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风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500)
【摘要】目的探讨西医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确诊后收治的1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抗生素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10天)后随访,抗生素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单纯抗生素治疗组总有效率73.3%,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170-01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慢性炎症,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所致。或者患者体质较弱,病原菌毒力不强,初起即为慢性,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此病顽固,不易治愈,易反复发作,且多造成不孕或导致宫外孕,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损害。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即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容易确诊。我站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3例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进行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治疗与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1.1一般资料
1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年龄19~46岁不等,病程1~12年不等,有症状无体征18人,有症状伴有单侧和(或)双侧附件增粗29人,有症状伴单侧和(或)双侧附件囊肿36人。对照组80例,年龄21~48岁不等,病程1~11年不等,有症状无体征19人,有症状伴单侧和(或)双侧附件增粗32人,有症状伴单侧和(或)双侧附件囊肿29人。B超检查炎性包块直径大小28mm~68mm之间,包块为囊性、囊实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下腹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黄稠,量多有异味,月经不调,少数患者有尿频尿急症状。腹检下腹部明显压痛,阴道炎性分泌物,子宫及附件压痛或活动受限,粘连固定;(2)病程一年以上;(3)低热,易感疲劳,周身不适,失眠;(4)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5)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片状增厚,压痛明显;(6)辅助检查B超提示输卵管增粗或炎性包块,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确诊后即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0.1g/次,每日两次静滴,甲硝唑0.2g/次,每日两次静滴,7~10天;中药用红藤败酱汤加减:红虅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丹参15g,桃仁15g,玄胡索10g,三菱10g,莪术10g,川楝子15g,当归10g,川牛七10g。水煎两次取混合浓缩液约80ml~100ml,温度38~39℃,每晚睡前以8号导尿管插入直肠8~10cm,用注射器抽取药液经导尿管缓慢注入直肠,保留>2小时,10天为一疗程,经期停用。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统计疗效。
1.3.2对照组:确诊后单纯用上述抗生素治疗,用法与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4疗效标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为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检查包快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检查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2.结果
两组病人均治疗10天后随访,疗效比较如下表:
两组疗效比%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8342338100%*
对照组801627162173.7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而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病因为流产、分娩、宫腔操作、不洁性生活史或者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是急性盆腔炎为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由宫颈炎迁延发展的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可蔓延至宫骶韧带,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范围广泛者可形成冰冻骨盆,经血液循环给药很少能达到病变部位。另外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无病原体,西医对于此类情况效果较差后无效,因此采用安全、经济、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是我们妇科医生探讨的重要课题。
3.2现代医学证明慢性盆腔炎是多种病原菌(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的混合感染[2]。左氧氟沙星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疗效也较好,甲硝唑对厌氧菌效果明显。
3.3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妇人腰痛”、“带下病”、“征瘕”范畴,发病机理为湿热邪毒内侵,损伤冲任,迁延日久,蕴结下焦,气滞胞宫所致。治疗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现代医药研究表明,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大多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灌肠方中:红虅与败酱草结合能清利湿热,败脓去毒;蒲公英与紫花地丁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丹参、桃仁破血祛瘀,排脓止痛;川楝子、玄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三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诸药合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驱邪止痛,促进炎症吸收,血脉通畅,解除盆腔组织的粘连和增生。慢性盆腔炎病灶主要在盆腔,中药保留灌肠[3]使药物被直肠粘膜吸收加速盆腔血液循环,提高了盆腔的血药浓度,有利于病灶局部对药物的吸收,降低病变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的渗出,使盆腔病变组织软化、粘连松解,包块消退,使受损组织内膜修复再生。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抗生素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优势互补,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2]栗双禺,盆腔炎病原体及其药敏检测情况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2)142.
[3]贾先红,红虅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7第23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