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论文摘要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部,是晚商古都所在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殷墟时期古环境研究是殷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考古学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认识殷商时期的环境背景,我们在殷墟遗址附近选取了3个不含文化遗存的自然堆积剖面进行磁化率和孢粉分析,以揭示殷墟文化发生、发展和衰亡的环境因素,进而探讨当时的人地关系。3个土壤剖面的岩性分析和测年数据表明,安阳地区约7700cal.aB.P以来沉积地层可粗略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现代农业耕作层,中层为河流相沉积物形成的黄色或灰褐色亚粘土层,下层为灰黑色古土壤层。三个剖面的磁化率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上层农业耕作层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磁化率变化复杂;中层磁化率相对较高,且变化剧烈。一方面可能是受河流沉积动力变化的影响而导致磁性矿物含量及排列方式变化所致;另一方面由于该地层恰处于殷商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此种磁化率变化现象也说明殷商先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大量砍伐周边及西部山区森林,引起水土流失,大量磁性矿物被搬运、沉积到殷墟地区,导致磁化率增高;下层灰黑色古土壤层磁化率明显低于其它层位,且波动较小,有别于目前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中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古土壤成因模式,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三个剖面的磁化率从底部向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可能与人类活动对安阳市及周边森林植被不断加剧的破坏过程而导致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增多有关,也可能存在沉积物磁化率的埋藏效应。3个土壤剖面孢粉分析揭示了殷墟文化前后的环境背景。取自安阳市区的茶店陂剖面灰黑色古土壤层(3400cal.aB.P.之前)孢粉组合是以乔木植物花粉为主,推测当时茶店陂剖面所在的安阳市附近是含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林植被;取自安阳市东南20余公里的广润陂“广1”、“广2”两剖面古土壤层孢粉组合特征相近,都以中湿生草本植物花粉为主,表明广润陂地区是以中湿生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地和湿地景观,显示了与安阳市区不同的植被面貌。安阳市茶店陂剖面古土壤层上部出现较高含量的禾本科花粉和中华卷柏孢子,反映当时安阳市附近已有人类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森林植被已遭受人类砍伐破坏。黑色古土壤面以上地层(3400cal.aB.P.以后)是殷商建都,殷墟文化空前发展时期的沉积,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显著减少,表明殷商先人为了满足都城建设和生活需要,对安阳市周边的森林进行了大规模地砍伐和破坏。此后,乔木植物花粉含量进一步减少,中华卷柏孢子含量不断增加,揭示了殷商先人对安阳市及周边森林植被不断加剧的破坏过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磁化率与古环境演变的关系
  • 1.2.2 孢粉学在环境考古学中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
  • 第二章 殷墟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2.1 殷墟地区地理位置
  • 2.2 殷墟地区地貌与地质特征
  • 2.3 殷墟地区气候特征
  • 2.4 殷墟地区植被特征
  • 第三章 剖面岩性及测年
  • 3.1 茶店陂剖面位置及岩性特征
  • 3.2 “广1”剖面位置及岩性特征
  • 3.3 “广2”剖面位置及岩性特征
  • 3.4 剖面测年结果
  • 第四章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
  • 4.1 磁化率测试的理论基础
  • 4.2 磁化率测试材料及方法
  • 4.3 茶店陂剖面磁化率测试结果
  • 4.4 广1 剖面磁化率测试结果
  • 4.5 广2 剖面磁化率测试结果
  • 第五章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5.1 孢粉学重建古环境的理论基础
  • 5.2 孢粉分析工作方法
  • 5.2.1 孢粉样品分析方法
  • 5.2.2 孢粉鉴定方法
  • 5.2.3 制片镜检和绘制孢粉图式
  • 5.2.4 花粉图式的分带和解释
  • 5.3 茶店陂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变化
  • 5.4 广1 剖面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变化
  • 5.5 广2 剖面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变化
  • 第六章 讨论
  • 6.1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 6.2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安阳地区土壤剖面常见孢粉照片
  • 附录二: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