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了解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原型疾病一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受累的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2.探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对乙肝病毒携带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乙肝病毒活动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6例,比较狼疮性肝损害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并对狼疮性肝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先对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1013例,对于其中应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HBsAg阳性患者记录并比较其一般情况,肝炎活动情况、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种类以及预后。结果第一部分5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狼疮性肝损害患者102例(18.02%)。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IgG较高(18.65±8.64 g/l vs.15.80±7.14 g/l,P<0.01),ESR较快(22.85±9.30 mm/h vs.19.89±9.70 m/h,P<0.05),SLEDAI积分较高(13.3±8.4 vs.11.3±6.5,P<0.05),病程较短(3.0±4.6 yr vs.4.2±6.0 yr,P<0.05)。给与0.5~1mg/kg的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之后,70例(68.6%)患者在住院期间肝功能好转。对狼疮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性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系统受累以及年龄≤18岁。第二部分101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除去未查肝炎标志物的患者382例,共收录完整病例631份。其中HBsAg阳性的患者有40例(6.3%),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26例。在经过治疗后出现肝炎活动的患者有6例(6/26,23.1%),1例在治疗之前已经有肝炎活动。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组中有2例出现肝炎活动(2/2,100%),没有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组中有4例出现肝炎活动(4/24,16.7%)。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羟氯喹的患者在本研究中没有引起肝炎活动。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肝脏损害并不少见,对于那些SLEDAI积分高、病程短、IgG高、血沉快的患者考虑为狼疮本身引起的肝脏损害,使用常规剂量的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后预后较好,年龄小于18岁及精神神经系统累及是发生狼疮性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2.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在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之前应常规检查肝炎标志物,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特别是HBsAg阳性的患者,应常规检查HBVDNA和ALT,并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ALT和HBVDNA,对于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建议预防性加用拉米夫定100mg/d。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肝损害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0)
- [2].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01)
- [3].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05)
- [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脂血症与肝损害相关性研究[J]. 华西医学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