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异性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重度子痫前期,炎症,ROC曲线
特异性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力,张敬蕊,侯晓琳[1](2019)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GAS6能否作为诊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GAS6水平,其他实验室指标按常规检测方法实施。结果病例组血清GAS6水平为(205.98±61.28)pg/mL,低于对照组的(296.77±68.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AS6和肌酐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建立ROC曲线评价血清GAS6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59.3%,切割值为258.21pg/mL。结合其他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S6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49,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91,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GAS6水平明显降低,对重度子痫前期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3期)
李艳钰,陈丽[2](2019)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抵抗素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抵抗素(Resistin)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aspin、Resistin、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及其对称性差值(DVp、DV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aspin、Resis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aspin水平升高,血清Resistin水平降低(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Vp、Vm、DVp、D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Vm加快,DVp、DVm减小(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P<0.01)。(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血清Vaspin水平,降低血清Resistin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凯强[3](2019)在《t10,c12-共轭亚油酸的特异性生物合成及其对SD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抑制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降血糖、抗氧化以及降血压等生理功能,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肉、奶及其制品中,但含量非常低。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体内和体外研究均证实CLA对乳腺肿瘤具有抑制作用。现有生产CLA的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制备的CLA产物组成复杂、分离提纯困难,且一些异构体的安全性尚不明确;生物技术途径获得的CLA异构体组成相对简单,但也存转化率低、产物不单一等问题。本文从瘤胃中筛选出一株产t10,c12-CLA的菌株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Lx1,通过透性化和固定化处理提高该菌株产t10,c12-CLA的能力,并探究了t10,c12-CLA对DMBA诱导的SD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效果,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从瘤胃中筛选出一株产t10,c12-CLA的菌株,在39℃条件下以1 g/L乳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为底物转化24 h,其转化率为31.2%。通过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丙酸丙酸杆菌,命名为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Lx1,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MK050541。(2)以t10,c12-CLA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法对P.acidipropionici Lx1的透性化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透性化条件为:CTAB浓度为1.5%(w/v),透性化温度37℃,时间60 min,透性化pH为5.8。在此条件下对P.acidipropionici Lx1进行透性化处理后,pH5.8的PBS缓冲液中以1.0 g/L乳化LA为底物39℃转化12 h得到t10,c12-CLA的产量为712.7mg/L。响应面进一步优化得到的最佳透性化条件为:CTAB浓度1.9%(w/v),透性化时间56.5 min,温度31℃,pH5.8。在此条件下对P.acidipropionici Lx1进行透性化处理后,pH5.8的PBS缓冲液中1.0 g/L乳化LA为底物39℃转化12h得到t10,c12-CLA的产量为741.3 mg/L。透性化后的菌体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通透性增加,整体结构保持完整,可用于发酵转化。(3)以t10,c12-CL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菌株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得到了固定化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0 g/L,氯化钙浓度30.0 g/L,固定化时间60 min,菌体浓度1.05×10~100 CFU/mL;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出海藻酸钠浓度25.0 g/L,氯化钙浓度40.0 g/L,固定化时间52.0 min,PBS缓冲液中1.0 g/L乳化LA为底物39℃转化12 h得到t10,c12-CLA的产量为726.3mg/L。对固定化菌株转化能力进行测定得到在优化后的固定化条件下菌体转化48 h后t10,c12-CLA产量达到851.7 mg/L,转化率为85.2%,固定化菌体能够在PBS缓冲液中重复使用6次。(4)五周龄SD大鼠50 mg/kg的DMBA每周灌胃一次,连续灌胃叁周,76天后所有大鼠均成瘤,成瘤率100%。在DMBA诱导肿瘤的同时给予大鼠0.5g/kg的t10,c12-CLA每两天一次灌胃处理可显着延长肿瘤的潜伏期,但肿瘤形成后期肿瘤的重量和体积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对肿瘤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得出,t10,c12-CLA对DMBA诱导的SD大鼠乳腺肿瘤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30)
魏闪,吴春铃,龚舒,周冰如,邹平[4](2019)在《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抑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抑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炎症作用及其机制。12只野生型(wild type,WT) C57BL/6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野生型假手术组(WT Sham)和野生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WT RIRI)组。12只性别、年龄匹配的CHRFAM7A转基因(transgenic mice,GT)小鼠也随机分组为:转基因型假手术组(GT Sham)和转基因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GT RIRI)组,每组各6只。除WT和GT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手术外,所有小鼠均夹闭双侧肾蒂40 min,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小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 ELISA法检测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胱天蛋白酶7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苏木-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流式检测HK-2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WT Sham组对比,WT RIRI组血清中,BUN、Scr、IL-8和TNF-α含量增加(P <0. 0001);肾组织中,胱天蛋白酶7水平增高(P<0. 001),HMGB1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 0001),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增高(P<0. 0001)。与GT Sham组对比,GT RIRI组血清BUN、Scr、IL-8和TNF-α含量增加(P <0. 05,P <0. 0001,P<0. 01,P<0. 01);肾组织中,胱天蛋白酶7水平明显增高(P<0. 01),HMGB1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 0001),肾组织细胞AI%增高(P=0. 0005)。与WT RIRI组对比,GT RIRI组血清中的BUN、Scr水平降低(P<0. 0001),IL-8、TNF-α、HMGB1和胱天蛋白酶7的水平明显下降(P<0. 01,P<0. 0001,P<0. 0001,P<0. 01),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下降(P=0. 0003).与pLVX空载质粒+氯化钴组相比,pLVX-CHRFAM7A+氯化钴组的凋亡率(19. 31%±1. 45 vs 34. 92%±4. 21,P <0. 001)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通过抑制早期的炎症反应,对肾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Tsay,HC,张笑晨,胡玉琳[5](2019)在《特异性抑制肝细胞miRNA-221-3p可减轻肝纤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据《J Hepatol》2019年4月报道】题:特异性抑制肝细胞miRNA-221-3p可减轻肝纤维化(作者Tsay HC等)。纤维化是肝功能失调的主要特征,显着促进了因终末期慢性肝病导致的不断增加的病死率。肝细胞与肝星状细胞之间的联系在纤维化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虽然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肝纤维化期间肝星状细胞的功能,但肝细胞的调节功能仍然难以捉摸。(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崔传信[6](2019)在《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的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而在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第二大危险因素~([1-3])。前列腺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前列腺癌已成为十大新发癌症之首,而在近年来中国的男性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当中~([4,5])。治疗癌症的传统疗法包括手术、化学以及放射等疗法,但基本上只在早期发现及时的病人中得到效果,在一些中晚期开始的患者中效果并不理想,且时常伴有副作用,完全治愈率低,极易复发。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治疗方案陆续的开发出来,其中基因靶向治疗,病毒载体疗法得到了许多关注。随着基因疗法的发展,特别是腺病毒载体药物的研发和较好的临床疗效,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因此以腺病毒为载体靶向治疗肿瘤的策略有望代替传统疗法来治疗癌症。腺病毒作为一种溶瘤病毒本身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效果,且腺病毒对正常人体的危害相比于其他病毒而言非常小。腺病毒基因组小,很容易进行改造,如对腺病毒纤突以及六邻体蛋白的改造,可以让腺病毒特异性靶向某些肿瘤细胞,并且在腺病毒载体上插入外源基因后,可以非常有效的大量表达外源抗原,因此腺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里拥有巨大的潜力。VP3是一种含有121个氨基酸的13.6 kDa富含丝氨酸-苏氨酸的蛋白,具有诱导鸡胸腺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能力。由于VP3基因产物具有诱导死亡和凋亡的能力,该基因产物被重新命名为凋亡素(Apoptin)。Apoptin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蛋白,在绝大多数正常细胞中均不诱导细胞凋亡。因该蛋白不依赖于p53蛋白介导,也不被Bcl-2的过表达所抑制,故其被视为新型的抗肿瘤生物蛋白。hTERTp是在肿瘤细胞中可特异性启动下游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在本研究中可特异性的在肿瘤细胞中启动腺病毒启动基因E1a基因,使得腺病毒只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表达Apoptin蛋白,赋予了重组腺病毒双特异性肿瘤杀伤能力。在体内监测抑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时,一般采用免疫缺陷动物进行肿瘤模型的制造,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操作性强的裸鼠。但传统的动物模型不能动态的研究肿瘤的生长和移动,以及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因此应用受到了局限性。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 gene)可作为报告基因,重组到肿瘤细胞基因组上,使得肿瘤模型可以在准确性上提高一个台阶。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可以更加连续的、实施的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对于研究肿瘤的领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肿瘤模型。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自行构建的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以及其对照病毒Ad-T、Ad-vp3和Ad-mock进行了对人前列腺癌PC-3和鼠前列腺癌RM-1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Ad-VT含有一个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启动下游的凋亡素基因(Apoptin),同时含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子(hTERTp,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E1A基因(病毒复制必需基因),使得Ad-VT具有了肿瘤特异性复制能力和肿瘤特异性杀伤的能力。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的多种实验表明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和鼠前列腺癌RM-1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1.通过带有荧光素酶基因的pGL4.51来转染细胞,并用G418加压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并对两种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MTS检测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Hoechst染色、AnnexinV-FITC/PI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主要的抑制途径。3.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等方法分析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4.用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分别建立表达荧光素酶的裸鼠肿瘤模型,并每周监测肿瘤发光强度、每周测量肿瘤大小以及每天观看小鼠生存情况来分析Ad-VT在体内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1.成功构建表达荧光素酶蛋白的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且构建的细胞与原始细胞无显着的生物学差异。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MTS实验表明了Ad-VT具有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Hochest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分析、caspase酶活性检测以及JC-1染色等方法,表明了Ad-VT主要以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生长。3.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等方法表明了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显着的抑制效果。4.通过构建表达荧光素酶蛋白的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的裸鼠肿瘤模型,表明了,Ad-VT在体内也能显着的抑制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肿瘤的生长,并延长裸鼠的存活期。研究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并通过多种体内外实验证实了Ad-VT对人前列腺癌PC-3-luc和鼠前列腺癌RM-1-luc细胞具有显着的杀伤作用,表明,Ad-VT具有成为肿瘤治疗药物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樊晓金[7](2019)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USP22)下调抑制胃癌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2,USP 22)是泛素蛋白特异性蛋白酶家族(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s)中的一员,属于去泛素酶家族。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是去泛素酶家族中最大且最具特异性的亚家族,具有物种和组织特异性,其核心催化域约由350个氨基酸组成。这些酶含有2个赖氨酸盒和组氨酸盒短而保守的片段,能将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底物中移除泛素分子并使其参与再循环。因此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可以通过对组蛋白去泛素化作用来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USP22被鉴定为人染色质重组复合体即SAGA(Spt-Ada-Gcn5乙酰转移酶)转录调控复合物的保守组分,USP22通过其对组蛋白H2A和H2B的单去泛素化来调节基因的转录。此外研究发现,USP22通过去泛素化促进多种癌症相关靶标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癌基因积累,或利用去泛素化作为调节蛋白质功能和促进细胞增殖的手段。USP22的表达上调与多种癌症中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探讨USP22对胃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对象和方法1.搜集并分析62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肿瘤病理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62例患者胃癌组织及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石蜡切片中USP2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中USP22蛋白表达水平。3.设计siRNA沉默USP22,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MGC-803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C-803中EMT相关蛋白水平。4.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研究结果1.USP22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且与病理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USP22下调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3.USP22下调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EMT过程的发生。显着增加E-钙粘蛋白(上皮标志物)的表达,同时降低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间充质标志物)的表达。4.USP22下调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结论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下调可以抑制胃癌增殖、迁徙和转移,并可以抑制胃癌中EMT过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明月[8](2019)在《VEGFB脂肪组织特异性抑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症是一种慢性流行病,并且全世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肥胖是由于脂肪过度积累而造成的。机体内的脂肪组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负责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一种是负责产生热量的棕色脂肪,而肥胖主要是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比例的失衡。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许多文章中也报道VEGFB的敲除会导致生物体出现发胖以及代谢减缓等现象,但是,脂肪组织VEGFB对能量代谢有何影响,敲除是否会引起肥胖,尚不清楚。研究脂肪组织特异性抑制VEGFB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做为本实验的重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最新的Crispr-dcas9系统,将脂肪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AP_2和Adiponectin与dcas9连接在一起,在Vegfb启动子下游,即第一个外显子区域选择两个sgRNA靶位点,由U6启动子带动,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构建了脂质组织特异性抑制VEGFB的两种小鼠模型,以研究VEGFB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首先在脂肪组织发育方面研究发现,当只有脂肪组织中的VEGFB被抑制时,与白色脂肪发育相关的基因Leptin和Resistin的表达量升高,而棕色脂肪特异性的基因Ucp1,Bmp7和Prdm16等的表达量下降。同时,在摄食量几乎一致的情况下,转基因小鼠的体重会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对小鼠进行解剖发现,转基因小鼠生殖腺白色脂肪重量明显重于野生型。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当食物摄入量几乎相同时,转基因小鼠的体重显着高于野生型小鼠。解剖小鼠并发现转基因小鼠中性腺白色脂肪的重量显着高于野生型。脂肪组织H E染色显示转基因小鼠中的白色脂肪显得更白,棕色脂肪出现白色。并且细胞的体积大于野生型的体积,并且相同区域中的细胞数量显着减少。实验结果说明,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抑制VEGFB,通过调节脂肪组织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脂肪组织能量代谢下降,脂肪组织朝着白色化发育。其次在能量代谢方面,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抑制VEGFB后,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在白色脂肪中明显升高,在棕色脂肪中的表达下降,从而使脂肪酸朝着白色脂肪积累,而棕色脂肪也朝着白色脂肪进行转化。体温测定发现转基因小鼠体温略低于野生型,与代谢能力下降,能量趋于积累相一致。研究证实,通过脂肪组织特异性抑制VEGFB,可以调节脂肪组织的能量代谢能力,并不会对机体产生病理上的重大影响。脂肪组织特异性抑制VEGFB与全身性敲除VEGFB的效果基本一致,对于治疗肥胖以及代谢性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局部调控VEGFB通路进行针对治疗,比全身性抑制副作用会更小,研究结果为靶向药物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汪威[9](2019)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M期与G2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初步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SD大鼠应用细胞周期M期特异性药物多烯紫杉醇、G2期特异性药物依托泊苷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并且检测LIPUS治疗后相关造血因子的变化,探讨其恢复骨髓造血功能的可能机制,为LIPUS用于临床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筛选建立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适宜剂量。SD大鼠腹腔注射多烯紫杉醇进行化疗,剂量为25、50、100mg/kg,连续注射4天,在化疗的第0、4、7、14天(化疗前为第0天,化疗结束为第4天)检测血常规,观察叁种药物剂量化疗后血细胞的变化。2.应用多烯紫杉醇(100mg/kg)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天,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与LIPUS组(n=45)。对LIPUS组大鼠的一侧股骨干骺端进行超声辐照,辐照参数:声强200mW/cm~2、频率0.3MHz、重复频率1kHz、占空比20%,每天辐照20分钟,连续辐照7天,对照组大鼠进行假辐照。在化疗的第0、4、8、11、18天(化疗前为第0天,化疗结束为第4天),检测两组大鼠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观察LIPUS治疗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血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3.应用依托泊苷(110mg/kg)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与LIPUS组(n=45)。超声辐照LIPUS组大鼠的一侧股骨干骺端,辐照参数:声强200mW/cm~2、频率0.3MHz、重复频率1kHz、占空比20%,每天辐照20分钟,连续辐照7天,对照组大鼠进行假辐照。在化疗的第0、4、8、11、18天(化疗前为第0天,化疗结束为第4天),检测两组大鼠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观察LIPUS治疗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血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4.探讨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机制。多烯紫杉醇(100mg/kg)、依托泊苷化疗的第0、4、8、11、18天,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与LIPUS组大鼠血清中IL-6和G-CSF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与骨髓造血相关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变化,并对大鼠骨髓进行HE染色,观察骨髓造血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1.应用多烯紫杉醇(25mg/kg)和多烯紫杉醇(50mg/kg)化疗的第4、7、14天,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与第0天(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烯紫杉醇(100mg/kg)化疗的第4、7、14天,与第0天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着下降(P<0.05)。2.在应用多烯紫杉醇(100mg/kg)化疗的第11天与第18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P<0.05)。化疗的第8天与第18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增加(P<0.05)。化疗的第8天与第11天,LIPUS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与IgA的水平增加(P<0.05)。化疗的第8天,LIPUS组大鼠血清IgG的水平增加(P<0.05)。3.依托泊苷(110mg/kg)化疗的第8天与第18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化疗的第18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LIPUS组大鼠血清IgA水平在化疗的第11天,IgM、IgG水平在化疗的第8天、11天和18天,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4.在应用多烯紫杉醇(100mg/kg)、依托泊苷(110mg/kg)化疗的第8、11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骨髓SCF、ICAM-1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增加(P<0.05),VCAM-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多烯紫杉醇(100mg/kg)和依托泊苷(110mg/kg)化疗的第8、11、18天,LIPUS组大鼠血清G-CSF表达水平升高(P<0.05),用多烯紫杉醇(100mg/kg)化疗的第11、18天,LIPUS组大鼠血清IL-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多烯紫杉醇(100mg/kg)和依托泊苷(110mg/kg)化疗的第11、18天,与对照组相比,LIPUS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P<0.05)。结论 LIPUS可以增加M期特异性药物多烯紫杉醇、G2期特异性药物依托泊苷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LIPUS恢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机制可能是增加了外周血G-CSF的水平,增加骨髓SCF、ICAM-1并降低VCAM-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了骨髓抑制大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源[10](2019)在《FOXO3抑制转录因子SOHLH1对卵母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Bmp15/Gdf9转录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卵泡作为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其发育过程与雄性生殖细胞相比具有特殊性,卵巢内不含生殖干细胞,卵泡的数量随着卵泡周期性募集不断减少。原始卵泡形成后聚集在卵巢皮质区形成原始卵泡池,卵泡池中的卵泡一部分由静息状态活化发育为成熟卵泡,另一部分卵泡在发育中途闭锁。成熟卵泡全部来源于活化后的原始卵泡,卵泡过早消耗殆尽,将极大地影响卵巢的生殖年限,原始卵泡最初形成的数量和原始卵泡活化的比率是影响雌性生殖年限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原始卵泡形成到原始卵泡活化阶段卵泡发育不依赖促性腺激素,而依赖于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很多转录因子和旁分泌因子在这一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发现转录因子SOHLH1可以通过上调c-Kit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颗粒细胞分泌的KITL与卵母细胞表面KIT结合,参与调控卵泡发育。卵泡中除KIT、KITL外,BMP15、GDF9也是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重要的信号因子,但BMP15、GDF9调控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意在探索FOXO3和转录因子SOHLH1是否通过调控旁分泌因子BMP15、GDF9,影响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交流,并探讨在原始卵泡阶段BMP15和GDF9蛋白不能表达的原因,完善转录因子SOHLH1影响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以6-8w C57BL/6J小鼠卵巢为研究对象,利用ChIP实验寻找SOHLH1和FOXO3在Bmp15、Gdf9基因启动子序列上的结合位点;通过构建pGL3.0-Bmp15、pGL3.0-Gdf9启动子表达质粒、pcDNA3.0-FOXO3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研究FOXO3和SOHLH1蛋白对Bmp15、Gdf9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转录调控活性。结果:1.pcDNA3.0-FOXO3表达质粒、pGL3.0-Bmp15萤光质粒、pGL3.0-Gdf9萤光质粒构建成功。2.FOXO3过表达质粒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24h、48h后FOXO3蛋白在HEK293T细胞核、质中均有表达。3.SOHLH1过表达质粒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24h、48h后SOHLH1蛋白在HEK293T细胞核、质中均有表达。4.SOHLH1对Bmp15、Gdf9启动子全长区域有正调控作用。5.FOXO3抑制了SOHLH1对Bmp15、Gdf9启动子全长区域的正调控作用,并且随着FOXO3含量增加,抑制作用越强。6.SOHLH1蛋白能与Bmp15启动子(-170bp,80bp)、(-450bp,-220bp)、(-745bp,-560bp)及(-1410bp,-1200bp)区间的E-box位点结合;7.SOHLH1能与Gdf9启动子(-525bp,-340bp)、(-960bp,-755bp)及(-1080bp,-790bp)区间的E-box位点结合,SOHLH1不能与Gdf9启动子(-200bp,0bp)区间结合;8.FOXO3能与Bmp15启动子(120bp、183bp)、(-84bp,-75bp)、(-442bp、-395bp)、(-546bp、-470bp)及(-674bp,-665bp)区间结合;9.FOXO3能与Gdf9启动子(-278bp,-271bp)、(-1004bp,-997bp)区间结合。结论:1、SOHLH1可以通过Bmp15、Gdf9启动子区E-BOX位点调控基因转录,进而影响卵泡发育。2、原始卵泡阶段FOXO3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转录调控位点影响SOHLH1对Bmp15、Gdf9的转录激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特异性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抵抗素(Resistin)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aspin、Resistin、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及其对称性差值(DVp、DV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aspin、Resis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aspin水平升高,血清Resistin水平降低(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Vp、Vm、DVp、D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Vm加快,DVp、DVm减小(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P<0.01)。(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血清Vaspin水平,降低血清Resistin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异性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力,张敬蕊,侯晓琳.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李艳钰,陈丽.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抵抗素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3].张凯强.t10,c12-共轭亚油酸的特异性生物合成及其对SD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D].南昌大学.2019
[4].魏闪,吴春铃,龚舒,周冰如,邹平.人特异性CHRFAM7A基因抑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5].Tsay,HC,张笑晨,胡玉琳.特异性抑制肝细胞miRNA-221-3p可减轻肝纤维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6].崔传信.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VT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樊晓金.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USP22)下调抑制胃癌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D].郑州大学.2019
[8].赵明月.VEGFB脂肪组织特异性抑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汪威.低强度脉冲超声对M期与G2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
[10].刘源.FOXO3抑制转录因子SOHLH1对卵母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Bmp15/Gdf9转录活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标签: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 重度子痫前期; 炎症; 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