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无损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组织断层光学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目前其成像技术、疾病诊断机理等都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其中高分辨率图像快速重建技术与肿瘤的在位识别与诊断是研究热点之一,也是目前难度较大的课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较快的已知组织内部局部形态信息的光学参数实时成像重建算法,获得比较可靠的图像重建数学模型,然后在肿瘤热疗实时在位监控上进行应用尝试,为将来临床医学应用打下基础。论文在完成近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光学参数与生物组织热凝固过程相关规律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结合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应用到生物组织局部热凝固治疗实时在位监控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实现了基于散射传播理论(Diffusion theory)的生物组织近红外光学成像正向问题的求解方法。主要工作有:推导了二维稳态扩散方程,提出了适合本课题研究模型的边界条件,采用Femlab软件仿真,给出了非均匀光学介质的光子能量分布,完成了正向问题求解。2.提出了不需要计算Jacobian矩阵的多参数优化算法完成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系统逆向问题的求解思路,给出了完整的优化算法数学模型。在优化算法上提出了N进制分部编码的遗传算法。实现了近红外光学断层局部参数重建,大大加快了重建速度(和目前的传统方法相比),为实时在位局部光学参数检测的实现提供了可能。3.设计了一套基于连续光强激励的8通道光学断层成像系统。能够实现本文的局部光学参数图像重建,通过大量的模型实验对系统可行性进行了验证。4.实现了通过约化散射系数对生物组织局部热凝固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的设想,该设想巧妙地实现了体内温度-热凝固过程-光学参数的关联,为体内温度和热凝固程度的无损测试打下了基础,有可能解决长期困扰临床医学的体内温度和热凝固程度的无损测量技术的难题,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创新。5.初步达到了利用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系统对生物组织热凝固过程进行无损监测的目的。系统通过监控组织局部热凝固过程的约化散射系数来对组织热凝固过程进行评估。同时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物组织边界处的光强与监控区域的约化散射系数存在密切相关性,获得了初步结论,这部分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课题,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了局部光学参数成像快速算法及其在局部热凝固治疗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实现了课题设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研究背景和现状1.1.1 近红外光谱技术1.1.2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基本原理1.1.3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常用技术1.1.4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常用算法1.1.4.1 基于 X-CT 的反投影算法1.1.4.2 基于扰动理论的优化重建算法1.1.5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的研究热点1.1.5.1 与其他成像方法相结合1.1.5.2 影像增强剂的研究和使用1.1.5.3 三维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的研究1.1.6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1.1.6.1 新生儿大脑发育过程供养状况监测1.1.6.2 脑功能成像1.1.6.3 光学乳腺成像术1.1.6.4 其他临床应用1.1.7 近红外断层成像的技术难点1.2 生物组织热凝固过程监测方法现状1.2.1 肿瘤的局部热凝固治疗1.2.2 组织局部热凝固治疗中监控的传统方法1.2.3 光子学监控方法1.3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的临床应用意义1.4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1.4.1 论文研究方向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1.4.3 论文的创新点1.5 本章小结第二章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正向问题的有限元求解2.1 以变分原理为基础的有限元法2.1.1 有限元法概述2.1.2 变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2.1.3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2.1.3.1 连续场的离散化2.1.3.2 选择场变量模型2.1.3.3 确定单元特性2.1.3.4 方程组公式的建立2.1.3.5 求解方程组2.2 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理论2.2.1 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2.2.2 典型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2.2.3 生物组织中的光子传播模型2.3 扩散方程的有限元求解2.3.1 求解稳态扩散方程的泛函推导与证明2.3.2 三角形单元特征式的推导2.3.3 方程组的合并2.3.4 边界条件的加入2.3.5 方程组的求解2.4 稳态扩散方程的有限元法软件仿真2.4.1 Femlab 软件仿真过程2.4.2 稳态扩散方程的仿真结果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分部编码遗传算法求解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逆向问题3.1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逆向问题的定义3.1.1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的重建原理3.1.2 逆向问题的定义和求解思路3.2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逆向问题的优化求解3.3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3.4 分部编码遗传算法的理论3.4.1 分部编码遗传算法的提出3.4.2 N 进制分部编码方法3.4.3 N 进制分部编码算子性能分析3.4.3.1 N 进制分部编码交叉算子、选择算子的定义3.4.3.2 N 进制分部编码交叉操作的性能分析3.4.3.3 N 进制分部编码变异操作的性能分析3.4.4 分部编码遗传算法的数据仿真3.4.4.1 数据仿真函数性能分析3.4.4.2 分部编码遗传算法优化性能分析3.5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优化问题适应度函数设计3.5.1 适应度函数概述3.5.2 适应度函数选择3.5.3 适应度函数仿真3.6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理论仿真3.6.1 单区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3.6.2 多区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3.6.3 感兴趣区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3.7 基于N 进制分部编码的遗传算法的重建算法特点3.7.1 传统的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算法3.7.2 传统与本文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3.8 本章小结第四章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硬件系统构成和ROI 模拟胶实验4.1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系统原理4.1.1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硬件介绍4.1.1.1 光源4.1.1.2 CCD 光纤光谱仪4.1.1.3 光纤4.1.2 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介绍4.2 模拟胶模型的制备4.3 仪器测量数据与理论仿真数据的匹配4.3.1 两次标准化的数据匹配方法4.3.2 假设吸收系数不变对重建算法的误差分析4.4 基于近红外光学断层成像系统的 Phantom 模型图像重建4.4.1 均匀Phantom 模型4.4.2 特异组织在模型中央-生物组织光学参数发生改变4.4.3 特异组织在模型中央-特异组织光学参数发生改变4.4.4 非均匀模型——特异组织不在模型中央4.4.5 Phantom 模型图像重建讨论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生物组织光学参数与生物组织局部热凝固关系的研究5.1 生物组织局部热凝固监控的重要意义5.2 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测量方法5.2.1 光学参数与组织热凝固关系5.2.2 光学参数的测量方法5.3 组织局部热凝固过程光学参数变化规律实时在位研究5.3.1 实验步骤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5.4 大鼠脑组织热毁损实验5.4.1 实验过程5.4.2 实验结果与讨论5.5 讨论5.5.1 实验结论5.5.2 存在问题5.6 本章小结第六章 生物组织热凝固过程的近红外光学ROI 断层成像监控6.1 热凝固过程近红外光学ROI 断层成像监控原理6.2 实验模型的建立6.3 实验过程6.3.1 均匀组织模型热凝固过程中边界光强与光学参数变化的分析6.3.2 非均匀组织模型实验与结果6.3.3 图像重建结果6.3.4 讨论6.3.4.1 约化散射系数曲线的临床意义6.3.4.2 重建图像的临床意义6.3.4.3 不同背景情况下的重建讨论6.3.4.4 重建误差分析6.3.4.5 时间分辨率分析6.3.4.6 小结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7.2 论文研究工作展望7.2.1 光子传输方程的三维模型建立与求解7.2.2 近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的快速算法研究7.2.3 温度场精确分布的研究7.2.4 动物(人体)在位实验的设计7.2.5 肿瘤冷疗中的监测实现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近红外光谱论文; 断层成像论文; 热凝固论文; 光学参数论文; 遗传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