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到目前为止对《文心雕龙》的研究非常多,论文从刘勰的“原道”出发,试图深入分析“原道”的理论局限和潜在的“原心”主张的文学实践意义,并以此理清《文心雕龙》从“原道”到“原心”的理论思路,揭示了刘勰的这种理论思路对后世文学实践的启示。全文分引论和正文两部分。引论介绍了“原道”与“原心”概念的由来与内涵,说明了课题研究的缘由。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文心雕龙》之“道”以及《原道》之“道”的二重性。文章认为“原道”之“道”主要包含了儒家之道和自然之道,二者对刘勰的文学理论都有理论指导意义,并由此进一步论述了“原道”的理论实质、意义和局限。第二章主要概括了《文心雕龙》之“心”论,分析了刘勰的道、心关系并探讨了其理论渊源。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挖掘刘勰的文学理论中潜在的“原心”文学主张,对潜在的“原心”主张的内涵、实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原心”是刘勰的文学实践理论基础,其内涵就是以心为源,以心为本,以心为美;其实质是强调“心”对“道”之二重性的融合,并张扬文学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独特意识;在“道”、“心”关系的天平上,“原心”代表的是对“心”的重视,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对真情的强调,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尊崇,对文学新变的肯定,其意义在于使文化意义上的文学回到文学本体,肯定文学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第四章主要揭示了刘勰从“原道”到“原心”的理论思路的得失以及对后世文学实践的启示。“原心”主张的实践意义在于作者在自己的文学实践过程中,以“心”为源,以“心”为本,以心为美,强调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走出纯粹复古的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