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注疏论文-张学谦

孝经注疏论文-张学谦

导读:本文包含了孝经注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孝经注疏校勘记,阮元,严杰

孝经注疏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谦[1](2016)在《《孝经注疏校勘记》编纂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孝经注疏校勘记》为阮元《十叁经注疏校勘记》之一种,由严杰分校。此《校勘记》以正德本《孝经注疏》为底本,校以石台本、唐石经本、熙宁石刻本、相台本、闽本、监本、毛本等,荟萃诸本异文,便利学者,自有其价值。然以日传孔传、郑注为书,失于利用。其实据版本,亦不尽如《引据各本目録》所述。本文一一厘清《校勘记》所据版本的真实情况,以便读者。(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1期)

王倩倩[2](2012)在《《孝经注疏》词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经》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集中阐述了儒家的孝道思想,其所阐释的孝道与德行观念已经成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经》经文直白凝练,后代注本的口语化程度也较高。但是现今对于《孝经注疏》的研究多半针对的是其孝治思想,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孝经注疏》进行探讨,对词汇进行穷尽性考察,通过经文与唐宋时期注疏的比对,考察唐宋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探求常用词的变化和复音化的发展脉络。从词汇史的角度研究词的历时发展状况,比较、统计和探源多方法综合运用,力图清楚地认识上古词汇和近代词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唐宋时期语言发展的规律。本文共分四章,首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孝经》及主要注本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以及复音化和常用词演变研究的现状,对于研究价值和方法都做了简单论述。第二、叁章是《孝经注》和《孝经正义》的词汇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对《孝经注》9组,《孝经正义》6组常用词历时演变的梳理,对同一义位上不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具体变化轨迹进行描写,推求常用词变化的共通性特点。二是对《孝经注》和《孝经正义》全部词汇进行统计并分类,得出《孝经》经文、《注》文和《正义》的单音词、复音词以及复音词训释、替代单音词的数量,计算复音化比例。用具体增长的数字显示先秦到唐宋的复音化情况。第四章是结论部分。复音化程度从先秦到唐宋有一个明显提高;常用词变化也多种多样,各类变化规律各有特色。(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3)

曹月萍[3](2012)在《《孝经注疏》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经》是一部宣扬孝道的儒家典籍,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曾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产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自《孝经》出现这两千年来,研究《孝经》热经久不衰。不管是儒家先辈们,还是现代文献学者们都不断地对《孝经》作了一番研究,不论是从它的文字、内容,还是从它的流播和发展研究;不论是从它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还是从它对国民性、民族性影响的研究,学者们都研究的很透彻了。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的《孝经注疏》。作这篇文章是因为笔者认为《孝经注疏》尚有研究的空间,对《孝经注疏》作具体深入的考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孝经注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孝经》的成书及流传研究情况,以及南北宋朝时学者们对《孝经》的研究状况,对宋朝研究《孝经》的情况做了介绍,让习读者对《孝经》在宋朝的流传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孝经注疏》这部着作成书的一些情况。在本章节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唐玄宗两次御注《孝经》和宋朝儒臣邢昺为《孝经》作疏的缘由,并对两次御注做了比较,以及概括了《孝经注疏》对前人学术成果的继承。第叁部分是从《孝经注疏》的学术地位方面介绍的。主要探讨《孝经注疏》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了《孝经注疏》的辑佚价值与训诂价值,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部着作的具体内容特点、有助于了解为什么它在《孝经》学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最后部分是结语,提出了《孝经》及《孝经注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效果,让今天学习《孝经》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习读《孝经》,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综合分析法、文献比较法来对《孝经注疏》进行研究。通过对《孝经注疏》的成书情况、辑佚价值、训诂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探讨,最后笔者总结了《孝经注疏》的叁大积极作用,即教育性、通俗性和学术性,这充分体现了《孝经注疏》的历史地位,它在《孝经》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孝经》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孝经注疏》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体现出它的一些消极作用,对此习读者要取其菁华,弃其糟泊,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继承孝的精髓。(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6-01)

郭立暄[4](2010)在《元刻《孝经注疏》及其翻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属于着名的《十叁经注疏》中一种。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元泰定叁年(1326)刻《十叁经注疏》本,后世有翻本。因年代久远,印本罕见,前代学者在诸翻本有过某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今人的研究。本文将在对现存版本进行实物考察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前人旧说。一、元刻本的概况(本文来源于《版本目录学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舒大刚[5](2010)在《邢昺《孝经注疏》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沿袭汉唐《孝经》学研究方法而取得成果的,当以邢昺《孝经注疏》影响最大。邢昺(932-1010)是北宋经学家,在今传《十(本文来源于《宋代文化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陈一风,冯芳萍[6](2006)在《《孝经注疏》成书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孝经》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十叁经注疏》中所收《孝经注疏》是唐宋时代官方为统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经学思想,君臣共同合作努力,历经200多年最后完成的。(本文来源于《孝感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孝经注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孝经》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集中阐述了儒家的孝道思想,其所阐释的孝道与德行观念已经成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经》经文直白凝练,后代注本的口语化程度也较高。但是现今对于《孝经注疏》的研究多半针对的是其孝治思想,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孝经注疏》进行探讨,对词汇进行穷尽性考察,通过经文与唐宋时期注疏的比对,考察唐宋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探求常用词的变化和复音化的发展脉络。从词汇史的角度研究词的历时发展状况,比较、统计和探源多方法综合运用,力图清楚地认识上古词汇和近代词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唐宋时期语言发展的规律。本文共分四章,首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孝经》及主要注本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以及复音化和常用词演变研究的现状,对于研究价值和方法都做了简单论述。第二、叁章是《孝经注》和《孝经正义》的词汇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对《孝经注》9组,《孝经正义》6组常用词历时演变的梳理,对同一义位上不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具体变化轨迹进行描写,推求常用词变化的共通性特点。二是对《孝经注》和《孝经正义》全部词汇进行统计并分类,得出《孝经》经文、《注》文和《正义》的单音词、复音词以及复音词训释、替代单音词的数量,计算复音化比例。用具体增长的数字显示先秦到唐宋的复音化情况。第四章是结论部分。复音化程度从先秦到唐宋有一个明显提高;常用词变化也多种多样,各类变化规律各有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经注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谦.《孝经注疏校勘记》编纂考述[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6

[2].王倩倩.《孝经注疏》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曹月萍.《孝经注疏》再研究[D].安徽大学.2012

[4].郭立暄.元刻《孝经注疏》及其翻刻本[J].版本目录学研究.2010

[5].舒大刚.邢昺《孝经注疏》杂考[J].宋代文化研究.2010

[6].陈一风,冯芳萍.《孝经注疏》成书述略[J].孝感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孝经注疏论文-张学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