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分枝杆菌和BCG感染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精氨酸代谢的影响

牛分枝杆菌和BCG感染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精氨酸代谢的影响

论文摘要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包括人和牛在内的多种动物均可以感染结核病。人与动物的结核病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续感染问题。一旦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机体细胞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分枝杆菌做出免疫应答,早期主要是细胞免疫,晚期则是以体液免疫为主,但是结核分枝杆菌有着极其精巧的免疫逃避和潜伏持续感染机制如改变自身的代谢方式、干扰吞噬溶酶体的形成、影响巨噬细胞的活化进而影响T细胞抗原识别、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等。为了探寻牛分枝杆菌持续感染的潜在分子机制,前期采用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技术检测了牛分枝杆菌强弱菌株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后差异基因转录表达情况,发现了36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表达基因,其中包括与精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Slc7A2和Slc7A1,精氨酸是细胞内活性氮中间物(RNI)产生的前体物质,而RNI是抗细菌感染的重要物质,是先天性免疫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本论文研究牛分枝杆菌强弱菌株感染对树突状细胞精氨酸代谢途径的调节,进一步揭示NO(活性氮中间物的一种)的产生机制及其效应反应,以期为阐明牛分枝杆菌持续感染和免疫逃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感染对树突状细胞NO产生的影响采用Griess Reagent系统检测上清中NO的含量,结果显示,感染组中的上清NO含量表现增高趋势,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NO的含量也在增加。且在感染24h后,BCG感染组要比M.bovis感染组要高,浓度分别为12.57和12.04μM。(2)感染对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CAT)基因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转录表达的影响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精氨酸代谢通路中的几个关键基因进行定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中的Slc7A2基因的mRNA含量均上调,且BCG感染组中均比M.bovis感染组要高(4.263倍,3.14倍),并且外源添加小鼠IFN-y后,与未添加小鼠IFN-y相比,无论是在感染BCG或者是M.bovis隋况下,Slc7A2的mRNA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5.696倍VS 4.263倍、12.247倍VS 3.14倍)。Slc7A1基因的结果也表现出相似趋势;与未感染组相比,iNOS的mRNA含量均上调,且感染BCG要比感染M.bovis高(5.328倍、1.247倍)。由于iNOS是受到Th1型细胞因子的调控,在添加小鼠IFN-y后,iNOS的mRNA含量均表现出较大幅度的上调,上调倍数分别达到13.362倍和15.345倍。(3)感染对精氨酸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的影响小鼠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了两种亚型的精氨酸酶存在。在感染BCG和M.bovis24h后,两种arginase虽在DC中均有转录,但arginaseⅠ比arginaseⅡ的1mRNA水平转录要多;与未感染组相比较,BCG和M. bovis感染组的arginaseⅠ分别达到29.925倍和9.812倍,而arginaseⅡ只有0.231倍和0.432倍,由此可推测在DC感染BCG和M. bovis过程中,精氨酸酶Ⅰ型占主导优势。(4)细胞凋亡检测应用PI单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凋亡发生比例,结果发现(仅BCG感染组),除了Toll样受体4的抗体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凋亡发生比例均要比BCG感染组低。采用PDTC处理的BCG感染组中,树突状细胞的凋亡比例由21.73%下降到12.7%;TLR2抗体处理组下降到16.82%;TLR2抗体和TLR4抗体共同处理组则下降到16.625%;而TLR4抗体处理组则上升到27.05%。由上可见,NO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树突状细胞凋亡的发生。(5)细菌胞内存活检测预感染24h后,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对胞内细菌进行培养计数。BCG感染组胞内菌数量为139500±28723 CFU/孔,而M.bovis感染组为82500±27000 CFU/孔,差异显著(p=0.027)。但是,当添加IFN-γ(100ng/mL)后,BCG感染组则下降到82500±30740 CFU/孔(p=0.0351), M.bovis则下降到31000+1000 CFU/孔(p=0.0234)。当外源添加L-NMMA后,胞内菌的数量则上升。因为L-NMMA抑制了NO的生成,由此提示NO的水平与细菌的复制能力存在反比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结核病概况
  • 1.2 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续感染机制
  • 1.3 精氨酸代谢及一氧化氮的免疫调节作用
  • 1.3.1 精氨酸代谢及NO的生物学特性
  • 1.3.2 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精氨酸酶
  • 1.3.3 细胞因子与iNOS和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CAT-2B)的作用
  • 1.3.4 NO在分枝杆菌致病机理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
  • 1.4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调节
  • 1.4.1 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及分类
  • 1.4.2 NO与树突状细胞(DCs)
  • 1.4.3 树突状细胞(DCs)与机体免疫
  • 1.5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信号通路
  • 1.5.1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检测方法
  • 1.5.2 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及主要信号转导途径
  • 1.5.3 NO对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机制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实验菌种及实验动物
  • 3.1.4 荧光定量PCR引物
  • 3.1.5 数据统计分析
  • 3.2 方法
  • 3.2.1 标准菌株的培养与计数
  • 3.2.2 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培养与鉴定
  • 3.2.3 不同毒力牛分枝杆菌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
  • 3.2.4 样品收集及RNA提取
  • 3.2.5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3.2.6 荧光定量PCR
  • 3.2.7 NO的检测
  • 3.2.8 尿素含量的检测
  • 3.2.9 小鼠树突状细胞线粒体的提取及细胞色素C的检测
  • 3.2.10 树突状细胞电镜样品的制备
  • 3.2.11 小鼠树突状细胞凋亡的检测(PI单染法—亚‘G1’峰检测法)
  • 3.2.12 胞内菌计数
  • 4 结果
  • 4.1 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与纯度检测
  • 4.2 定量PCR的引物验证
  • 4.3 精氨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检测
  • 4.3.1 Slc7A1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
  • 4.3.2 Slc7A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
  • 4.3.3 iNOS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
  • 4.3.4 精氨酸酶的相对转录水平
  • 4.4 NO浓度检测
  • 4.5 尿素浓度检测
  • 4.6 细胞色素C的释放实验及树突状细胞电镜的观察
  • 4.7 细胞凋亡检测
  • 4.8 细菌胞内存活检测
  • 5 讨论
  • 5.1 不同毒力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后L-精氨酸主要代谢酶转录水平的差异分析
  • 5.2 小鼠树突状细胞中精氨酸的表达
  • 5.3 NO在树突状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作用
  • 5.4 NO在牛分枝杆菌持续感染方面的作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BCG表面糖脂的分离与纯化鉴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48)
    • [2].低频超声对BCG急性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02)
    • [3].基于BCG矩阵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建设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3)
    • [4].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使用BCG治疗失败后的治疗[J].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4)
    • [5].基于BCG矩阵的我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6].棘球蚴病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5)
    • [7].130例BCG接种后局部异常反应原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10)
    • [8].吡柔比星序贯联合卡介苗(BCG)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J]. 江西医药 2009(06)
    • [9].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BCG模型分析及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17)
    • [10].我国安全产业重点领域及产品BCG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 2018(07)
    • [1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选择:基于SWOT模型与BCG矩阵视角[J]. 时代金融 2009(12)
    • [12].基于BCG模型的辽宁零售市场分析及策略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09)
    • [13].基于价值链和BCG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4)
    • [14].MiR-506-3p/SOCS-3促进BCG感染巨噬细胞引发的炎症应答反应[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04)
    • [15].打造世界级创新企业——基于BCG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报告的分析[J]. 科学与管理 2020(01)
    • [16].利福平对膀胱癌术后灌注BCG所致不良反应的疗效评价[J]. 重庆医学 2008(09)
    • [17].BCG:未来15年汽车行业40%利润转向自动驾驶等新领域[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45)
    • [18].微小隐孢子虫重组BCG疫苗免疫保护作用观察[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5)
    • [19].DC-SIGN的配体对肺结核患者树突状细胞黏附BCG水平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09(05)
    • [20].结核分枝杆菌BCG和H37Ra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5)
    • [21].基于PCA和BCG矩阵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3)
    • [22].有机硒增强巨噬细胞处理BCG能力的初步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03)
    • [23].2018年EAU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指南解读——BCG免疫治疗篇[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9(03)
    • [24].基于BCG矩阵法的新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测度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05)
    • [25].TURBT联合膀胱内BCG灌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分析[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03)
    • [26].BCG灌注诱导的细胞因子与膀胱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10)
    • [27].布鲁氏菌omp25重组BCG的构建及其疫苗作用检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12)
    • [28].重组结核分枝杆菌RpfE蛋白对BCG休眠菌的促生长作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10)
    • [29].基于BCG的新型社区智慧养老模式解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3)
    • [30].BCG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12)

    标签:;  ;  ;  ;  ;  ;  

    牛分枝杆菌和BCG感染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精氨酸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