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斜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

以斜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如何确定以斜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承载力,是目前岩土工程界急需解决的一大科学难题。本论文在系统研究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基础上,以结构面强度、岩块强度及结构面倾向、结构面倾角等为主要参数,全面划分了含一组结构面各向异性层状岩基的破坏模式、临界条件和判别依据;进而以极限分析理论(主要为极限平衡法和滑移线法)为理论基础,全面开展了以斜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研究了层状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并建议了相应的计算公式。2、创造性地应用“压杆稳定”原理对溃屈破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推导了产生溃屈破坏的岩层厚度计算公式。3、通过对层状岩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划分了以边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在不同参数组合时的8种可能破坏模式,并给出了各破坏模式发生的临界条件及判别依据。4、根据极限平衡法和滑移线法,推导了6种破坏模式下边坡坡肩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极限承载力,包括竖向承载力和横向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以算例说明了各破坏模式下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步骤。5、在建立6种破坏模式下边坡坡肩所能承受的极限承载力(极限荷载)计算理论的基础上,以相应理论反推了边坡坡面所需施加支护荷载的计算公式,并以算例说明了各计算公式的应用步骤。6、首次运用滑移线理论求解边坡稳定性及坡肩极限承载力、坡面所需支护力时,同时考虑岩土体的重力和内摩擦角,克服了运用滑移线理论“不计体力”的缺陷,增强了滑移线法的适用性。7、针对缓倾、水平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特点,根据潘家铮最小值原理,创造性地利用应力间断面的可调性,寻找双平面破坏模式下的最不利滑面,并阐明了相应的求解步骤和方法。本论文首次对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预测、含一组结构面层状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及坡肩极限承载力、坡面支护力计算理论开展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切实解决工程难题、指导工程实践、发展岩基承载力理论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层状岩体破坏模式及失稳机理研究现状
  • 1.2.2 地基极限承载办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 1.2.3 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支护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2 层状岩体力学参数预测
  • 2.1 概述
  • 2.2 岩体强度准则
  • 2.2.1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 2.2.2 Griffith强度准则
  • 2.2.3 Hoek-Brown强度准则
  • 2.3 层状岩体力学参数预测
  • 2.3.1 层状岩体变形模量预测
  • 2.3.2 结构面抗剪强度确定方法
  • 2.3.3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方法
  • 2.3.4 边坡岩体综合抗剪强度指标预测
  • 2.3.5 含一组结构面的边坡岩体强度预测
  • 2.4 本章小结
  • 3 地基承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
  • 3.1 概述
  • 3.2 极限分析理论
  • 3.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 3.2.2 二维稳定的常用极限平衡分析法
  • 3.3 滑移线理论
  • 3.3.1 基本方程
  • 3.3.2 "c-φ"材料的滑移线方程
  • 3.3.3 "φ=0"材料的滑移线方程
  • 3.3.4 滑移线的基本特征
  • 3.3.5 无重量边坡承受倾斜表面荷载的闭合解
  • 3.4 本章小结
  • 4 层状岩基破坏模式及判别依据
  • 4.1 概述
  • 4.2 层状岩基影响因素研究
  • 4.2.1 岩性与岩石组合(岩组)
  • 4.2.2 岩体结构特征
  • 4.2.3 地下水与大气降水
  • 4.2.4 临空卸荷
  • 4.2.5 边坡几何要素
  • 4.2.6 开挖方式
  • 4.2.7 天然应力
  • 4.2.8 地震
  • 4.2.9 温度
  • 4.2.10 时间(蠕变)
  • 4.3 层状岩基类型与破坏模式划分
  • 4.3.1 基本假设
  • 4.3.2 岩基类型与破坏模式划分
  • 4.4 层状岩基破坏模式判别依据
  • 4.4.1 各破坏模式的产生条件
  • 4.4.2 倾倒、溃屈破坏之岩层厚度范围的推导
  • 4.5 本章小结
  • 5 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
  • 5.1 概述
  • 5.2 M1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2.1 计算滑体重力及换算坡肩均布荷载
  • 5.2.2 无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计算
  • 5.2.3 无坡面支护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2.4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2.5 算例分析
  • 5.3 M2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3.1 无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计算
  • 5.3.2 无坡面支护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3.3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3.4 算例分析
  • 5.4 M3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4.2 无坡面支护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4.3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4.4 算例分析
  • 5.4.5 附:应力间断面位置角γ′的敏感性分析
  • 5.5 M4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5.1 理想简化滑面的建立
  • 5.5.2 无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计算
  • 5.5.3 无坡面支护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5.4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5.5 算例分析
  • 5.6 M5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6.1 基本假设
  • 5.6.2 无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计算
  • 5.6.3 无坡面支护情况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6.4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7 M6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5.7.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7.2 无坡面支护情况下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7.3 坡面有支护时坡肩极限承载力计算
  • 5.8 本章小结
  • 6 层状岩基支护荷载计算理论
  • 6.1 概述
  • 6.2 M1坡面所需施加的支护荷载的计算方法
  • 6.2.1 支护荷载计算
  • 6.2.2 算例分析
  • 6.3 M2坡面所需施加的支护荷载的计算方法
  • 6.4 M3坡面所需施加的支护荷载的计算方法
  • 6.4.1 支护荷载计算
  • 6.4.2 算例分析
  • 6.5 M4坡面所需施加的支护荷载的计算方法
  • 6.6 M5坡面所需支护荷载计算方法
  • 6.7 M6坡面所需支护荷载计算方法
  • 6.8 本章小结
  • 7 工程实例
  • 7.1 工程概况
  • 7.2 工程地质条件
  • 7.3 理论分析计算
  • 7.3.1 岩体力学参数预测
  • 7.3.2 破坏模式判别
  • 7.3.3 曲面滑动破坏模式(M1)下的稳定性验证
  • 7.3.4 平面滑动破坏模式(M2)下的稳定性验证
  • 7.3.5 双平面破坏模式(M3)下稳定性验证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RMR岩体分类和质量评定
  • 附录Ⅳ SMR评价方法
  • 附录Ⅴ CSMR评价方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凝灰岩岩基风化带精细划分技术[J]. 地质论评 2019(S1)
    • [2].离岸深水港岩基浅埋轻型结构码头建造技术[J]. 水运工程 2011(11)
    • [3].西藏冈底斯岩基晚白垩纪拆沉作用[J]. 地质学报 2015(S1)
    • [4].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库鲁木苏岩基的解体及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5)
    • [5].软弱岩基上修建砌石拱坝的经验[J]. 贵州水力发电 2009(03)
    • [6].岩基中的裂隙处理方法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11)
    • [7].膨化岩基质钵盘育苗及与钵苗摆栽机的适应性[J]. 现代化农业 2010(09)
    • [8].岩基固结灌浆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 水利技术监督 2009(06)
    • [9].岩基控爆及防护综合技术应用[J]. 河南建材 2018(02)
    • [10].复杂岩基中大直径桩相关问题探讨[J]. 岩土工程技术 2013(03)
    • [11].心墙岩基固结灌浆效果分析[J]. 山西建筑 2017(26)
    • [12].淮沭河管理处海口闸岩基观测标点项目进展顺利[J]. 江苏水利 2012(10)
    • [13].五垛山复式岩基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找矿论丛 2017(04)
    • [14].秘鲁南部阿雷基帕段海岸岩基带找矿方向探讨(英文)[J]. 地质通报 2017(12)
    • [15].张广才岭北部苇河花岗岩基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J]. 世界地质 2012(03)
    • [16].核电厂沉积岩岩基激振试验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2011(01)
    • [17].西藏冈底斯仁布-拉萨一带花岗岩基的地球化学及其意义[J]. 岩石学报 2010(10)
    • [18].横观各向同性岩基对重力坝地震响应的影响[J]. 水力发电 2010(08)
    • [19].应用两场耦合理论解析复杂岩基长期变形疑点[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0].岩基标点在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沉降观测中的应用[J]. 江苏水利 2020(08)
    • [21].胶东地区玲珑岩基隆升机制探讨[J]. 地质论评 2013(05)
    • [22].浅析软弱地层的高坝岩基渗流场[J]. 科技与企业 2012(01)
    • [23].不同施工方案对岩基上混凝土浇筑块应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9)
    • [24].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解体的地球化学证据及意义[J]. 新疆地质 2008(02)
    • [25].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三叠世碱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01)
    • [26].轴对称多层可压缩渗透各向异性岩基固结分析[J]. 岩土力学 2010(S2)
    • [27].甘肃中祁连冬草沟花岗岩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甘肃科技 2016(17)
    • [28].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库鲁木苏岩基解体的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06)
    • [29].地壳深部岩浆岩岩基体与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形成及找矿效应[J]. 岩石学报 2009(05)
    • [30].坝体岩基-橡胶粉改性混凝土现场抗剪(断)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03)

    标签:;  ;  ;  ;  ;  ;  

    以斜坡坡肩为承载面的层状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