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支气管炎的全程系统中医护理

小儿细支气管炎的全程系统中医护理

褚静(枣庄市中医医院山东枣庄277101)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323-02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在小儿细支气管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9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儿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控制感染、抗病毒、镇静、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全程系统中医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后,患儿症状和体征减轻,呼吸频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系统中医护理配合小儿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疗效,显著提高小儿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改善率,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小儿细支气管炎护理

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的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构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细支气管炎的急性炎症粘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粘液分泌增多和支气管痉挛[1],它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又叫喘憋性肺炎。细支气管炎大多数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所致,早期有效的干预包括治疗和护理,可以缩短病程,疗效明显,减少并发症及病后反复出现的哮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2年1月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96例,病程4~5天,临床症状:阵发性咳嗽,气促,拒食,喘憋,发作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三凹征,部分有发热,心衰,双肺闻及大量哮鸣音,喘憋缓解时可闻及细湿啰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及点片状阴影,男54例,女42例,年龄2个月~6个月72例,6个月~1岁21例,1~2岁3例;随机将9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病毒,镇静,平喘化痰对症治疗,护理上保持呼吸通畅,吸氧,化痰,雾化器雾化吸入,合并心衰的纠正心衰,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基础上,用化痰平喘益气养阴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推拿及氧驱雾化吸入等全程系统中医护理。

1.2.1一般护理患儿喘憋,缺氧,呼吸困难,对环境刺激敏感;要做好与其他肺炎患儿的隔离,保持室内安静,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室内温度22~24℃,湿度55%~65%,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坚持母乳喂养,并注意喂养姿势和方法,防止加重缺氧,保证营养及水分的补充,注意输液速度20滴/min。

1.2.2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根据小儿病情辩证将中药银花、黄芩、连翘、麻黄、杏仁、桔梗、瓜蒌、桑皮、地骨皮、甘草、蝉蜕、地龙、细辛等免煎中药颗粒用开水冲开,可联合镇静药物,吸入15ml,连接6号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10~12cm,灌入直肠,保留2~3h,中药保留灌肠一般在输液前进行,患儿在睡眠中吸收中药,灌肠后轻揉肛门,防止中药溢出。

1.2.3氧气驱气雾化吸入的护理氧气驱动雾化液的配制:肾上腺素1mg/次,地塞米松5mg/次,病毒唑100mg/次,α-糜蛋白酶4000μ一次,生理盐水5ml,每天1~2次,20min/次,患儿尽量采取半卧位,斜坡卧位,或母亲斜抱体位,有利于膈肌下移,使胸腔扩大,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治疗效果,吸雾嘴与患儿口鼻保持一定的距离,约10cm左右为宜,雾化时间一般在15-20min[2],雾化后轻拍患儿背部从下向上,从外向内,以促进痰液排出,用纱布擦拭干患儿口鼻及面部。

1.2.4小儿推拿专业医生护士,选取清肺经100~500次,补肾经100~500次,运内八卦约100~500次,以辛凉解表,宣肺化痰,揉小天心,揉外劳宫各100~300次,揉合谷约5~10次,以宣肺降逆、痰热闭肺,加退六腑,揉天突,揉肺俞,以顺气化痰,补脾经,揉中脘及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化痰止咳,并根据辩证加减穴位,嘱咐患儿家长经常变换体位,轻拍背部,促痰排出,推拿时不能在患儿过饱过饥时进行,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防止着凉,有汗出及时拭干汗液,推拿后用湿巾拭去按摩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整理衣被。

1.2.5并发症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心率、四肢肌张力,体温大于38.5℃,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有高热惊厥史应预防抽搐的发生。患儿突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点头样呼吸或喘气加重,三凹征明显,心率>160~180/min,肝脏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可能是心力衰竭,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给予氧气,报告医生处理,并配合医生做好强心治疗,观察用药后患儿反应。患儿口吐粉红色泡汁痰可能并发急性肺水肿,遵医嘱给予20%~30%乙醇湿化给氧,每次<20min/次,如患儿四肢张力高,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抢救。

2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天咳嗽,喘憋,发绀,三凹征等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的喘鸣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有效:治疗3-5天后,咳嗽,咳痰,喘憋,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湿啰音减少但未完全吸收。无效:治疗5天后症状、体征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3统计与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组疗效见表1。经过上述治疗护理,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呼吸趋向平稳,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临床改善率%

观察组483470.831122.9236.2593.75

对照组483164.581122.92612.508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讨论

细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下呼吸道感染,该病仅见2岁以下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直径75~300cm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它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8%或更多,病毒感染后,细小毛细支气管水肿:粘液分泌较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可累及肺泡壁和肺间质,另外,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是气道相对狭窄,粘膜柔嫩,纤毛运动差,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和支撑作用发病后也极易导致肺通气障碍,病毒刺激机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在1gE参与支气管壁肥大细胞释放具有活性的炎性介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呼吸道阻塞气流受阻。

中药平喘合剂保留灌肠,以麻黄疏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细辛、地龙温通脉络疏通痰浊,蝉蜕、瓜蒌、桔梗疏散痰浊瘀阻为臣,黄芩、甘草、连翘、银花有清热解毒、清肺益气为使。现代药理研究:地龙、蝉蜕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黄芩、甘草、银花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诸药配合起到宣肺平喘、豁痰祛痰通络之功效。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起到氧疗、抗过敏、扩张支气管及抗炎作用,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病毒唑、α-糜蛋白酶,联合扩张气道平滑肌,改善气促哮喘等呼吸症状,同时发挥激素的局部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物质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糜蛋白酶有化痰、促进痰液溶解的作用。

借助高速气流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直接吸入患者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播散到下呼吸道,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的病变部位,达到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性反应的作用[3]:雾化时间短,不易发生呛咳,患儿易于接受。患者可得到持续充足的氧气供给,防止缺氧、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脾肺肾三脏不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痰浊内生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小儿推拿与小儿中药灌肠起到了清肺、化痰、定喘的作用,同时小儿推拿又起到补肺、健脾、益肾作用,调补小儿的正气,有利于小儿细支气管炎的恢复,减少了小儿哮喘的发生。

全程系统中医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小儿哮喘的发生,提高了小儿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改善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传合.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59-961.

[2]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徐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34):37-38.

[3]朱延力,王淑兰.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9.

[4]李芳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血管炎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吉林医学,2010,31(29):5153-5154.

标签:;  ;  ;  

小儿细支气管炎的全程系统中医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