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孔纳米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

新型多孔纳米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

论文题目: 新型多孔纳米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化学工艺

作者: 楚英豪

导师: 张允湘

关键词: 石墨氧化物,四乙氧基硅烷,多孔纳米炭,硅复合材料,吸附等温线,射线衍射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纳米多孔材料广泛地用在吸附、分离、气体净化、催化和色谱等领域。对高效吸附和非均相催化剂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要求多孔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表面与特定的活性物质共存,同时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和特定的孔结构。这类多孔材料可以用软化学的方法像模板法,插层法和柱架法等从粘土等二维框架结构的材料中获得。 本文首次用机械化学方法成功地引入固定控制量的有机硅物质到表面活性剂预扩展的石墨氧化物层中,首次得到了一种具有规则结构的炭/含硅化合物的复合组分,通过高温烧结等化学后处理成功得到了高比表面积和适度亲水性的纳米多孔复合物。这种合成方法大大优于传统方法(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王正明研究员所开发的液相反应路线),从合成时间上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15分钟,有机硅物质的用量上减少到原来的1/64。 本研究首次应用重量平均的概念,基于所发表的非孔炭黑及非孔二氧化硅的标准N2吸附等温线,计算出适用于此法合成的多孔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孔性质解析的标准数据,建立了一套分析炭/硅复合物孔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而利用αs-plot法对样品孔结构做了详尽的剖析,并对各种方法所获得的孔数据参数做了有效的对比。 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分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扩散透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N2低温吸附等现代化表征手段对组分物质的热分解特性,样品形态,表面性质,成孔原理及孔结构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并首次提出了这种新型多孔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特别是采用αs-plot解析方法并参照各种不同的孔径分析方法,对复合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典型的不同类型的多孔材料

1.2.1 多孔炭材料

1.2.1.1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1.2.1.2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1.2.1.3 炭分子筛(Carbon molecular sieve)

1.2.2 沸石及相关的微孔固体(Zeolite and Related Microporous Solids)

1.2.3 硅胶及活性铝(Silica Gel and Activated Alumina)

1.3 典型的多孔材料合成方法

1.3.1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1.3.2 水热处理法(Hydro-thermal method)

1.3.3 模板法(Template method)

1.3.4 插层法(Intercalation method)

1.4 多孔材料的表征方法

1.4.1 热分解特性解析(TG/DTA)

1.4.2 材料形态观察和结晶构造解析

1.4.2.1 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SEM/TEM)

1.4.2.2 X射线衍射(XRD)

1.4.3 表面官能团解析(红外光谱)

1.4.4 孔性质解析

1.4.4.1 吸附等温线

1.4.4.2 B.E.T方程

1.4.4.3 微孔分析方法

1.4.4.4 分析中孔的方法

1.4.4.5 t-plots和α_s-plots解析

第二章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2.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炭/二氧化硅复合体的合成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材料合成

3.2.3 样品表征

3.2.3.1 X射线衍射

3.2.3.2 红外光谱(DRIFT)

3.2.3.3 热重/差分热分析(TG/DTA)

3.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2.3.5 N_2低温吸附仪测定(BELSORP)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分析

3.3.2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3.3.3 纳米多孔炭/硅复合材料的孔结构特性

3.3.3.1 N_2吸附等温线

3.3.3.2 比表面积与孔性质

3.3.3.3 Si含量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结果

3.4 炭/二氧化硅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3.5 小结

第四章 多孔炭/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孔结构特性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材料合成

4.2.2 表征手段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射线衍射(XRD)结果分析

4.3.2 样品的热分解特性和二氧化硅含量分析

4.3.3 N_2吸附等温线及孔性质解析

4.3.3.1 N_2吸附等温线

4.3.3.2 样品在吸附水之前的孔结构解析

4.3.3.3 样品在吸附水之后的孔结构解析

4.3.3.4 用BET以及BJH法对吸附水前后的样品的孔结构解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孔纳米炭/硅复合材料对水和己烷的吸附

5.1 引言

5.2 试验部分

5.2.1 材料的合成

5.2.2 材料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对H_2O吸附特性

5.3.2 对Hexane吸附特性

5.3.3 红外分析结果

5.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声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超轻三维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D]. 陈宁.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 [2].基于环境保护及相关应用的多孔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D]. 张时星.吉林大学2018
  • [3].蓖麻基多孔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研究[D]. 张玲.昆明理工大学2017
  • [4].新型周期多孔材料的准静态和冲击特性研究[D]. 乔锦秀.清华大学2016
  • [5].多孔材料传热特性分析与散热结构优化设计[D]. 张永存.大连理工大学2008
  • [6].微纤结构化整体式多孔材料的流动、传热及其微反应技术应用的研究[D]. 李剑锋.华东师范大学2008
  • [7].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D]. 江垚.中南大学2008
  • [8].多层/梯度多孔材料的设计及其吸声与强化传热性能研究[D]. 王柏村.浙江大学2016
  • [9].多孔材料的合成与氨硼烷储氢应用[D]. 彭晔.吉林大学2012
  • [10].车用纳米多孔材料液体系统的能量耗散机理研究[D]. 孙岳霆.清华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材料的研制[D]. 陈兴明.四川大学2003
  • [2].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调控[D]. 吴明铂.大连理工大学2003
  • [3].复合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D]. 杨薇.厦门大学2004
  • [4].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 陈国栋.复旦大学2005
  • [5].多孔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姚建峰.南京工业大学2005
  • [6].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形貌控制、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 金红晓.浙江大学2005
  • [7].环氧树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陆绍荣.湘潭大学2005
  • [8].纳米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控制合成及组装[D]. 于开锋.吉林大学2005
  • [9].二氧化硅基纳米磁性复合体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 黄祥卉.湖南大学2005
  • [10].多孔氧化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 赵丽.武汉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  ;  

新型多孔纳米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