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学视角下的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

谱系学视角下的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新加坡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新加坡经济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功,在世界各国都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但是其政治却常常遭受人们的诘难,尤其是西方的政界或学界,甚至认为新加坡是一个专制国家。新加坡建国后,是否建立起了民主制度?影响其民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的政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新加坡在民主和专制的坐标上处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本文运用谱系学支系和世代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政治文化、政党政治和三代政府对新加坡的民主模式进行了分析。东西方交通要塞的地理位置、英国殖民的历史和移民社会,使新加坡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交融的政治文化。西方文化对新加坡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早期民主模式的构建起了重要作用。以儒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又使新加坡的政治文化中带有德治和仁政思想,这为新加坡政治生活中威权主义因素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新加坡是一个多党并存的国家,目前新加坡有20多个政党存在,政党通过大选取得执政地位,这是新加坡民主的一个标志。但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人民行动党从建国时起就处于执政地位,反对党很难通过选举获得议席,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限。但是,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还是工人党和民主党等党派,都对新加坡的民主模式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共经历了三代政府,虽然三代政府都是人民行动党政府,在制定具体政府政策的过程中都要考虑人民行动党的利益,但是这三代政府都采取务实主义的执政理念,对新加坡人民对民主的要求都做出各自不同的回应,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对新加坡政治文化、政党政治、政府进行谱系学分析基础上,借鉴美国自由之家构建的测量民主的模型,通过对新加坡选举程式、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参与、政府运作、表达及信仰自由、结社及组织自由、法治和个人权利的分析,进一步对新加坡在民主在光谱中的位置进行定位,把新加坡界定为偏威权的民主国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谱系学应用于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的意义
  • 1.1 谱系学基本理论
  • 1.1.1 谱系学回溯有限的历史,注重经验材料的分析和总结
  • 1.1.2 谱系学强调细微深入分析方法,反对宏观大论
  • 1.1.3 谱系学的视角主义
  • 1.2 谱系学应用于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的意义
  • 1.2.1 有利于对民主及其模式的理解
  • 1.2.2 有利于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正确认识
  • 第二章 新加坡民主模式文化传承谱系的支系分析
  • 2.1 儒家文化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作用
  • 2.1.1 儒家德治文化促进新加坡廉政发展
  • 2.1.2 儒家等级观念助长精英治国理念
  • 2.2 西方文化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影响
  • 2.2.1 英国殖民者对新加坡议会共和制形成的影响
  • 2.2.2 西方政治文化塑造了新加坡多党并存的局面
  • 第三章 新加坡民主模式政党传承谱系的支系分析
  • 3.1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实践
  • 3.1.1 人民行动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想
  • 3.1.2 人民行动党的治国实践
  • 3.2 反对党的政治参与
  • 3.2.1 反对党的政党纲领
  • 3.2.2 反对党的政治活动——以工人党为例
  • 3.2.3 反对党的政治参与前景
  • 第四章 新加坡民主模式政府传承谱系的世代分析
  • 4.1 李光耀主政时期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建构
  • 4.1.1 一党独大地位的确立
  • 4.1.2 非选区国会议员制度的设立
  • 4.1.3 集选区制度的设立
  • 4.1.4 严格管控社会
  • 4.2 吴作栋主政对新加坡民主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 4.2.1 一党独大依然坚定
  • 4.2.2 吴作栋主政时期公民社会的发展
  • 4.3 李显龙主政时期:民主在稳定中前进
  • 4.3.1 逐步放松社会控制
  • 4.3.2 分水岭式的2011 年大选
  • 第五章 新加坡偏威权民主模式的光谱界定
  • 5.1 从政治权利的视角分析新加坡模式
  • 5.1.1 选举程式
  • 5.1.2 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参与
  • 5.1.3 政府运作
  • 5.2 从公民自由的视角分析新加坡模式
  • 5.2.1 表达及信仰自由
  • 5.2.2 结社及组织自由
  • 5.2.3 法治
  • 5.2.4 个人权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民主化的哲学论证[J]. 创新 2017(06)
    • [2].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必然性与优越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3].日本民主模式及政党制形态转变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J]. 日本学刊 2009(06)
    • [4].科学建党与民主建党:党内民主模式的建构——论我国党的建设与民主建设的统一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5].从延安民主模式看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J]. 理论前沿 2008(04)
    • [6].创设新的民主模式:社会风险治理的政治选择[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10)
    • [7].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J].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1)
    • [8].论中国文化现状与民主政治的模式选择[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9].当代西方族际民主模式的比较研究[J]. 民族研究 2013(06)
    • [10].民主、威权还是专制?——中国学者对新加坡民主的评述[J]. 长白学刊 2011(06)
    • [11].论民主的矛盾与民主模式的发展[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2].延安民主模式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3].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与范式危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2)
    • [14].我国基层政府治理的民主模式探析[J]. 北方经贸 2015(09)
    • [15].20世纪东亚社会变迁与政治民主的萌发——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的比较[J]. 学习与探索 2010(05)
    • [16].两种民主模式与第三波民主化的稳固[J]. 开放时代 2016(03)
    • [17].“新加坡式民主”新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 [18].论中国民主模式的独特性[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6)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模式分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 [20].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J]. 才智 2016(06)
    • [21].马尔代夫政治转型与前景分析[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4(01)

    标签:;  ;  ;  ;  

    谱系学视角下的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