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城市化水平很低,全国约80%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和农村,而且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自然环境脆弱、社会矛盾复杂,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灾害隐患日益严重,城市危机管理成为史无前例的社会问题。国际化、信息化和民主化发展,以及危机救援理论提高和技术进步,城市危机管理产生了新特征。因此,适应危机管理环境、因素变化,提高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水平,成为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按照理论创新、理论检验、理论运用和结论的思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首先研究了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利用国外经验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使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更加翔实准确,客观反映城市危机管理的普遍规律。研究中国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现状,揭示单一行政协调体系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地完善了城市危机救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社会环境特征,合理配置城市危机管理中研究、预防、应急、恢复等各个阶段的社会参与职能,完善了城市危机管理的职能结构、信息社会传播系统、信息知识管理系统等组织结构,构建政府主导的全面参与、全程管理、多元复合的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并优化了组织协调的信息、法律、经济、文化环境,并在公平性、有效性原则下检测协调体系创新的效率。 论文的创新表现在:1.发展了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理论,把功能—行为—结构—参与者特征的分析框架,引入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研究中,按照组织行为流程逻辑关系,把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构建组织结构的依据,解决了组织结构优化设计依据问题,完善了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2.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适应信息化、国际化、民主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建立了缘协调、契约协调、利益协调、文化协调、信息协调等多元复合协调体系,分析研究了社会治理结构的公私关系问题,解决单一行政协调的低效率问题。3.介于经济蒸蒸日上而社会冲突日趋严重的社会现实,把构建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作为研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破口,具体分析了社会中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把道德行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

论文目录

  • 绪论
  • 0.1 选题的依据
  • 0.1.1 安全问题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威胁
  • 0.1.2 研究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意义重大
  •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0.2.1 城市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 0.2.2 国内外危机管理经验研究
  • 0.2.3 城市危机管理协调机制构建研究
  • 0.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0.4 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基础
  • 1.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理论
  • 1.1.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形式分析
  • 1.1.1.1 缘协调
  • 1.1.1.2 契约协调
  • 1.1.1.3 利益协调
  • 1.1.1.4 文化协调
  • 1.1.1.5 信息协调
  • 1.1.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的实质
  • 1.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的概念及其本质
  • 1.2.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参与者属性特征
  • 1.2.1.1 参与者特征主要是信息积聚
  • 1.2.1.2 信息积聚决定了参与者行为选择特征
  • 1.2.1.3 信息集聚客观反映了组织关系
  • 1.2.2 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行为特征
  • 1.2.2.1 组织行为的委托代理特征
  • 1.2.2.2 组织行为的博弈特征
  • 1.2.2.3 组织行为的委托代理成本
  • 1.2.3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
  • 1.2.3.1 组织结构是博弈结果
  • 1.2.3.2 组织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
  • 1.2.3.3 组织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 1.3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 1.3.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成
  • 1.3.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内部作用
  • 1.3.2.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
  • 1.3.2.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 1.4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分析及其构建
  • 1.4.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关系
  • 1.4.1.1 参与者特征对组织行为的决定
  • 1.4.1.2 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的规制
  • 1.4.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关系决定协调体系
  • 1.4.2.1 组织要素内在联系决定协调形式
  • 1.4.2.2 组织要素变化引起协调的客观变化
  • 1.4.2.3 组织要素内在联系的决定作用
  • 1.4.3 构建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 1.4.3.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影响因素
  • 1.4.3.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原则
  • 1.4.3.3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方法途径
  • 第二章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体系协调机制
  • 2.1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概况
  • 2.1.1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环境
  • 2.1.2 国外危机管理的全程管理和全面参与
  • 2.1.2.1 全过程危机管理特征
  • 2.1.2.2 全面参与危机管理特征
  • 2.2 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参与者特征和组织结构特征
  • 2.2.1 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参与者形态
  • 2.2.1.1 政府组织主导
  • 2.2.1.2 民众及非政府组织
  • 2.2.1.3 新闻媒体社会信息机构
  • 2.2.1.4 赢利组织和国际组织
  • 2.2.2 国外应急联动设施的协调功能分析
  • 2.2.2.1 国外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技术结构形式
  • 2.2.2.2 技术结构的功能特征
  • 2.2.2.3 组织形式体现参与者的时间关系
  • 2.3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及其理性审视
  • 2.3.1 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协调体系
  • 2.3.1.1 契约协调形式
  • 2.3.1.2 文化协调形式
  • 2.3.1.3 经济协调形式
  • 2.3.1.4 信息协调形式
  • 2.3.2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特征的理性审视
  • 2.3.2.1 多元复合协调体系
  • 2.3.2.2 鲜明的路径依赖特征
  • 2.3.2.3 符合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特征
  • 2.3.3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优越性
  • 2.4 美国社会文化和组织关系认同状况分析
  • 2.4.1 美国社会民众基本的价值观认同状况
  • 2.4.2 美国社会民众价值观认同原因分析
  • 2.5 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 2.5.1 组织技术设施和组织职能的一致性
  • 2.5.2 美国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一致
  • 2.5.3 美俄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一致性比较
  • 第三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现状
  • 3.1 中国城市危机管理环境分析
  • 3.1.1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技术现状
  • 3.1.1.1 信息技术和新闻传媒技术
  • 3.1.1.2 现代物资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
  • 3.1.2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成分分析
  • 3.1.2.1 政府组织的属性特征和内在矛盾
  • 3.1.2.2 中产阶级特征和非政府组织
  • 3.1.3 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影响
  • 3.1.3.1 社会运行体制的变化
  • 3.1.3.2 社会组织结构变化
  • 3.1.4 国际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 3.1.4.1 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
  • 3.1.4.2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 3.2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特征
  • 3.2.1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单一行政协调体系特征
  • 3.2.1.1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行政协调特征
  • 3.2.1.2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其他协调机制
  • 3.2.2 政府是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唯一主体
  • 3.2.2.1 大城市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内部事务
  • 3.2.2.2 大城市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官员个人职能
  • 3.3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危害
  • 3.3.1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结构性缺陷
  • 3.3.2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功能性缺陷
  • 3.3.3 大城市危机管理单一性协调的危害
  • 3.3.3.1 导致政府官员努力程度低下
  • 3.3.3.2 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有限
  • 3.3.4.3 大城市危机管理以救急为主
  • 3.3.4.4 大城市危机管理行政效率低下
  • 3.4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单一行政协调模式的责任博弈分析
  • 3.4.1 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分析
  • 3.4.2 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的效率分析
  • 3.4.2.1 博弈均衡效率的理论分析
  • 3.4.2.2 博弈均衡效率的影响因素
  • 3.4.3 行政协调博弈的效率优势和困境
  • 3.4.3.1 行政协调博弈解决的问题
  • 3.4.3.2 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面临的困境
  • 3.5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 3.5.1 参与者属性特征假定
  • 3.5.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 3.5.2.1 组织关系和社会关系不一致
  • 3.5.2.2 组织行为决定机制背离
  • 3.5.2.3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的软硬件背离
  • 第四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职能配置
  • 4.1 大城市危机特征和救援理论
  • 4.1.1 大城市危机的界定
  • 4.1.1.1 大城市危机的定义
  • 4.1.1.2 城市危机的分类
  • 4.1.1.3 城市危机的特征
  • 4.1.1.4 城市危机的灾害特征
  • 4.1.2 城市危机管理的界定
  • 4.1.2.1 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 4.1.2.2 城市危机管理的阶段职责分解
  • 4.1.2.3 大城市危机救助要求变化
  • 4.2 城市应急协调体系的行为流程分析
  • 4.2.1 组织行为流程的理念
  • 4.2.1.1 权变的理念
  • 4.2.1.2 全面参与理念
  • 4.2.1.3 全程管理理念
  • 4.2.2 城市应急体系的行为流程分析
  • 4.2.2.1 城市应急体系的预警流程
  • 4.2.2.2 城市应急体系的救助流程
  • 4.2.2.3 城市应急体系的恢复流程
  • 4.3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委托代理关系设计
  • 4.3.1 组织行为设计的性质
  • 4.3.2 组织行为设计理论分析
  • 4.3.2.1 建立组织行为设计的数学模型
  • 4.3.2.2 局中人行为激励机制求解
  • 4.3.2.3.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行为的简化激励条件
  • 4.4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参与者职能分析
  • 4.4.1 政府组织的危机管理职能及其方式
  • 4.4.1.1 政府组织的职责
  • 4.4.1.2 政府组织行政方式特征
  • 4.4.2 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的职能分析
  • 4.4.2.1 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职能缺失
  • 4.4.2.2 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的职能
  • 4.4.2.3 城市应急中大众媒体的合作机制分析
  • 4.4.3 非政府组织的职责分析
  • 4.4.4 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分析
  • 4.4.4.1 企业
  • 4.4.4.2 公众
  • 第五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构建
  • 5.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原则
  • 5.1.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效率原则
  • 5.1.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组织功能原则
  • 5.1.3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原则
  • 5.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特征讨论
  • 5.2.1 组织结构参数讨论
  • 5.2.1.1 组织结构参数对组织技术结构的要求
  • 5.2.1.2 组织结构参数对组织关系的要求
  • 5.2.1.3 组织结构参数对实施和评估机制的要求
  • 5.2.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特征
  • 5.2.2.1 协调机制主导特征
  • 5.2.2.2 网络层次结构特征
  • 5.2.3 大城市应急体系网络组织结构构建
  • 5.2.3.1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节点构建
  • 5.2.3.2 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技术结构构建
  • 5.2.3.3 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网络组织关系构建
  • 5.3 大城市应急体系职能结构构建
  • 5.3.1 大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信息管理特征
  • 5.3.2 大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职能层次构建
  • 5.3.2.1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结构特征
  • 5.3.2.2 紧急救援职能层
  • 5.3.2.3 辅助服务职能层
  • 5.4 大城市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
  • 5.4.1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 5.4.2 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 5.4.3 现场救援协调信息系统
  • 5.4.4 危机信息社会传播系统
  • 5.5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环境构建
  • 5.5.1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信息环境
  • 5.5.1.1 构建信息环境的原则
  • 5.5.1.2 构建信息环境的主要环节
  • 5.5.2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经济环境构建
  • 5.5.2.1 构建非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 5.5.2.2 构建经济协调机制的市场环境
  • 5.5.3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法律环境构建
  • 5.5.4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文化环境构建
  • 第六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效率检验
  • 6.1 大城市应急协调体系的核心特征
  • 6.1.1 契约协调主导特征
  • 6.1.2 道德商品化特征
  • 6.1.3 多元复合协调体系特征
  • 6.2 城市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创新的公平性
  • 6.2.1 城市危机管理的公平标准
  • 6.2.2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创新的公平状态
  • 6.2.2.1 对捐赠主体的公平性体现
  • 6.2.2.2 对被捐赠者公平的体现
  • 6.3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创新的效率
  • 6.3.1 协调体系创新提高政府效率
  • 6.3.1.1 信息化改变了城市危机管理流程而提高效率
  • 6.3.1.2 监督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效率
  • 6.3.2 多元参与协调体系创新的效率贡献
  • 6.3.2.1 非政府组织的效率贡献
  • 6.3.2.2 盈利组织的效率体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城乡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总园与分园的管理协调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66)
    •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的通知[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3].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研究[J]. 劳动保护 2018(08)
    • [4].压力下的危机管理协调:特征、困境与改进[J].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5)
    • [5].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11)
    • [6].供应链视角下的营销流及其管理协调[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10)
    • [7].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5)
    • [8].管理协调与内部制度视角下税收风险点的研究[J]. 天津经济 2015(07)
    • [9].以村务公开民主为切入点 扎实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J]. 学习月刊 2011(22)
    • [10].高校学生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协调发展研究[J]. 才智 2020(17)
    • [11].构建区域外汇管理协调机制研究[J]. 河北金融 2010(07)
    • [12].论新建单位内部管理协调关系的设计[J]. 领导科学 2010(02)
    • [13].辽宁省风沙地治理问题和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20(04)
    • [14].分析交通复杂情况下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协调[J]. 建材与装饰 2018(32)
    • [15].浅析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协调与统一[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8)
    • [16].高校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协调路径探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17].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群体性事件区域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 2017(01)
    • [18].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J]. 基础教育参考 2019(05)
    • [19].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三种视角的分析[J]. 情报杂志 2011(04)
    • [20].总监管理协调的方法和技巧[J]. 建设监理 2010(03)
    • [21].欧盟经验对珠澳协同发展的启示[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0(04)
    • [22].EPC项目管理协调的应用与发挥[J]. 中国市政工程 2014(06)
    • [23].关于我国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构建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10)
    • [24].对地方金融管理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金融经济 2016(04)
    • [25].交通复杂情况下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协调[J]. 科技风 2019(23)
    • [26].加快完善城市群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的思考[J]. 综合运输 2013(06)
    • [27].秘书管理协调能力分析[J]. 秘书之友 2013(08)
    • [28].校长兼课要有“道”[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15)
    • [29].高校“就业生”在校现状及应对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3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青海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J]. 青海政报 2010(16)

    标签:;  ;  ;  ;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