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物质基础研究

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物质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综述了近20年延胡索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概况,包括化合物结构、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性,并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和可能机制进行重点归纳。参考文献93篇。第二部分延胡索中生物碱的富集工艺研究及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筛选与验证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延胡索生物碱部位的纯化工艺。通过对不同树脂的筛选,确定了X-5型大孔树脂对总生物碱成分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树脂最大动态上样量为1.99g生药/1ml树脂,以稀碱水洗脱10倍树脂体积后,用50%乙醇洗脱,洗脱体积为10倍树脂体积,树脂经95%乙醇和1%HCI再生后重复使用。3批样品的制备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纯化工艺较稳定,总生物碱含量大于50%。通过比较各部分提取物的抗心肌缺血活性,筛选得到了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验证了延胡索生物碱部位的抗心肌缺血活性。第三部分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多种纯化分离方法和结构鉴定技术(UV,IR,ESI-MS,HRMS,1HNMR,13CNMR,HMBC,NOESY)对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均为生物碱。其中叔胺碱2个,季铵碱9个(原小檗碱型季铵碱8个,阿朴菲型季铵碱1个)。其中新化合物1个,结构确定为5,6-二氢-10-羟基-2,3,9-三甲氧基-13-甲基-二苯基[a,g]喹嗪(5,6-dihydro-10-hydroxy-2,3,9-trimethoxy-13-methyl-Dibenzo[a,g]quinolizinium),暂命名为13-甲基脱氢紫堇达明碱(13-methyl-dehydrocorydalmine);新天然产物1个,结构确定为13-methyl-palmatrubine;三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延胡索中获得,分别为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corunine和dehydrocorybulbine。其它生物碱分别为四氢非洲防己碱(tetrahydrocolumbamine),脱氢延胡索碱(dehydrocorydal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黄连碱(coptisine),巴马汀(palmatine)和小檗碱(berberine)。第四部分活性部位定性定量分析建立了延胡索活性部位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建立了延胡索活性部位总生物碱的定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精密性和重现性良好,回收率符合要求,可作为延胡索活性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建立了延胡索活性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对9批样品的色谱检测和图谱分析,确认指纹图谱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在335nm下,有12个共有指纹峰,其相对保留时间RSD为0.10%~1.48%。相对峰面积RSD为3.57%~26.01%。共有峰占总峰面积比90%。采用HPLC-MS-MS技术和添加对照品的方法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12个共有色谱峰中,确定了其中的11个,9个峰为季铵碱类成分,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80%以上,初步证明季铵碱成分是延胡索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HPLC法,对延胡索活性部位中的8种季铵碱类成分(dehydrocorydaline,columbamine,coptisine,palmatine,13-methyl-dehydrocorydalmine,13-methyl-palmatrubine,dehydrocorybulbine,berberine)的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建立了灵敏,快速,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科学、合理、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五部分活性成分吸收分布初步研究采用HPLC-MS-MS技术,对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的生物碱原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活性部位中含量较大的季铵碱成分如脱氢延胡索碱,巴马汀,小檗碱等在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说明延胡索季铵碱成分能通过口服被胃肠道吸收。此外,还发现部分季铵碱以葡萄糖醛酸缀合物形式存在的体内代谢产物。在定性研究延胡索活性部位入血成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4种主要入血季铵碱成分的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组织分布做了初步分析。并通过Caeo-2细胞模型研究了活性部位中主要生物碱的跨膜转运机制。通过体内体外分析方法初步阐明了延胡索体内药效作用物质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药理活性及机制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延胡索中生物碱富集的工艺初步研究及抗心肌缺血活性筛选与验证
  • 第一节 延胡索中生物碱的富集工艺初步研究
  • 第二节 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的筛选与验证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延胡索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的名称及结构
  •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三节 已知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四节 实验部分
  • 第五节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延胡索活性部位定性定量研究
  • 第一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提取物的薄层图谱定性研究
  • 第二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三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四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中铵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延胡索活性部位入血移行成分初步研究
  • 第一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入血成分的定性鉴别
  • 第二节 血浆中延胡索活性部位入血成分经时变化过程和组织分布初步研究
  • 第三节 延胡索活性部位Caco-2细胞模型跨膜转运研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物质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