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伟
大家知道,生物科学家们的许多实验,尤其是运用到精密理化仪器的一些复杂实验,在现在的中学课堂上和实验室里,是无法完成的,学生也是无法动手来做的。即使是一些经典的或常规的实验,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选择吸收、动物的阉割、手术摘除动物甲状腺等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在中学里是难以办到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或重视科学实验情景,或出示科学实验数据,或给出科学家的实验成果等多种方法,由教师出点子、设计教学程序,师生共同研讨的形式参与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是在经历科学实验过程,是在体会领略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和思维方法,是在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研讨实验在课堂上“做”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研讨实验的几种方法:用投影、录象等重现科学实验情景进行研讨;用科学实验的数据、图表进行研讨;用科学实验成果进行研讨。
1备在课外
研讨试验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研讨实验,可以不受仪器、物质条件的影响,也不受时空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广泛、便捷的特点。研讨实验,主要是对科学实验原理、方法的推导,实质是对科学实验思路的追寻。老师要尽量准备有关资料,如实验数据、图表、图解、背景材料以及照片、投影等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研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以这些资料作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启动思维。老师备课时,拥有的资料越丰富,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越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呈现相关资料,指导学生研讨,使资料与教材有机会交融,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上都有收获。
2研讨要有重点
研讨实验应该明确目的,有所选择。通过研讨,学生将得到哪些训练,会取得哪些收获,对教学质量有哪些促进和提高。因此老师在选择和确定研讨课题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研讨实验按其内容和研讨目的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2.1是关于微观结构的揭示。学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时,通过研讨教给学生研究生物微观结构的方法。教学时,从观察现象了解功能着手,生理功能的完成是以物质结构为基础的,从而需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找原因。通过研究结构的组成特点、化学成分等,使学生理解生物体,无论是个体还是细胞都表现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统一。
2.2是关于生理功能的探索。如学习植物的渗透吸水、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消化吸收等生理作用时,宜运用演示实验从观察宏观现象着手,然后深入到生物和细胞内部去探究其生理功能,了解生理机制。在研讨和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研究生理过程的一些实验方法,如解剖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对照分析法等。
2.3是关于物质或结构来源的验证。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光反应释放的O2完全来自水的光解,动物的组织器官是由原肠胚的哪个胚层发育的等,研讨这一类实验要介绍同位素标志示踪原子追踪等方法。尽管这些实验中学生接触不到,但要让学生理解做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4是关于科学家著名实验的推导。引导学生推导科学家实验,分离规律是典型例子。分离规律的揭示过程,是孟德儿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实验方法进行探索遗传奥秘的过程。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实践———理论———再实践(即实验———假设———验证)的基础上的。孟德儿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为教学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进行分离规律教学,老师要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孟德儿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研讨,让学生的思维参与科学发现和结论产生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和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将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惊涛骇浪”之中去锤炼,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情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3顾及全体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讨时,有利于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学生思维。作为老师心里要装着全体学生,研讨的触角要触及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基础差、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要积极鼓励他们参加讨论,不要怕说不好,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实验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物课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教师理应为学生创造条件,为他们安排更多的实验。但在实验条件、时间等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研讨实验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宁晋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