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行动部分载荷标定与识别技术研究

装甲车辆行动部分载荷标定与识别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行驶路面复杂多变,履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平衡肘承受并传递交变载荷作用,严重影响装甲车辆行动系统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对装甲车辆载荷测试与识别的研究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通过实际测试,获得装甲车辆运行时的载荷数据,并对载荷进行标定和识别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某履带式步兵战车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平衡肘的载荷识别特性。论文主要由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两部分组成。理论方面,对载荷识别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平衡肘的载荷识别法。试验方面,对平衡肘受到的六分力进行识别并进行编谱。本论文主要作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动载荷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装甲车辆载谱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动载荷识别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频域法和时域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频域法确定为本文的载荷识别方法。2.对平衡肘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PROE建模软件建立了平衡肘的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12.0进行修改,通过定义材料属性,划分网格,施加约束和载荷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平衡肘在三个方向加载和综合加载情况下的等效应力云图,并提取了测点的等效应力值。3.首先对平衡肘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力学模型,介绍了测点的布置和应变片的粘片位置,其次对载荷标定试验方案和流程进行了介绍,通过不同的加载得到各测点的载荷标定数据,并对标定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4.通过不同路况不同车速的跑车试验,采集装甲车辆平衡肘的实测载荷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测点的应力—时间历程,根据建立的载荷识别模型利用matlab信号处理软件并编写程序对平衡肘进行载荷识别,得到载荷和扭矩曲线,并编制了载荷谱,为结构设计和疲劳寿命的估计提供了依据;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平衡肘载荷识别法,分析了优缺点,和本文的识别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用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4 装甲车辆载荷研究概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动载荷识别理论与研究方法
  • 2.1 动载荷识别的过程及基本假设
  • 2.2 动载荷识别频域法
  • 2.2.1 频响函数矩阵求逆法(DI-LS)
  • 2.2.2 模态坐标转换法
  • 2.3 动载荷识别时域法
  • 2.3.1 载荷识别时域法的基本原理
  • 2.3.2 基于Duhamel积分的时域法
  • 2.3.3 基于阶跃响应的时域载荷识别法
  • 2.3.4 动载荷识别的SWAT方法
  • 2.4 其他载荷识别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 3.1 Pro/E简介及功能特点
  • 3.2 平衡肘结构分析及模型构建
  • 3.3 有限元法基础
  • 3.3.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及求解步骤
  • 3.3.2 ANSYS软件简介
  • 3.4 平衡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1 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 3.4.2 网格划分
  • 3.4.3 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平衡肘载荷标定技术
  • 4.1 平衡肘受力分析
  • 4.1.1 负重轮受力分析
  • 4.1.2 平衡肘力学模型
  • 4.2 测点选择及应变片布置
  • 4.3 载荷标定试验
  • 4.3.1 标定试验流程
  • 4.3.2 载荷标定试验力学模型
  • 4.3.3 载荷标定试验
  • 4.4 标定载荷数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衡肘载荷识别及载荷谱编制
  • 5.1 试验概况
  • 5.1.1 试验简介
  • 5.1.2 试验装置
  • 5.2 平衡肘载荷识别模型
  • 5.3 载荷信号的识别与处理
  • 5.3.1 载荷信号的预处理
  • 5.3.2 载荷信号识别
  • 5.3.3 载荷谱编制
  • 5.4 神经网络应用于平衡肘载荷识别
  • 5.4.1 神经网络概述
  • 5.4.2 BP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
  • 5.4.3 BP网络结构设计原则
  • 5.4.4 神经网络应用于平衡肘载荷识别
  • 5.5 两种方法的比较
  • 5.5.1 神经网络方法优缺点分析
  • 5.5.2 传统方法优缺点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装甲车辆人机工效一体化仿真方法研究[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8(07)
    • [2].装甲车辆创意设计有奖征集活动[J]. 坦克装甲车辆 2016(08)
    • [3].装甲车辆创意设计有奖征集活动[J]. 坦克装甲车辆 2016(05)
    • [4].装甲车辆创意设计有奖征集活动[J]. 坦克装甲车辆 2016(02)
    • [5].两栖装甲车辆装卸载训练[J]. 坦克装甲车辆 2017(08)
    • [6].基于投影寻踪法的两栖装甲车辆综合性能评价方法[J]. 自动化应用 2017(08)
    • [7].两栖装甲车辆海上射击时机把握及时间控制研究[J].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6(03)
    • [8].基于云重心评判的装甲车辆驾驶技能评估方法[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4(06)
    • [9].装甲车辆发电机故障模拟诊断平台研究与设计[J]. 通信电源技术 2015(01)
    • [10].MTU 199系列装甲车辆发动机[J]. 国外坦克 2016(11)
    • [11].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总经理谈俄装甲车辆项目发展[J]. 防务视点 2016(07)
    • [12].TE解放军装甲车辆资料勘误[J]. 模型世界 2017(08)
    • [13].2017年全球装甲车辆市场 引言[J]. 国外坦克 2017(05)
    • [14].基于相似系统理论的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状态评价研究[J]. 装备环境工程 2013(06)
    • [15].国外装甲车辆遥控武器站[J]. 兵器知识 2012(06)
    • [16].亚洲几国装甲车辆发展概述[J]. 国外坦克 2012(12)
    • [17].英陆军装甲车辆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国外坦克 2010(10)
    • [18].法国未来装甲车辆应用新技术[J]. 国外坦克 2008(11)
    • [19].一种装甲车辆用启动电机的故障统计与分析[J]. 机电信息 2020(33)
    • [20].装甲车辆下翻转车门结构设计[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3)
    • [21].装甲车辆动力系统设计过程研究综述[J]. 机电信息 2019(27)
    • [22].无人武器对装甲车辆和未来战争的影响[J]. 中国高新科技 2018(13)
    • [23].我军装备保障向实战聚焦——浅谈两栖装甲车辆的维修与保养[J]. 坦克装甲车辆 2017(06)
    • [24].两种装甲车辆座椅动态舒适性比较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4)
    • [25].两栖装甲车辆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 国防科技 2015(02)
    • [26].两栖装甲车辆战场生存能力评估模型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5(10)
    • [27].亚欧装甲车辆发展综述[J]. 国外坦克 2013(01)
    • [28].英国研究未来装甲车辆技术和方案[J]. 国外坦克 2011(01)
    • [29].未来两栖装甲车辆生命保障装备需求分析及技术展望[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4)
    • [30].新型反舰两栖装甲车辆作战需求分析[J]. 鱼雷技术 2013(05)

    标签:;  ;  ;  ;  ;  

    装甲车辆行动部分载荷标定与识别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