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维持生物圈、大气圈间CO2交换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植被的CO2交换过程(光合碳固定和呼吸碳释放过程)主要是基于叶片水平之上的。因此,通过研究叶片水平的生理生态特征对增温处理响应的敏感程度和驯化潜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测小到植物个体、大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温升高的响应。本文利用室内增温手段来模拟未来气候变暖,研究增温对中国广泛分布的7个云杉属分类群(红皮云杉、白扦、青扦、青海云杉、云杉、川西云杉和林芝云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旨在揭示增温下云杉不同类群叶片水平的CO2交换过程的变化和反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7个分类群叶片碳累积速率(Agrowth)对增温处理具有明显种间差异。白扦和青海云杉的碳累积速率在处理间未发生变化,而其余5个分类群均显著下降。进一步拟合分析瞬时温度-碳累积速率响应过程发现,不同云杉对温度驯化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增温处理下,红皮云杉、白扦和青海云杉最适温度下的碳累积速率(Aopt)未显著变化,而其余4个分类群Aopt,显著降低;红皮云杉、白扦、青扦和林芝云杉的碳累积最适温度(Topt)未发生改变,而其余3个云杉分类群Topt显著升高。此外,红皮云杉、青扦、云杉、川西云杉和林芝云杉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进而说明其光系统Ⅱ活性下调,致使其增温处理后Agrowth下降。(2)7个云杉分类群的叶片碳释放速率(Rgrowth)对增温处理也表现出种间差异。青海云杉、云杉、川西云杉和林芝云杉Rgrowth变化不显著,而其余3个不同云杉分类群Rgrowth显著升高。进一步拟合分析瞬时温度-碳释放速率响应过程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云杉对温度驯化的程度不同引起的。即:青海云杉、云杉、川西云杉和林芝云杉的Q10(温度每升高10℃,呼吸速率升高的倍数)降低,呈现“Ⅰ型”温度驯化模式,进而导致增温后Rgrowth变化不显著。其余3种云杉Q10对温度响应不敏感,完全未发生增温驯化,从而导致增温后Rgrowth升高。(3)增温处理下7个不同云杉分类群叶片CO2交换过程(R/A)具有明显种间差异。除青海云杉外,其余6个分类群叶片R/A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上述叶片碳累积和释放过程对增温的驯化响应模式不同引起的。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增温处理下,青海云杉叶片CO2交换过程稳定性更高,而其余6个云杉类群对增温处理更为敏感;(2)所试云杉物种种间的温度驯化响应方式具有特异性,对增温驯化表现出复杂的响应机制;(3)与光合过程相比,云杉呼吸代谢更易发生温度驯化适应现象;(4)增温后云杉属植物叶片Agrowth和Rgrowth变化不同步,主要是由于叶片碳累积和释放过程对增温驯化响应不一致引起的。据此,我们可推测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数云杉物种R/A升高,会减弱植被对大气CO2浓度负反馈效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06)
- [3].纳米流体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CO_2辅助蒸汽驱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 [5].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4)
- [6].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9(04)
- [7].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 水泥工程 2019(06)
- [8].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9].CO_2-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测定与估算[J]. 化工学报 2020(01)
- [10].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 流体机械 2019(12)
- [11].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12].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13].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指标及糖分积累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6)
- [16].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 水文 2020(01)
- [17].基于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J]. 中药材 2019(07)
- [18].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20(01)
- [19].环氧乙烷装置循环气中CO_2浓度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2)
- [20].氢氧化钙的固碳功能性研究-CO_2浓度与碳化时间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1)
- [21].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2].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3].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_2复合驱的适应性[J]. 油田化学 2020(01)
- [24].15%CO_2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油脂制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5].CO_2泄漏对稻田水基础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6].供暖用CO_2空气源热泵变频运行性能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7].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1)
- [28].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03)
- [29].运用手持技术绘制CO_2浓度变化地图——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03)
- [30].2019年全球生物质燃烧CO_2排放研究[J]. 科技风 2020(12)