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宜宾学院2009级新生为例

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宜宾学院2009级新生为例

论文摘要

大学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由单一、紧张的中学阶段进入到多样、松弛的大学生活,面对这样的反差,有些新生不能立刻适应大学多元化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如何通过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研究以宜宾学院2009级新生为个案展开,梳理出了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适应不良的种种表现,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深入探究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中学阶段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社会上不良思潮、高校教育、学生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影响以及大学新生自身个体因素的影响。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之上,积极寻求对策,提出了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对策主要为:树立“以人为本”的适应性教育理念;强化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对大学新生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高校建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完整规划;家长应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发挥大学新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等六个方面。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三大载体的育人功能,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并积极发挥新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大学崭新环境之中,主动接受高校的各种规范,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本文提出的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途径,旨在为进一步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成人、成才,提供有益的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 一、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内涵
  • (一) "适应"的涵义
  • (二) "适应性"的涵义
  • (三)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涵义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 一、学习方面的适应不良表现
  • (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
  • (二) 不适应大学教学管理模式
  • (三) 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教法
  • (四) 自身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 (五) 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 二、生活方面的适应不良表现
  • (一) 不适应气候、饮食等的变化
  • (二) 不适应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
  • (三) 不适应课余时间的自主安排
  • (四) 不适应个人消费的完全自主
  •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不良表现
  • (一) 与同学交往的障碍
  • (二) 与老师交往的障碍
  • (三) 与异性交往的障碍
  • 四、心理健康方面的适应不良表现
  • (一) 强烈的失落心理
  • (二) 过度自大、自满的心理
  • (三) 过度自卑、自闭的心理
  • (四) 不正确的恋爱心理
  • (五) 过度忧虑的心理
  • (六) 盲目的从众心理
  • 第三章 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 一、中学阶段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 (一) 教育目标太过单一
  • (二) 评价方式过于片面
  • (三) 学习过程过于被动
  • 二、社会不良思潮对大学新生的影响
  • 三、高等教育对其适应性的影响
  • (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表面化、过场化
  • (二) 缺乏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现象的有效干预
  • 四、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
  • 五、新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 第四章 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对策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适应性教育理念
  • 二、增强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
  • (一) 中学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二) 中学阶段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 (三) 中学阶段应该做好与大学的衔接工作
  • 三、社会应该为大学新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 (一) 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大学新生的不适应
  • (二) 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大学学生
  • (三) 发动社会力量去帮助困难大学新生
  • 四、高校必须建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合理规划
  • (一) 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作用
  • (二) 打造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的工作队伍
  • (三) 引导大学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 (四) 开展丰富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
  • (五) 探索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新方法
  • 五、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
  • (一) 重视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
  • (二)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 六、大学新生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 (一) 要学会自我调适
  • (二) 要学会主动去借助外界的帮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辅导员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3)
    • [2].多校区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以赣南部分高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4)
    • [3].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3)
    • [4].医学类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0)
    • [5].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 现代交际 2020(15)
    • [6].全过程育人视阈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
    • [7].班导师做好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J]. 海峡科学 2019(03)
    • [8].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教育现代化 2018(01)
    • [9].辅导员应对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J]. 才智 2018(06)
    • [10].浅谈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 [11].“95”后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2].论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07)
    • [13].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管理观察 2017(27)
    • [14].西藏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9)
    • [15].高等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校园心理 2015(02)
    • [16].关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课程之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6)
    • [17].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J]. 信息化建设 2015(10)
    • [18].中职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刍探[J]. 成才之路 2020(21)
    • [19].简议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7)
    • [20].浅议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03)
    • [21].浅谈“5+3一体化”医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及适应性教育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6)
    • [22].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现状探析[J]. 内蒙古教育 2019(24)
    • [23].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策略[J]. 明日风尚 2018(14)
    • [24].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J]. 知识文库 2016(22)
    • [25].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以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 新校园(上旬) 2017(03)
    • [26].高校朋辈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研究[J]. 知识文库 2017(10)
    • [27].整合资源:适应性教育的核心[J]. 新课程(综合版) 2010(11)
    • [28].营造环境:适应性教育的氛围[J]. 新课程(综合版) 2010(11)
    • [29].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3)
    • [30].高校辅导员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路径探析[J]. 新西部 2018(12)

    标签:;  ;  ;  

    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宜宾学院2009级新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