德昂族酸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1)
    • [18].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检测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08)
    • [19].深圳市出租车司机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2)
    • [20].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J]. 临床研究 2020(06)
    • [21].血清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22].卢秉久经方调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及验案3则[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5)
    • [2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02)
    • [24].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7)
    • [25].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护理干预[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5)
    • [26].超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6)
    • [27].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7)
    • [28].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3)
    • [29].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4)
    • [30].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4)

    标签:;  ;  ;  ;  

    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