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于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病例共31个病椎,且术后随访超过了6个月,按手术方式分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和经双侧椎弓根入路二组:单侧椎弓根入路组16例17节椎体,男7例,女9例,年龄55~82岁,平均67.8岁。双侧椎弓根入路组14例14节椎体,男6例,女8例,年龄58~80岁,平均68.3岁。骨折椎体为T9至L3,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病例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前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测分析。观测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统计比较两组数据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52土16.8)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2.65士3.24)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6士1.8)分降至术后的(2.4士1.5)分,术后6个月为(2.6士1.3)分;活动能力评分术前平均为(2.82±0.73)分,术后改善至(1.32±0.31)分,术后6个月为(1.41±0.48)分。双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6.81士15.9)min;术中透视次数(22.32士4.58)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8士1.7)分降至术后的(2.5士1.3)分,术后6个月为(2.6士1.2)分,活动能力评分术前平均为(2.76±0.81)分,术后改善至(1.20±0.44)分,术后6个月为(1.36±0.53)分。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单侧组及双侧组在VAS、活动能力评分两项指标上,手术前与手术后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与术后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缓解、活动能力评分改善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发生椎体前方渗漏1例,双侧入路组发生椎体前方及侧方骨水泥渗漏各1例,无肺栓塞、脑栓塞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椎体无疼痛加剧,无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未发现手术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不仅能达双侧椎弓根入路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所以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及评估指标
  • 2.4 随访方法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与椎体成形术相关的解剖学基础
  • 4.2 PVP 的治疗原理
  • 4.3 骨水泥渗漏的防治
  • 4.4 骨水泥注射量的分析
  • 4.5 单、双侧入路的争议及疗效对比
  • 4.6 本次研究的分析及经验总结
  • 4.7 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的优势和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