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从德国引进的4个杨树杂种无性系L4[Populus×canescens(Ait.)]、L2[Populus×canescens(Ait.)]、E4(Populus tremula L.×P. tremuloides / Brauna×Tur141)、E2(Populus tremula L.×P. tremuloides / Brauna×Tur141)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组培繁殖体系、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地栽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中林46杨(Populus×euramericana cl. Zhonglin46.)、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Schneid. var. tibetica schneid.)进行了抗寒性评价。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电阻抗图谱法(EIS法)、电导法(EL法)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包括:POD酶、SOD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通过多种方法结合,确定其抗寒顺序,为引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无性系组培诱导分化过程中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反应不同。随着6-BA浓度增加,L4和L2的分化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无性系E4和E2的分化率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6-BA浓度增加,所有无性系株高逐渐减小,并且增殖芽出现玻璃化现象。当6-BA浓度相同时,随着IBA浓度增加,分化率均出现下降趋势。无性系L4和L2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3 mg·L-1 +IBA 0.1 mg·L-1;无性系E4和E2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1 +IBA 0.1 mg·L-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无性系茎段生根过程影响存在差异。随着IBA浓度增加,无性系L4和L2的主根逐渐变短,侧根先增多后减少;随着NAA浓度增加,主根越来越短,毛状根和愈伤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无性系E4和E2,由NAA诱导的根通常较短,随着NAA浓度增加,植株基部逐渐出现愈伤化现象,且块状愈伤组织随之增大;由IBA诱导的根通常较NAA长,随着IBA浓度增加,侧根逐渐增多。分析得出无性系L4和L2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3 mg·L-1;无性系E4和E2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1。3、各无性系的移栽成活率均达95.0 %以上,定植成活率在90.0 %以上,且生长正常。4、无性系L4和L2、E4和E2的苗木速生期是7~8月,这一时期高生长占全年生长量的34 %~40 %,无性系间差别不大;地径生长也呈上述规律。5、无性系L2和E2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和12:00。无性系L4和E4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在8:00左右出现次峰值,随后分别在12:00~10:00左右出现峰值。6、无性系L4和L2、E4和E2蒸腾速率日进程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其变化呈明显不对称双峰曲线,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在14:00左右出现次峰值。7、胞内电阻率(ri )是杨树进行电阻抗图谱拟合最适合的参数。8、采用EIS法对低温处理下无性系抗寒性分析发现,所有无性系ri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大,呈非典型“S”曲线,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相对电导率变化也呈上述规律。EIS法与EL法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9、通过对ri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LT50,以LT50为指标将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E4>E2>中林46杨>毛白杨>L4>L2。10、通过对相对电导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LT50,以LT50为指标将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E4>E2>L2>L4>中林46杨>毛白杨。11、通过对ri和相对电导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的LT50之间存在差异,EL法低于EIS法。12、通过对POD酶、SOD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隶属函数分析,以经过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为指标对各无性系进行抗寒排序:藏青杨>L4>E2>E4>中林46杨>毛白杨>L2。13、为了保证科学性,综合分析并结合各无性系在室外田间耐寒生长表现后,最终确定抗寒性顺序:藏青杨>E4>E2>L4>L2>中林46杨>毛白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05)
- [2].光照强度对不同欧美杨无性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1)
- [3].柳杉无性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4].竹节树无性系叶片生长特性与叶绿素荧光[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04)
- [5].楸树不同无性系根段扦插初步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7(04)
- [6].不同光强对6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1)
- [7].黑榆不同无性系苗期表型性状及光合特征的差异性比较[J]. 河北林果研究 2017(02)
- [8].白杨派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筛选[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 [9].19个油茶无性系的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 2015(05)
- [10].不同抗寒性平欧杂交榛无性系休眠期生理差异[J]. 林业科学 2016(04)
- [11].不同产地花楸无性系苗期田间耐热性评价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04)
- [12].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5)
- [13].竹柳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2015(06)
- [14].尾细桉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8)
- [15].发展无性系林业的生物学障碍及对策[J]. 河北林业科技 2012(01)
- [16].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表现及早期选择[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05)
- [17].黄栀子八个栽培无性系比较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 2012(02)
- [18].紫外辐射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株高的影响[J]. 环境科学导刊 2011(02)
- [19].无性系林业的优势与发展[J]. 云南林业 2011(04)
- [20].柚木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特性与结实差异分析[J]. 种子 2011(08)
- [21].闽南山地黑木相思和卷荚相思速生无性系初步筛选[J]. 绿色科技 2018(15)
- [22].几个杜仲无性系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6(05)
- [23].思茅松高松节油无性系选育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2)
- [24].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9)
- [25].西南桦24个无性系的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2)
- [26].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4)
- [27].木荷1代种子园无性系生长及结实性状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 [28].氮素指数施肥对3个楸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1)
- [29].尾细桉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与遗传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4)
- [30].不同地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表现分析和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