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解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原位交联,纳米银,凝胶微球
水解壳聚糖论文文献综述
阚广乾,秦荣基,盖文龙,江晓泽,孙宾[1](2019)在《水解CaCO_3作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在一定转速下分散在石蜡油中可形成油包水结构,通过加入碳酸钙体系的交联剂可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微球,将微球分离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的交联粉末,可作为止血粉使用。分别使用GDL/碳酸钙和柠檬酸/碳酸钙复合体系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其中,柠檬酸可在水热环境下原位还原硝酸银,一步法直接制备含银羧甲基壳聚糖微。结果表明,GDL/碳酸钙和柠檬酸/碳酸钙均可形成微米级的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使用柠檬酸/碳酸钙可制备含银的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纳米银的紫外吸收峰出现在445 nm处,为纳米级。(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吴健锋[2](2018)在《专一酶水解壳聚糖高效制备壳寡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聚合度为2-6的壳寡糖的生理活性尤其显着。由于壳聚糖其特殊的溶液性质及壳聚糖酶解作用特性的限制,目前水解生产壳寡糖的效率还是十分低下,因此探究如何高效生产壳寡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酶解效率及目标壳寡糖的得率,本文分别研究了高浓度壳聚糖溶液专一酶水解过程及其效率提升,及高浓度壳聚糖溶液的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并将高浓度壳聚糖溶液酶解和分离纯化相结合。最后还探讨了壳聚糖水解产物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酶水解过程中的还原糖及壳寡糖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壳聚糖浓度增加,还原糖转化率减小,8%的壳聚糖溶液的最终还原糖转化率仅为39.8%,2~6聚合度壳寡糖的得率仅为50%左右。2.考察底物浓度对高浓度壳聚糖溶液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壳聚糖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当底物浓度上升,反应初速度逐渐趋于平缓,随后随底物浓度继续升高而下降。通过在水解时间4 h或10 h时补加壳聚糖,最终还原糖浓度有所提高,但是此时目标壳寡糖的得率有所下降,分别为45.58%和46.68%,而且反应周期更长,不利于实际生产。3.考察高浓度壳聚糖溶液水解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结果发现通过程序加入壳聚糖酶可以有效促进壳聚糖进一步降解,且酶量补加得越多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越多。4 h和8 h分别补加酶5 U/g壳聚糖可使还原糖的转化率大大提高,最终产物的平均分子量更小,目标聚合度的壳寡糖的得率提高至75.10%,而且生理活性最高的壳五糖和壳六糖含量也大幅度提高。综合多次补加壳聚糖胶体及程序添加壳聚糖酶的研究结果,推理认为高浓度壳聚糖在壳聚糖酶水解过程中由于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得酶解效率下降,底物抑制作用明显,补加壳聚糖酶可以有效提高酶解效率及目标壳寡糖的得率。4.对高浓度壳聚糖溶液的水解产物进行超滤,稳定时膜通量随压力逐渐增大,随后保持稳定,透过液中聚合度2~6的各种壳寡糖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聚合度2~6壳寡糖透过率先逐渐下降,随后保持稳定;稳定时膜通量随着温度上升逐渐增加。在温度范围25~50℃内,温度对于壳寡糖的透过率及其在透过液中的占比影响不大;2500 Da的超滤膜既能透过目标壳寡糖,又能截留大分子物质。5.将高浓度壳聚糖的水解和超滤过程相结合,在不同水解时间点插入超滤操作的方案均可提升最终聚合度2~6壳寡糖的得率,但补加壳聚糖酶量少的方案则壳寡糖得率提高幅度也变小。6.对壳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微波真空干燥,结果发现在2~4 W/g微波功率密度下,会出现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而在6~10 W/g微波功率下,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便逐渐下降。微波功率密度过大会使壳寡糖溶解时间显着增加(P<0.05),还会使产品褐变和焦化,羟自由基·OH清除率大幅度下降。真空度增大使壳寡糖的溶解时间显着减少(P<0.05),羟自由基清除率显着增加(P<0.05),而且样品白度增加,褐变程度降低。在物料厚度0.4~1 cm的范围内,微波真空干燥后得到的样品在溶解性、抗氧化性、色泽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以溶解性和抗氧化性为指标的响应面优化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溶解时间=14+4.75A-2.88B-0.13C+0.5AC-0.75BC+5.13A~2+2.37B~2+0.88C~2清除率=84.99-21.42A+8.71B+1.1C+3.38AB+1.52AC+1.11BC-18.96A~2-2.95B~2-0.022C~2其中,A为微波功率密度,W/g;B为真空度,MPa;C为物料厚度,cm。回归方程中各因素对响应值影响均显着,并得到最佳条件:功率密度3 W/g、真空度为0.08 MPa、物料厚度为0.7~0.8 cm。除褐变程度外,微波真空干燥的效果与冷冻干燥的效果相近,成本更低且干燥时间短,在壳寡糖的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徐杰,孙西同,李佥,罗健,李坤峰[3](2018)在《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性Fe3O4外包覆一层SiO_2,再在其外包裹壳聚糖制备出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MSC),对MSC进行环氧基修饰后用于柚苷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对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的pH、温度、操作和储藏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环氧基修饰的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MSCE)固定化柚苷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3.0,温度30℃,时间4 h、给酶量57.48 U/mL。在该条件下,MSCE固定化柚苷酶的载酶率、酶活回收率和酶比活力分别为31.29%、88.92%和409.33 U/g。与游离柚苷酶相比,MSCE固定化柚苷酶用于水解柚皮苷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重复使用7次后仍具有53.36%的相对酶活力,4℃条件贮存30 d后仍具有80.97%的相对酶活力。(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牛培阳[4](2017)在《高浓度壳聚糖溶解行为研究及其酶水解过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壳寡糖具有抑菌、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所以生产壳寡糖十分有意义,尤其以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方法较优。但是目前很少见到浓度超过6%的壳聚糖降解的相关报道,壳寡糖的生产效率较低。为了提高酶解过程中壳聚糖溶液浓度,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改进壳聚糖酶解技术条件及过程,实现高浓度壳聚糖溶液高效酶解,本文主要探索了壳聚糖的溶解规律及溶液特性;探讨了壳聚糖酶的温度及pH稳定性,分析其酶解产物—壳寡糖的组成,为改进酶解条件奠定基础;应用壳聚糖溶液的溶解规律,提高底物反应浓度到10%~12%,分析在溶解过程中加酶的可行性,并比较在溶解过程中不同加酶方式对溶液粘度及酶解液中还原糖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溶解过程中,随着加酸至盐酸浓度达到0.44 mol/L,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的透光率均是起初较低,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后急剧上升,直至上升趋于平缓。壳聚糖浓度越高,脱乙酰度越高,导致透光率急剧上升的起始盐酸浓度越高;当壳聚糖浓度为8%时,1#和2#样品溶液的透光率在加酸浓度为0.23~0.34mol/L时显着升高(p<0.05),3#和4#样品溶液的透光率在盐酸浓度大于0.29 mol/L时才开始持续显着上升(p<0.05);4#分子量较小,加酸后,溶液最终透光率较高。2.盐酸浓度每增加约0.06 mol/L,浓度为8%的壳聚糖溶液电导率都是先均匀依次小幅增加,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后增幅开始变大。1#和2#样品溶液电导率增幅变大分别始于盐酸浓度范围0.29~0.34、0.34~0.39 mol/L,而3#和4#样品溶液电导率增幅变大始于盐酸浓度范围为0.39~0.44 mol/L,推测此盐酸浓度范围内,壳聚糖分子近乎完全质子化,充分溶解,溶液透光率相应较高。壳聚糖脱乙酰度越高,溶液电导率开始大幅增加对应的盐酸浓度也越高,与溶液透光率变化结果相对应。3.1#~4#壳聚糖溶液浓度为8%时,分别在盐酸浓度为0.29、0.29、0.34、0.34 mol/L时粘度最大,分子伸展,之后随加酸进行壳聚糖分子成团,致使溶液粘度骤降;温度升高溶液粘度降低,但溶液粘度随盐酸浓度变化的规律不变;4.显微观察发现,随着加酸溶液中壳聚糖颗粒数显着减少,壳聚糖脱乙酰度越高,使颗粒全部崩解所需要的盐酸浓度越高,在颗粒全部崩解阶段溶液透光率、电导率剧烈变化,均显着升高。5.壳聚糖酶在pH4.5~5.5、低于55℃的范围内比较稳定,根据其pH稳定性范围,可为后续在不断加酸溶解过程中加酶降粘奠定基础,参照其温度稳定性范围,可适当提高溶解温度至55℃,再继续提高温度至60℃,则酶活损失严重。6.在55℃,pH5.5,5U/g壳聚糖条件下降解浓度为8%的4#壳聚糖,反应12h,产生的还原糖浓度约18 mg/mL,经TLC和HPLC对产物组成进行分析知酶解过程中不产生单糖,壳聚糖酶属内切酶,DP2~6的壳寡糖浓度不断增加至14.77 mg/mL,且其组成不断改变,以低聚合度壳寡糖为主。7.根据壳聚糖溶解行为的研究结果,可知盐酸在壳聚糖分子的溶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要提高溶液中壳聚糖的浓度,盐酸的加入量也需要相应提高,以保证充分溶解。另外,壳聚糖分子比较舒展时,会暴露更多糖苷键位点,此时加一定量的酶,利于发生降解反应,从而抑制高浓度壳聚糖溶液粘度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将溶解与酶解过程结合起来。再根据酶的pH稳定性研究结果知,需控制好加酸量,防止超出酶作用的较适pH值范围。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按每克4#壳聚糖加3/4 mL 6mol/L盐酸可以使壳聚糖分子具有较高的质子化程度,得到充分溶解,且在此加酸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链由于静电相互排斥作用而越来越舒展,溶液的pH最终在5.00左右,此pH对酶解反应没有显着影响。8.浓度为10%的4#壳聚糖的溶解和酶解过程改进研究的结果如下:浓度为10%的壳聚糖溶液在加酸浓度达到0.32 mol/L时,其粘度值非常大,因而需在加酸浓度小于0.32 mol/L时,加酶降粘。由于加酸过程中,溶液pH不断变化,且会造成溶液局部过酸,影响酶活。所以有必要选择不同加酶时机来试验,且按5 U/g壳聚糖加酶,在溶解过程中只加一部分酶为宜,溶解完成后,再补加剩余的酶。实验结果显示,在55℃下,盐酸浓度0.17 mol/L时,按1.7 U/g壳聚糖加酶,溶液粘度可降低约53.7%。之后补加酶活3.3 U/g壳聚糖,反应720 min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约30 mg/mL;若在酶解反应240 min时,再补加酶活2.5 U/g壳聚糖,反应到720 min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提高至约43 mg/mL,经TLC和HPLC对酶解产物组成分析知,DP 2~6壳寡糖的总含量约25.43 mg/mL。9.浓度为12%的4#壳聚糖溶液的溶解和酶解过程改进研究的结果如下:55℃下,在加酸浓度0.21 mol/L、0.41 mol/L时,分别按7.5 U/g、2.5 U/g壳聚糖加酶,溶液粘度降低超过70%。再按照5 U/g壳聚糖加酶进行酶解,酶解240 min时,又补加酶活1.7 U/g壳聚糖,可使溶液最终粘度降至400 cp左右,可实现浓度为12%的壳聚糖溶液体系的降解。(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曹婕,董华平[5](2016)在《壳聚糖/膨润土固定化脂肪酶水解橄榄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游离脂肪酶催化稳定性低、难以回收等缺陷,以不同比例的壳聚糖/膨润土复合载体负载脂肪酶,以提高脂肪酶在橄榄油水解中的催化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各种壳聚糖/膨润土固定化脂肪酶对橄榄油水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0%(CB-10)时,脂肪酶的负载量达到最高(92.1%),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为0.56 U/mg,连续反应5批次后,固定化酶的剩余活性为初始值的68.2%,显示了较好的催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说明,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较好地兼顾了无机材料的结构刚性和天然高分子物质的生物相容性,是固定化酶的良好载体.(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永斌,张红萍,谭洋岚[6](2016)在《酶催化壳聚糖与栀子苷水解同步制备栀子蓝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β-葡萄糖苷酶催化壳聚糖和栀子苷两原料同时水解,同步两原料的水解产物氨基葡萄糖和京尼平发生缩聚反应制得栀子蓝色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蓝色素的色价,并与市售栀子蓝色素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栀子苷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2,酶与总物料质量比为1∶8,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1∶10,反应温度50℃,反应液p H4.8,反应时间30h.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栀子蓝溶液,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栀子蓝色素色价达到96,比大部分报道及市售的栀子蓝色素色价高,该法简化了栀子蓝色素制备工艺,而且原料廉价易得,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石园园[7](2016)在《水解羊毛和壳聚糖改性纳米Fe_3O_4吸附铜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磁性材料可回收避免二次污染的特点,采用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_3O_4,并对纳米Fe_3O_4进行羊毛水解碱液和壳聚糖改性获得纳米Fe_3O_4-有机物复合的纳米磁性材料。通过改性来改善纳米Fe_3O_4的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同时提高Fe_3O_4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首先,以一定浓度氢氧化钠、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一定量羊毛纤维。以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为铁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Fe_3O_4的过程中,加入不同体积经氢氧化钠溶解的羊毛纤维溶液。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加入羊毛水解液的体积进行优化,优化出对铜离子吸附能力最强的Fe_3O_4所对应加入羊毛碱液的体积。其次,用硅烷偶联剂对沉淀法制备的Fe_3O_4粉体进行偶联改性处理,将经偶联处理的磁性纳米粉体放入降解好的壳聚糖溶液中进行壳聚糖改性。然后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热重等分析测试手段对Fe_3O_4、羊毛改性Fe_3O_4和壳聚糖改性Fe_3O_4的物相、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了改性和未改性Fe_3O_4的磁性能。最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改性前后Fe_3O_4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吸附动力、吸附热力学等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加入羊毛水解碱液之后会提高Fe_3O_4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体积的羊毛水解碱液对Fe_3O_4吸附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测试发现当加入60 m L羊毛水解碱液时,改性Fe_3O_4对铜离子吸附能力最强,比未改性Fe_3O_4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高出40%。(2)经壳聚糖改性之后的Fe_3O_4对铜离子的去除率比未改性Fe_3O_4高出25%。(3)Fe_3O_4经羊毛水解碱液改性后在其内部出现了N和S元素。(4)经羊毛水解碱液和壳聚糖改性之后颗粒尺寸与未改性Fe_3O_4颗粒尺寸均在纳米级别;改性之后Fe_3O_4的BET比表面积、t-Plot微孔体积、BJH吸附平均孔径、脱附平均孔径均减小。(5)经羊毛水解碱液和壳聚糖改性的纳米Fe_3O_4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6)经羊毛水解碱液和壳聚糖改性的纳米Fe_3O_4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小于0,焓变和熵变均大于0。(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6-03-19)
商晋,郭康权,陈文强[8](2016)在《葡甘聚糖/壳聚糖/水解胶原蛋白胶粘剂的二氧化钛共混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壳聚糖/水解胶原蛋白/二氧化钛复合胶粘剂,通过拉力试验、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二氧化钛含量与紫外光照射时间对胶合性能、胶粘剂理化结构、热特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微米尺度粒径的二氧化钛相比,添加纳米二氧化钛对胶粘剂性能的提高更明显。添加微米粒径的二氧化钛,胶合强度的改善不明显,添加量过大反而会导致胶合性能的降低,在膜表面能清楚地观察到相分离。添加纳米二氧化钛能够显着提高胶粘剂的胶合强度和热稳定性;紫外线照射处理会导致胶合性能的降低;纳米二氧化钛能够与胶粘剂的组分之间形成氢键,提高体系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羰基、氨基等官能团之间的反应程度;组分之间相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岩,徐玮,朱英莲,李春生,汪东风[9](2015)在《壳聚糖Ce(Ⅳ)复合物对磷酯键的水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e(Ⅳ)、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叶绿素-Cu(Ⅱ)以及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和离子配位法制备的复合物(CCC[Ce(Ⅳ),Cu(Ⅱ)]),在60℃条件下,能够显着加速磷酯键的断裂,在60 min时该复合物对p NPP和AMP实时水解率分别为60%和165%,是p NPP自身水解速率的183倍,对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d为1.9×10~(-2)M/min;是AMP自身水解速率的211倍,对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d为3.9×10~(-2)M/min。该复合物可使p BR322 DNA从双螺旋结构完全转变为缺刻型及直线型,且缺刻型比例高达93%。(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24期)
徐晴,袁瀚,杨平,周军,李霜[10](2015)在《响应曲面优化秸秆稀酸水解工艺用于发酵产壳聚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利用秸秆水解产生的五碳糖发酵产壳聚糖,以米根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解温度、水解时间、酸浓度等不同预处理方式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液对米根霉发酵产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水解液中木糖含量以及甲酸、乙酸、糠醛等抑制剂浓度具有显着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后续发酵产壳聚糖的生成量。利用响应曲面对稀酸水解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H_2SO_413.6 g/L,99.5℃,水解时间1.91 h,在此条件下预测壳聚糖发酵产量为0.79 g/L,实验验证产量为0.82 g/L,占菌体生物量的15%~18%。研究结果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发酵生产壳聚糖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5年06期)
水解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聚合度为2-6的壳寡糖的生理活性尤其显着。由于壳聚糖其特殊的溶液性质及壳聚糖酶解作用特性的限制,目前水解生产壳寡糖的效率还是十分低下,因此探究如何高效生产壳寡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酶解效率及目标壳寡糖的得率,本文分别研究了高浓度壳聚糖溶液专一酶水解过程及其效率提升,及高浓度壳聚糖溶液的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并将高浓度壳聚糖溶液酶解和分离纯化相结合。最后还探讨了壳聚糖水解产物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酶水解过程中的还原糖及壳寡糖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壳聚糖浓度增加,还原糖转化率减小,8%的壳聚糖溶液的最终还原糖转化率仅为39.8%,2~6聚合度壳寡糖的得率仅为50%左右。2.考察底物浓度对高浓度壳聚糖溶液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壳聚糖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当底物浓度上升,反应初速度逐渐趋于平缓,随后随底物浓度继续升高而下降。通过在水解时间4 h或10 h时补加壳聚糖,最终还原糖浓度有所提高,但是此时目标壳寡糖的得率有所下降,分别为45.58%和46.68%,而且反应周期更长,不利于实际生产。3.考察高浓度壳聚糖溶液水解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结果发现通过程序加入壳聚糖酶可以有效促进壳聚糖进一步降解,且酶量补加得越多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越多。4 h和8 h分别补加酶5 U/g壳聚糖可使还原糖的转化率大大提高,最终产物的平均分子量更小,目标聚合度的壳寡糖的得率提高至75.10%,而且生理活性最高的壳五糖和壳六糖含量也大幅度提高。综合多次补加壳聚糖胶体及程序添加壳聚糖酶的研究结果,推理认为高浓度壳聚糖在壳聚糖酶水解过程中由于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得酶解效率下降,底物抑制作用明显,补加壳聚糖酶可以有效提高酶解效率及目标壳寡糖的得率。4.对高浓度壳聚糖溶液的水解产物进行超滤,稳定时膜通量随压力逐渐增大,随后保持稳定,透过液中聚合度2~6的各种壳寡糖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聚合度2~6壳寡糖透过率先逐渐下降,随后保持稳定;稳定时膜通量随着温度上升逐渐增加。在温度范围25~50℃内,温度对于壳寡糖的透过率及其在透过液中的占比影响不大;2500 Da的超滤膜既能透过目标壳寡糖,又能截留大分子物质。5.将高浓度壳聚糖的水解和超滤过程相结合,在不同水解时间点插入超滤操作的方案均可提升最终聚合度2~6壳寡糖的得率,但补加壳聚糖酶量少的方案则壳寡糖得率提高幅度也变小。6.对壳聚糖的水解产物进行微波真空干燥,结果发现在2~4 W/g微波功率密度下,会出现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而在6~10 W/g微波功率下,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便逐渐下降。微波功率密度过大会使壳寡糖溶解时间显着增加(P<0.05),还会使产品褐变和焦化,羟自由基·OH清除率大幅度下降。真空度增大使壳寡糖的溶解时间显着减少(P<0.05),羟自由基清除率显着增加(P<0.05),而且样品白度增加,褐变程度降低。在物料厚度0.4~1 cm的范围内,微波真空干燥后得到的样品在溶解性、抗氧化性、色泽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以溶解性和抗氧化性为指标的响应面优化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溶解时间=14+4.75A-2.88B-0.13C+0.5AC-0.75BC+5.13A~2+2.37B~2+0.88C~2清除率=84.99-21.42A+8.71B+1.1C+3.38AB+1.52AC+1.11BC-18.96A~2-2.95B~2-0.022C~2其中,A为微波功率密度,W/g;B为真空度,MPa;C为物料厚度,cm。回归方程中各因素对响应值影响均显着,并得到最佳条件:功率密度3 W/g、真空度为0.08 MPa、物料厚度为0.7~0.8 cm。除褐变程度外,微波真空干燥的效果与冷冻干燥的效果相近,成本更低且干燥时间短,在壳寡糖的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解壳聚糖论文参考文献
[1].阚广乾,秦荣基,盖文龙,江晓泽,孙宾.水解CaCO_3作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J].山东化工.2019
[2].吴健锋.专一酶水解壳聚糖高效制备壳寡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徐杰,孙西同,李佥,罗健,李坤峰.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J].精细化工.2018
[4].牛培阳.高浓度壳聚糖溶解行为研究及其酶水解过程的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曹婕,董华平.壳聚糖/膨润土固定化脂肪酶水解橄榄油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
[6].李永斌,张红萍,谭洋岚.酶催化壳聚糖与栀子苷水解同步制备栀子蓝色素[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石园园.水解羊毛和壳聚糖改性纳米Fe_3O_4吸附铜离子[D].西安工程大学.2016
[8].商晋,郭康权,陈文强.葡甘聚糖/壳聚糖/水解胶原蛋白胶粘剂的二氧化钛共混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9].李岩,徐玮,朱英莲,李春生,汪东风.壳聚糖Ce(Ⅳ)复合物对磷酯键的水解作用[J].功能材料.2015
[10].徐晴,袁瀚,杨平,周军,李霜.响应曲面优化秸秆稀酸水解工艺用于发酵产壳聚糖[J].生物加工过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