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菌株YBT-1765的质粒研究

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菌株YBT-1765的质粒研究

论文摘要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YBT-1765是从粮食仓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拟步行甲亚种(subsp.tenebrionis,H8ab)菌株。该菌株至少含有三个内生质粒,本文对其可检测到的最大质粒pBMB165的复制区和最小质粒pBMB175的研究结果如下:1.质粒pBMB165复制子的研究克隆并分析了包含质粒pBMB165复制子的一个20kb的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DQ242517)。通过缺失实验,将质粒pBMB165的复制子缩短到一个3.6kb的片段上。同时证明,质粒编码的复制蛋白Rep165和两个顺式作用因子(复制起点ori165和重复子iterons区域)为质粒复制必需因子。还发现了两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6和ORF10,能参与控制质粒稳定性,为质粒稳定遗传必需因子。这是首例报道的来源于拟步行甲亚种质粒复制子。通过序列分析,质粒pBMB165复制子与θ复制pAMβ1家族质粒的复制子具有同源性,该质粒也应属于pAMβ1质粒家族。此外,芽胞杆菌群中pAMβ1家族质粒(pBMB165,pBT9727,pAW63和pXO2)复制区之间还表现出结构组成的相似性,但是与其它细菌中的pAMβ1家族质粒复制子的结构组成不同,表现出该家族质粒复制子的遗传可变性。另一方面,在质粒pBMB165复制子相邻区域含有五个可能的转座因子。其中,IS231U为一种新的IS231类插入序列;根据序列的相似性,ISBth165、ISBth166和ISBth167分别属于IS5、IS110和IS3家族转座因子;TnBMB165是一个不完整的Ⅱ型转座子。这些转座因子的存在,可能引起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从而导致质粒或质粒复制子的进化,为研究pAMβ1质粒家族质粒及其复制子的进化提供了有用的遗传信息。2.菌株YBT-1765消除质粒突变株的筛选将出发菌株YBT-1765采用逐级升温培养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处理的方法,筛选得到两株质粒部分消除突变株,其中,突变株BMB193消除了YBT-1765中可检测的最大质粒pBMB165;突变株BMB175则只含有出发菌株中的最小质粒pBMB175。3.质粒pBMB175的克隆和分析克隆得到菌株YBT-1765中大小为14,841bp的最小质粒pBMB175(GenBank登录号为:DQ364061)。序列分析表明,pBMB175含有18个ORFs(大于70个氨基酸)。其中,8个ORFs(编码假定蛋白)与苏云金亚种(subsp.thuringiensis)滚环复制质粒pG13的ORFs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通过缺失分析,将质粒pBMB175复制子定位在1,151bp的XbaI-ClaI片段上,该复制子只含有一个完整的ORF(ORF7),且为复制所必需。数据库搜索表明,ORF7的编码产物与任何已知蛋白没有显著的序列相似性,从而推测,ORF7可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蛋白。通过核苷酸序列二级结构分析,预测了pBMB175可能的双链复制起点(dso)区域,该质粒可能的dso区与其它滚环复制质粒的dso区没有同源关系。因此,pBMB175可能属于一类新的质粒家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细菌质粒的基本特征
  • 1.1.1 质粒的复制方式
  • 1.1.1.1 滚环复制及其分类
  • 1.1.1.2 θ复制及其分类
  • 1.1.1.3 D-环复制
  • 1.1.2 质粒拷贝数和质粒的不相容性
  • 1.1.2.1 质粒拷贝数
  • 1.1.2.2 质粒拷贝数的控制
  • 1.1.2.3 质粒的不相容性
  • 1.1.3 质粒分离的稳定性
  • 1.1.3.1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
  • 1.1.3.2 主动分配系统
  • 1.1.3.3 质粒沉溺系统
  •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研究进展
  • 1.2.1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分类
  • 1.2.2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功能
  • 1.2.2.1 携带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及其辅助蛋白基因
  • 1.2.2.2 携带转座因子
  • 1.2.2.3 接合转移
  • 1.2.2.4 其它功能
  • 1.2.3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及其复制子的克隆
  • 1.2.3.1 苏云金芽胞杆菌滚环复制质粒的克隆与研究
  • 1.2.3.2 苏云金芽胞杆菌θ复制质粒的克隆与研究
  • 1.3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转座因子
  • 1.3.1 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因子的类群和结构
  • 1.3.1.1 插入序列
  • 1.3.1.2 转座子
  • 1.3.2 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因子的转座机理
  • 1.3.3 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因子的插入特异性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和质粒
  • 2.1.2 培养基
  • 2.1.3 试剂和仪器
  • 2.1.3.1 试剂
  • 2.1.3.2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DNA操作
  • 2.2.1.1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制备
  • 2.2.1.2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2.2.1.3 质粒 DNA的纯化
  • 2.2.1.4 DNA的体外重组操作
  • 2.2.2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 2.2.2.1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
  • 2.2.2.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电转化
  • 2.2.2.3 大肠杆菌转化子的筛选
  • 2.2.2.4 苏云金芽胞杆菌重组菌的筛选
  • 2.3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稳定性检测
  • 2.4 PCR扩增
  • 2.5 斑点杂交
  • 2.6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消除突变株的筛选
  • 2.6.1 利用逐级升温培养方法消除质粒
  • 2.6.2 用 SDS作质粒消除剂消除质粒
  • 2.7 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拟步行甲亚种菌株 YBT-1765质粒pBMB165复制子的研究
  • 3.1.1 包含质粒pBMB165复制子克隆片段DNA序列的测定
  • 3.1.2 质粒pBMB165最小复制区的初步定位
  • 3.1.2.1 重组质粒pBMB6071的衍生质粒构建
  • 3.1.2.2 重组质粒复制功能的验证
  • 3.1.2.3 质粒pBMB165复制区的序列分析
  • 3.1.3 质粒pBMB165复制必需因子的确定
  • 3.1.3.1 质粒复制非必需因子ORF5
  • 3.1.3.2 质粒复制必需因子rep165和ori165
  • 3.1.3.3 质粒复制必需因子iterons
  • 3.1.3.4 质粒复制非必需因子ORF4
  • 3.1.3.5 小结
  • 3.1.4 重组质粒的遗传稳定性
  • 3.2 质粒pBMB165中控制质粒稳定性因子的确定
  • 3.2.1 菌株 YBT-1765质粒文库的筛选及亚克隆
  • 3.2.2 控制质粒稳定性因子 ORF6和ORF10
  • 3.3 质粒pBMB165复制区邻近序列的分析
  • 3.3.1 转座因子
  • 3.3.2 其它功能基因
  • 3.4 拟步行甲亚种菌株 YBT-1765消除质粒突变株的筛选
  • 3.4.1 用逐级升温的方法筛选消除质粒突变株
  • 3.4.2 用 SDS作质粒消除剂筛选消除质粒突变株
  • 3.5 拟步行甲亚种菌株 YBT-1765最小质粒pBMB175的克隆
  • 3.5.1 质粒pBMB175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 3.5.2 质粒pBMB175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 3.5.3 质粒pBMB175的序列分析
  • 3.5.4 质粒pBMB175复制区的定位
  • 3.5.4.1 质粒pBMB175的最小复制区
  • 3.5.4.2 质粒pBMB175属于一个新的质粒家族
  • 3.5.6 质粒pBMB175复制子的分布
  • 3.5.7 小结
  • 4 讨论
  • 4.1 芽胞杆菌群中pAMβ1家族质粒
  • 4.2 pAMβ1家族质粒复制区的可塑性
  • 4.3 菌株 YBT-1765质粒的消除及遗传稳定性
  • 4.4 质粒pBMB175与RCR质粒pGI3的关系
  • 4.5 质粒pBMB175的复制类型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菌株YBT-1765的质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