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走上了追求学校品质和质量的发展之路。“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已成为如今学校管理的至理名言,学校对文化管理的重视迎来学校文化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潮。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入人意的现象,一些学校名义上打着追求学校品质的口号,实则却早已走入了形式主义的“殿堂”。它们把学校文化的建设仅仅简单地理解为学校环境的美化,只重视学校的装饰却遗忘了装饰学校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师生的发展、价值观的提升和认知的改观。同时也由于只关注物质环境等表面层次而忽视了学生心灵空间的培育。还有许多学校的校训写得很好,但是当问到其内涵时,一些教师或学生不是语焉不详,就是人言人殊,这种宣传和理解的不充分反过来也削弱了学校文化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导向、凝聚和教育作用,使其只停留在文件和报告中而没有深入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教育信念和精神力量。为了改变当今一些学校的发展误区,笔者认为唯有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真正使学校发展走上内涵型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本文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和培育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包括目的、原则、内容和途径等有利于实践操作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本文在第一章引论中主要论述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提出进行了简略的阐述,并对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浅的评析;第二章到第三章,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及培育的意义三个方面做了基础理论研究;第四章到第七章对目标、原则、内容和途径等一套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进行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指学校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最为核心的能够指导全体成员发展并能被全体成员都普遍接受认可的、能够体现真善美的群体价值观。它具有主导性、抽象性、理想性、认同性、依从性、稳定性六个特征。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一种兼顾整体与个体的以一元为整体导向的追求真善美的多元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其次要遵循坚持一元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领导指引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六个原则。最后,在一定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从日常教学、制度保障、环境熏陶、网络导向和社会实践五个途径对求真、至善、臻美、达健、习作等方面进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