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体翻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体与翻译(第二版)》,翻译理论,第二版,翻译实践
文体翻译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涛[1](2019)在《从语用对等翻译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评《文体与翻译(第二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许多作者将功能文体教学与翻译教学结合了起来,使各年级翻译教学的目标、目的都充分明确并十分具体,使理论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克服我国翻译教学史上的各种问题,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实际翻译能力。《文体与翻译(第二版)》一书涵盖了跨文化交际中经常碰到的常用文体类型,着重探讨了这类文体的突出特点以及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和互译方法,能帮助学习者了解翻译专业所涉及的语言文体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蔚艳梅[2](2019)在《基于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文体的句子翻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使得科技翻译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本文对当前科技文本的特点,交际翻译理论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选取部分翻译材料,对科技文本的句子翻译技巧进行探析,以期提出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优化科技英语翻译模式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9期)
高梅[3](2016)在《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析科技英语文体修辞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语境背景下,英语的翻译诉求也有所不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英语交流更加频繁。传统的翻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需求。笔者通过借助功能翻译理论对科技英语文体修辞进行探析,提高科技英语翻译准确度,促进科技英语整体翻译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8期)
王晨,刘艳明[4](2015)在《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评《英语翻译理论与实用文体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由于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地位逐渐增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英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交流,在各项英语能力的衡量标准中,对大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翻译能力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放眼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英语翻译理论研究不深,这(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石亿[5](2013)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左右,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崛起,提倡在宏观上将翻译活动纳入人类的行为活动,强调其目的性,其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该学派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莱思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商品的商标和旅游宣传资料这两种实用文本为例,分析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实用文本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3年06期)
裴慧利[6](2012)在《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实用文体翻译教学,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篇意识,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2年06期)
马丽峰[7](2012)在《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法律文体可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语言作为法律的载体,经过长久使用及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特定文体特征的职业语言。因此,法律文体的翻译十分特殊。长期以来,关于文体可译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文体,有关法律文体的研究甚少。我国学者刘宓庆指出,文体可译在于文体是通过文体特征来反映的,即使目标语和源语存在差异。因此,在法律翻译中,如果能够识别出法律文体的文体标记,翻译时原文的意思和作用就可以在目标语中进行再现。功能翻译理论在译学界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对各种实际翻译问题和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特别是对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英译本进行分析,通过目的法则对翻译目的进行概括,指出《海商法》译文必须在目的文化中达到原文本的同等效力。然后分别用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和忠诚法则来分析《海商法》的英译,说明法律文体是可译的。然而,在法律翻译中涉及到的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相关文化也有不同,因此某种语言中的表达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形式来表达。为了使译文为受众更好地接受,在翻译时译者须进行必要的转变。总之,对法律文体的可译性仍在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2-03-09)
陈娟[8](2011)在《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实用文体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实践需要译者进行多种选择与取舍,而任何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取都有特定的翻译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与目的,实用翻译更是如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内涵,并对实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做了基本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指出实用翻译要根据文本功能实施翻译策略,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10-10)
邵璐[9](2011)在《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5年以来,西方的文学翻译研究有从文化研究向叙事文体学视角转变的趋势。叙事文体学是从语言形式和文学阐释入手,以叙事学、文体学为工具对翻译中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不是语言学和文学翻译这两个学科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实例的跨学科研究。这种跨学科研究既为文学文体学和叙事学研究开辟了更大的应用领域,丰富了其理论研究的层面,又为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批评提供了重要的评价工具。本文即通过分析这一时期及之前西方重要着作的出版状况和其中主要着作的特点对这一新趋势作出阐释。(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李桂萍[10](2010)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不同翻译文体中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纽马克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方法。他认为二者是不能绝对区分开来的,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文学类侧重语义翻译,而信息类文本侧重于交际翻译。(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0年01期)
文体翻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使得科技翻译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本文对当前科技文本的特点,交际翻译理论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选取部分翻译材料,对科技文本的句子翻译技巧进行探析,以期提出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优化科技英语翻译模式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体翻译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涛.从语用对等翻译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评《文体与翻译(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9
[2].蔚艳梅.基于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文体的句子翻译探析[J].英语广场.2019
[3].高梅.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析科技英语文体修辞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4].王晨,刘艳明.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评《英语翻译理论与实用文体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5
[5].石亿.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
[6].裴慧利.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
[7].马丽峰.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法律文体可译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2
[8].陈娟.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实用文体的翻译[D].复旦大学.2011
[9].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
[10].李桂萍.纽马克翻译理论在不同翻译文体中的实践[J].北方经贸.2010
标签:《文体与翻译(第二版)》; 翻译理论; 第二版; 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