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劳动用工制度被破除,基本实行聘用制或劳动合同制;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职工队伍结构有所优化;初步建立起培训制度,部分提高了后勤职工的素质;逐步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后勤职工积极性不断激发。但是,后勤社会化用工政策缺乏、用工方式混乱、劳动关系不平等、后勤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和《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将会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与效果,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在建立符合高校后勤工作特点,不同于高校、企业和事业单位现行用人制度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用人制度方面做一些理论方面的探索;二是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等角度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初步明确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综合提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策略建议,促进国家深化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2 选题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现实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5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 研究思路1.5.2 研究方法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2.1 相关概念的阐述2.1.1 用工制度2.1.2 编制2.1.3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2.2 理论基础2.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2.2.2 劳动关系理论2.2.3 绩效评估与薪酬理论2.2.4 劳务派遣与人事代理理论2.3 政策依据2.3.1《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2.3.2 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政策2.3.3 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第三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现状3.1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历史阶段回顾3.2 高校后勤人员队伍的结构和特点3.3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3.3.1 聘用制或劳动合同制普遍实施3.3.2 职工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3.3.3 职工积极性不断激发3.3.4 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得到改善3.4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3.4.1《劳动合同法》的实施3.4.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3.4.3 高校扩招第四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4.1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4.1.1 选人制度缺乏活力,后勤实体核心竞争力不强4.1.2 用人制度不健全,劳动关系不平等4.1.3 薪酬福利制度不完善,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严重4.1.4 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4.2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4.2.1 法律、政策方面的原因4.2.2 高校方面的原因4.2.3 高校后勤员工自身的原因第五章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对策建议5.1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的原则5.1.1 政府主导原则5.1.2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5.1.3 以人为本原则5.2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5.2.1 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健全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5.2.2 规范用工行为,建立和谐高校后勤劳动关系5.2.3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专业高效的高校后勤职工队伍5.2.4 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员工激励机制5.2.5 注重文化建设,增强高校后勤员工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5.2.6 加强协调合作力度,优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监管模式5.3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件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校论文; 后勤社会化论文; 用工制度论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用工制度研究 ——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