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肺癌在我国是一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可反映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状况,恶性疾病葡萄糖代谢水平增高,通过PET/CT全身显像可显示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从而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并在测量不同体积的肿瘤放射性摄取值时,评估部分容积效应(the partial volume effect,PVE)对SUV产生的影响。在患者PET/CT显像时,应用体积阈值法诊断肺内占位性病变,提高PET/CT诊断肺部结节的准确率。对肺部难以鉴别良、恶性的结节进行延迟显像,对照病理或随访结果,评价延迟显像。最后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目的探讨18S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评估PVE对SUV产生的影响,应用体积阈值法,在患者PET/CT显像时依据肺内病灶不同体积确定不同阈值,提高PET/CT诊断肺部结节的准确率。针对肺部难以鉴别良、恶性的结节进行延迟显像,对照病理或随访结果,评价延迟显像。研究方法整个实验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对10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感兴趣区法(region ofinterest,ROI)针对每个病灶测定SUV,对照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度、不同大小肿瘤的SUV、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SUV。第二部分则应用断层分辨率模型(Model No.76-823 IAEA提供)进行试验,评估PVE对SUV产生的影响,运用数学公式对静态受检物的SUV进行校正。收集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14例未经治疗的肺部结节患者。将经过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按照病灶直径分为<2cm,≥12并<3cm,≥3并<4cm,≥4并<5cm,≥5cm五组,计算5组SUV平均值,并比较5组间SUV差异。将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按病灶大小分组分为直径≥1并<2cm组,直径≥2并<3cm组,及直径≥3并<4cm组,比较3组间SUV差异。应用体积阈值法鉴别相同体积分组中病灶良、恶性,并比较SUV2.5阈值法与体积阈值法的诊断效度。第三部分对病例收集中遇到的形态不典型、SUV摄取增高、难以诊断的病灶进行延迟显像,将延迟显像SUV的变化情况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所得结果及可能产生的干扰因素,评价延迟显像的临床意义。结果对100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80.0%,准确率为94.0%,鳞癌与腺癌SUV无显著差异。对断层分辨率模型进行PET/CT显像,不同孔径内放射性计数值与孔径大小成对数相关。对114例未经治疗的肺部结节患者进行PET/CT显像,认为不同大小恶性肿瘤之间或良性病变之间,SUV均有显著差异。依据SUV≥2.5作为诊断肺部恶性肿瘤阈值,灵敏度90.57%,特异度71.15%,准确率80.95%。应用体积阈值法进行诊断,总体灵敏度92.45%,特异度86.54%,准确率89.52%。体积阈值法诊断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优于SUV2.5阈值法(P<0.05)。对33例较难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进行延迟显像,总共23个经病理确诊为肺癌的病灶,18个SUV升高,3个SUV下降,2个SUV基本不变。13个良性病灶中9个SUV升高,3个SUV下降,1个SUV基本不变。13个良性病灶180分钟显像时1个炎性结节和4个结核性病灶SUV开始下降,2个肺脓肿、3个结核性病灶和1个炎性结节SUV仍然保持上升趋势,2个炎性结节SUV基本不变。结论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时具有较高价值。体积阈值法的应用可以减少PVE对诊断产生的影响,提高PET/CT诊断效度。对疑难病例进行延迟显像时需注意肺脓肿及肉芽肿性病变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肺肿瘤论文; 非小细胞肺癌论文; 诊断论文; 鉴别论文; 体层摄影术论文; 发射型计算机论文; 脱氧葡萄糖论文; 标准摄取值论文; 孤立性肺结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